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推广的农业发展经济模式之一,可以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稻品质和增加水产品产量,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就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效应、技术内涵和优势进行总结,并论述具体的技术要点,以案例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广泛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此,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优势,总结具体的发展途径,为稻渔综合种养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钟火连 《南方农业》2022,(7):165-167
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示范推广的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浅析.指出在推广应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时,需注重稻种与鱼种选择、合理进行水稻插秧、适时投放鱼种、科学饲养、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并注重田间管...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产养殖空间一直压缩,向稻田要空间,发展稻田养鱼养殖前景广阔。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是稻鱼、稻虾等共生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利用稻田进行稻田鲤鱼生态养殖技术探究,从稻田工程到鱼种放养、水稻栽培和日常管理,最后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希望能够为稻田养鱼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鱼共生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主要是运用环境保护理念,保证水稻与鱼苗共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区域的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景德镇昌江区为例,阐述稻渔共生模式及其优势,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稻渔共生应用难点,并提出稻渔共生种养模式的应用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稻渔产业带来了机遇,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是目前收益最高的一种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固始县稻田资源较为丰富,具备发展稻虾共生模式的良好条件,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和渔业发展,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通过简要阐述开展稻虾共生模式的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以及虾种培育和放养,结合实际分析了病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未来稻虾共生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种养技术是集稻谷种植与禽类饲养于一体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鸭子的生活习性和稻谷的生长规律,以达到绿色种植与养殖的目的。基于此,就稻鸭共生种养技术的优势进行剖析,并对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介绍,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既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够实现龙虾与水稻的养分需求互补,在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与农药用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龙虾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鉴于稻虾共作种养农业模式在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及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应用及推广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稻—鸭—虾"生态种养模式水体中氮磷浓度及藻类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控制稻田排水中氮磷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比"稻—鸭—虾"生态种养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差异及优越性,重点研究"稻—鸭—虾"的内在协同作用对水体中氮磷及藻类的变化影响。[结果]①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稻田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减少32.43%和19.35%,且对初始灌溉水中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38.7%和26.9%。②"稻—鸭—虾"生态种养可改变稻田水体中氮磷的形态,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可溶性磷(DTP)和颗粒态磷(PP)比例更加稳定,而在水稻后期,稻田水体中有机氮(ON)比例显著提高。③"稻—鸭—虾"生态种养改善了水体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稻田排水中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到2.34。④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中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4.83%,5.28%和2.84%,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了8.15%,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结论]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既能有效减少稻田水体中N,P含量,增加水体稳定性,又能提高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且并未带来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值得推广的大田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高效稻鸭共作技术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生态型高效稻鸭共作种养技术效果及综合经济效益,并提出推广应用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农业种养模式,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传统种养模式相比具有较多的应用优势。该种模式利用水稻下方的水田养殖小龙虾,通过相互利用的方式实现种养结合,在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提高水田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种植地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农业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分析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稻鸭生态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评价,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促进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农业生产模式,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相似文献   

15.
稻田综合种养使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共生互利,大大降低了水稻病虫草害,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做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从选好养鱼稻田、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浸种消毒、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科学防治病虫害和水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成都地区稻渔共生模式下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蟹、鱼、稻的综合种养形式旨在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依托共生关系,发挥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健康的稻田生态系统。在有效提高农业种植率的同时,优化了水产养殖业质量,实现了农民的有效增收。基于此,以蟹鱼稻田的产生背景作为主要出发点,从稻田的选择、水稻的种植、鱼虾蟹的放养以及田间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了养殖种植高产技术的探讨,力争兼顾农业产品的品质与效益,切实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稻虾种养是一种全新的种养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从而实现稻虾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稻、虾共生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基于此,以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提高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促进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发展水稻种植经济,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在水稻种植中逐渐开始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稻虾共作在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同时,也给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要针对当前水稻种植的实际状况,完善水稻田绿色防控技术。基于此,针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田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稻虾轮作共生,是根据水稻、小龙虾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降雨等农业资源,进行生态种养的稻田复种模式。因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被广大农户喜爱、接受、推广。从稻田改造、水草种植、虾苗投放饲喂、疾病防治、水位控制、水稻栽培管理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针对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何园球 《土壤》1997,29(4):176-179
分析了红壤低丘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红壤低丘岗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及主攻方向中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实施立体种植,种养结合模式以及配套的农业增产一旦产季农业资源,充分利用旱地,努力绿化山丘岗地,实行链式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