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重庆、四川等省市有种植白黄瓜的习惯,所用品种为地方种,产量低、效益差,瓜农急需优良白黄瓜品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搜集黄瓜资源基础上,通过材料纯化,配制组合,综合性状鉴定,育成了雌型黄瓜新组合燕丰。该组合具有早熟、商品性好、产量高等优点,深受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2.
嫁接是预防黄瓜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福建省漳州市一带的黄瓜育苗多在不适宜黄瓜生长的冬季与夏季进行种植,因此在冬季和夏季培育出质量优良的嫁接黄瓜苗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黄瓜集约化穴盘嫁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大力推行黄瓜穴盘嫁接育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种植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与其他作物建立的不同种植制度研究表明,冬春茬黄瓜收获后采用不同轮作体系可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休闲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效果最佳,其次为种植豇豆或与其他豆科作物轮作。翻青玉米、翻青黑豆和种植豇豆处理黄瓜产量较高,其次为夏季休闲,而种植番茄和小白菜处理黄瓜产量较低。并提出黄瓜与翻青玉米、豇豆、翻青黑豆轮作是有效预防和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不同种植模式系统生产力与土壤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陕西延安日光温室内的田间试验,对黄瓜与不同作物建立的种植模式系统生产力与土壤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春茬黄瓜收获后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其系统生产力与土壤生物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由小青菜、豇豆与黄瓜组成种植模式的系统产品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最高,翻青玉米、四季豆与黄瓜组成的模式次之。豇豆作为前茬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最高,翻青玉米、四季豆、翻青黑豆和CK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次之,番茄和小青菜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较低。黄瓜收获后利用夏季休闲3~4个月对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种植豇豆或与豆科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滴灌条件下温室黄瓜的适宜灌水方案,该文基于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水面蒸发量设计不同灌水处理,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充分灌水T1,轻度水分亏缺T2,中度水分亏缺T3)对不同种植季节温室黄瓜生理特性、耗水量(Evapotranspiration,ET_c)、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且于2017年8—12月(秋冬季)和2018年3—7月(春夏季)分别对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理指标、耗水量、产量和WUE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试验观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小,温室黄瓜产量和WUE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黄瓜不同生育期ET_c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黄瓜生长任一阶段发生水分亏缺均会降低黄瓜植株的茎流速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进而可能影响黄瓜干物质的运转与积累,其中在作物生长中期,温室黄瓜茎流速率及产量对水分亏缺响应最为显著。黄瓜平均单果质量、果茎、果长和单株坐果数均随灌水量的降低而减小,黄瓜果实畸形比例随不同生长阶段水分亏缺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种植季节温室黄瓜T1处理的产量分别高出T2和T3处理的22.0%和51.2%(春夏季)、54.2%和73.9%(秋冬季);温室黄瓜T1处理的ET_c分别高出T2和T3处理的17.4%和34.9%(春夏季)、24.0%和48.0%(秋冬季);T1处理的WUE分别高出T2和T3处理的5.5%和25%(春夏季)、39.7%和50.0%(秋冬季)。综合研究结果,黄瓜发育期适宜灌溉水量为累计水面蒸发量的0.8倍,生长中、后期为累计水面蒸发量的1.2倍。研究结果对实现农业水分高效利用及促进设施作物优质、高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作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温室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栽培模式,以连作3年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在夏季温室休闲期间引入甜玉米、大葱、菜豆(毛苕子)、速生叶菜等几种填闲作物,研究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夏季休闲期种植大葱后,0~30 cm土层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显著增大,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同时抑制了黄瓜致病菌镰刀菌的繁殖.土壤中的线虫总量、根结线虫数量、寄生性线虫数量受到抑制;在温室休闲期间种植速生叶菜和甜玉米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大量减少,土壤EC值减小.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在温室夏季休闲期种植大葱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种植速生叶菜和甜玉米可显著降低土壤的养分积累,减缓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修正双作物系数模型估算温室黄瓜不同季节腾发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估算温室黄瓜植株蒸腾与土面蒸发,该研究基于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模型,应用温室内实测微气象、叶面积指数(LAI)及土壤水分数据,对模型中基础作物系数(Kcb)和土面蒸发系数(Ke)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FAO-56Penman-Monteith(P-M)模型,确定温室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而估算温室黄瓜蒸发蒸腾量(ETc)和植株蒸腾(Tr)。基于Venlo型温室内黄瓜不同种植季节(春夏季和秋冬季)Lysimeter和茎流计观测的黄瓜ETc和Tr,对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模型估算的温室黄瓜ETc和Tr与实测值具有较好地一致性,春夏季温室黄瓜全生育期ETc估算值与实测值的日均值分别为3.05和2.94 mm/d,秋冬季分别为2.53和2.76 mm/d。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模型估算春夏季温室黄瓜日ETc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模型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95、0.41 mm/d和0.93;估算秋冬季ETc的误差计算结果依次为0.91(R2)、0.48 mm/d(RMSE)和0.90(Ens)。修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模型估算春夏季日平均Tr与实测值分别为2.37和2.19mm/d,秋冬季分别为1.43和1.34 mm/d。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种植季节温室黄瓜全生育期日平均Tr占ETc的比例分别为64.62%(春夏季)和68.59%(秋冬季)。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制定准确的温室黄瓜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实现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及减少温室内无效的土面蒸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种降温措施在温室夏季降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在夏季种植黄瓜的塑料温室内,利用冬季供热的水源热泵设备,配合外遮阳、内喷雾遮阳膜和温室上部的强制通风措施,研究了几种降温措施对温室夏季降温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水源热泵的实际制冷系数为3.38,遮阳网的降温贡献率为59.35%,强制通风的降温贡献率为9.2%。当单位温室面积实际制冷功率为157.5 W/m2时,温室内平均温度较室外降低1.0℃,水源热泵在综合降温措施中的降温贡献率为31.5%。在中午前后开启水源热泵降温期间,在距地面1.5 m高度,温室东西水平方向温度分布均匀,南北方向15.0 m的距离内存在1.7℃的温差,温室中部距地面2.0 m高度的作物生长空间内存在1.6℃的温差,种植的黄瓜生长良好。采用水源热泵对温室冬季加温夏季降温时,应以满足夏季降温要求进行水源热泵的选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阐述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种植技术在效益上的优势。从合理选地、搭配好品种、选择好种植时间、套种技术、科学化管理5个方面探讨果蔗套种黄瓜基本栽培种植技术,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果蔗套种黄瓜栽培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北方寒冷季节时间较长,黄瓜种植基本为棚室种植。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北方棚室黄瓜生长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产量是种植户的追求,质量是消费者的要求。基于此,以辉南县为例,对棚室黄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进行探究,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并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北方地区普遍采用温室栽培的方式栽培黄瓜。温室具有调节性,因此能够调整黄瓜的上市时间,从而抢得市场先机,保证经济收益。温室种植黄瓜的方法同大田种植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基于此,主要针对温室黄瓜在栽培过程中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黄瓜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低盐腌渍蔬菜品质下降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测定腌渍黄瓜的微观结构、质构性质、风味物质,研究低盐腌渍、复合腌制剂腌渍、高盐腌渍3种不同腌渍方式对腌渍黄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腌渍黄瓜和复合腌制剂腌渍黄瓜的质构及风味品质均优于低盐腌渍黄瓜。其中,高盐腌渍黄瓜的硬度略高于复合腌制剂腌渍黄瓜,氨基酸总量和有机酸总量差别不大;复合腌制剂腌渍黄瓜的硬度比低盐腌渍黄瓜高271 g;氨基酸、有机酸总量分别比低盐腌渍黄瓜样品高35.3和55.1 mg·100g-1。 复合腌制剂腌渍黄瓜的质构、风味和感官等品质接近传统高盐腌渍黄瓜,优于低盐腌渍黄瓜。本研究结果为有效解决低盐腌渍使得黄瓜品质下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黄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种果菜,温室大棚种植的黄瓜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黄瓜含水量高,易受机械损伤,采后较难贮藏,大规模生产和长途运输常常造成黄瓜大批量腐烂,损失严重。对黄瓜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利弊,指出黄瓜保鲜贮藏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迈入飞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因此,绿色无公害食品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在选择食物时的首要选择。黄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能够补充人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深受人们喜爱。基于此,探究无公害黄瓜种植技术,对黄瓜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以提高黄瓜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黄瓜与西芹间作种植模式为处理,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种植模式为对照,利用Illumina公司Miseq平台对上述不同处理土壤进行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和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探讨黄瓜与西芹间作模式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细菌物种总数最多,群落多样性水平最高,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P0.05);Beta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环境群落物种与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有一定差异性。在门分类水平上,共检测到45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明显优势,其次为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种类所占比例最高,达98.63%。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428类菌属,GP6、GP16、GP4、芽单胞菌属、节细菌属5属的丰度值较大;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节细菌属分布比例最高,红游动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球菌属丰度值较大,为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明显优势菌属。田间接种黄瓜枯萎病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3种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种植黄瓜,在黄瓜苗期接种黄瓜枯萎病菌,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的黄瓜枯萎病的田间发病率较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分别降低57.03%~63.54%和66.95%~72.15%。因此,黄瓜与西芹间作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对后茬黄瓜土传病害防控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 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 d和1.4 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 d和2.0 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 d和2.3 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 d和2.3 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 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 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 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 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瓜枯萎病在黄瓜种植中十分常见,其发病严重,一旦大面积发生会给农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所以应重点防治。基于此,介绍了黄瓜枯萎病的表现、发病规律和病因等,同时针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希望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空间诱变选育特小型黄瓜新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通过地面种植、观察、分离、纯化,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CHA03-10-2-2。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特小型黄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无土栽培技术已在世界各国广为推广,并成功地应用于花卉、蔬菜生产。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京建成第一座蔬菜机械化无土育苗工厂。此后,深圳、广州、上海、昆明、重庆等地也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花卉、蔬菜,我国无土栽培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依据甘肃省酒泉市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研究使用取材容易、价格便宜、无公害、新型的有机基质,分析黄瓜在不同配比的基质中生长的各种性状,从而筛选出一种最佳的基质配方。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地点与品种:试验在甘肃省酒泉市现代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津春4号。育苗采用穴盘,…  相似文献   

20.
黄瓜喜温耐湿,且喜弱光,适宜采用大棚进行栽培种植。在冬春季节,大棚黄瓜栽培深受温差较大、弱光以及品种缺乏抗病性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病虫害,严重影响大棚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阐述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防治大棚黄瓜栽培病虫害,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