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东营市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在盐碱地上实施“上农下渔”农业综合开发,找到了一条根治旱、涝、碱三大难题的有效途径。一、“上农下渔”农业开发模式“上农下渔”模式,就是在盐碱地上开挖池塘,养鱼、蟹、虾、鸭;用挖池的土堆筑台田,种植粮棉、林果、瓜菜、饲草等;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行改碱治涝工作,终于走出一条“挖塘台田,上农下渔,综合开发”整治盐碱地的新路子。它有效地解决了滨海盐碱地开发存在的土壤耕层含盐量高和淡水缺乏的两大制约因素,克服了盐碱地治理中的“旱、涝、碱”三大难题,从而根治了盐碱危害,增加了有效养殖水面和耕地面积,充分发挥 盐碱地开发的综合效益,是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土地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实施荒碱地"上农下渔"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立足当地实际,总结治水改土的经验,借鉴外地做法,积极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合理、适合本地改土治碱的有效方法──"上农下渔"开发模式,效果明显,当年开发、当年见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3,(15):8
<正>在2013年中国农资电子商务发展高层论坛暨交易启动仪式现场,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乐健对上农网新平台进行了现场演示。上农网经过两年的运营,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线上交易量,本次上农网的全新改版实现了由"门户型网站"到"交易型网站"转变,将会为农资流通产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滨海盐碱地“上农下渔”改良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连续3年改良,滨海盐碱地“上农下渔”改良模式能显著降低台田土壤的总盐量,同时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其次,“上农下渔”改良模式也对土壤的养分垂直变化的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总人口167万.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8亿元,农业总产值31.8亿元,粮食总产78.2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几年来,东营市以小康建设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特别是在"上农下渔"农业开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3,(7):56
最近,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园林专家历时20余年,在国内率先育成郁金香"上农早霞"、风信子"上农深兰"、水仙"上农早春"、小苍兰"上农红台阁"等系列新品种。这意味着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小苍兰等高档花卉有望告别"洋时代"。据介绍,我国首个郁金香新  相似文献   

8.
上农信     
正[上农信企业简介]"上农信"品牌始于1999年,是上市公司江淮动力(000816)旗下专门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服务三农·E化农业"为发展宗旨,始终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和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咨询等,产品及服务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取得了21项专利,105项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A级),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通过了  相似文献   

9.
李志静  李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77-12579,12610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标分析辽宁本溪降水趋势变化和旱涝频率及发生时段。结果表明,在近55年里,本溪年降水量倾向率为-30.749mm/10a,趋势减少165mm;植物生长季降水量倾向率为-31.371/10a,趋势减少173mm。气候类型有所转变,由20年前是轻涝型转为湿润型。农业需水满意程度在150%以上,年平均降水盈余290mm;中涝至重涝有10年,约五年一遇;出现轻旱有5年,约十年一遇。春季中旱以下约十年二遇,中涝以上约十年一遇;夏季中涝以上约二年一遇;秋季中涝以上约十年二遇,中旱以下约十年四遇。7、8月重涝出现频率54.5%。5月和9月是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时段。  相似文献   

10.
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兴安县于1993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七年多来,按照区党委"1234610"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地)146.6公顷,造林246.6公顷,扩大经济作物种植3120公顷.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1465.65万公斤、油料43.4万公斤、水果2162万公斤、产肉(鱼)187.3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2179.6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364元.项目区基本建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科技领先,结构合理"的农业生产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49亿元,产粮2.34万吨(连续七年增产),水果产量11.8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46元,位居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12.
1 2005年垦区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气象条件总体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仍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春涝和阶段性夏秋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多种自然灾害面前,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在中央农业政策激励下,同心同德、顽强拚搏、真抓实干,紧紧围绕抢农时、抗春涝、保春种、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自1998年,广饶县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以来,全县上下从广饶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和农村市场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从广饶的实践看,农业现代化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一是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系统。引、蓄、排、灌、节“五水”并举,旱、涝、风、沙、碱综合治理,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建立现代化的农机装备体系。坚持提高土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综合开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农业综合开发以土地治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高效农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扶持多种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协办和农业高新科技项目,发展农业产业化。山东省十几年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农业投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相似文献   

15.
两湖平原种植制度调整与农业避洪减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相似文献   

16.
正上农信简介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农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致力于"服务农业,e化农业",业务包括软硬件研发生产、系统集成、信息咨询服务、规划标准制定等,产品涵盖物联网成套设备、农业电子政务、为农综合服务、农产品生产及安全追溯、农业云及农业大数据应用、涉农移动应用等领域。经过多年积累,上农信己发展成为服务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牛心坨公社位于辽中县西部,处在辽河、柳河下游。地势低洼,土地盐碱。他们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从一九六四年起,以西房身大队为榜样,抓住治涝改碱这个主要矛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低洼盐碱展开了斗争。八年来,大搞方田,开渠排水;大修条田,降低地下水位;深翻土地,防止返碱;增施粪肥,改良土  相似文献   

18.
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本文针对张掖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模式——上农模式开展研究,对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确定该模式的发展及对策,努力将张掖市打造成为西北生态高值农业的样板区。  相似文献   

19.
<正> 襄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从90年代初开始,襄樊市就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基地为基础,上连大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1998年襄樊市在遭受严重旱、涝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1.05亿kg,比1989年增长38.3%,棉花总产4955.5万kg,比1989年增长72.8%,油料总产3.306亿kg,比1989年增长4.2倍。全市农业总产值由  相似文献   

20.
胡中禄 《中国农垦》2014,(11):27-30
一、黑龙江垦区对俄农业开发的回顾 (一)对俄农业开发的起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黑龙江垦区“以稻治涝”,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2000多万亩低洼易涝旱田改为水田,致使当时大量大型旱田机械闲置。为盘活这批价值不菲的资产,继续发挥其作用,一些农场把目光瞄准了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广袤的撂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