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宁粳1号,原名W001,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W3668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推广应用宁粳1号在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在适种地区进行试种。2004年在扩大示范的同时集中  相似文献   

2.
“宁粳1号”(原名“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近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该品种1998年由永宁县从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引进材料平粳2号(组合龙晴4号×世锦)群体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5代自交系选育而成。2006年2月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宁粳39号。1宁粳39号特征特性宁粳39号,株高90~95cm,株型紧凑,主茎叶片15片。剑叶上举,幼苗矮壮,分  相似文献   

4.
“宁粳1号”(原名WOOI)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被列为国家超级水稻品种、国家跨越计划推荐品种和农业部重大新品种推荐品种。我市2004~2006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沿江及里下河南部稻区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铁粳8号(铁9638)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组于1996年以营8433品种为母本,以自选后代组合946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05年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辽审稻(2005)161号]。经过几年种植,该品种均表现抗性强,活秆成熟,不早衰,产量高,增产显著,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宁粳3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粳39号是永宁县种子公司1998年从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引进的平粳2号群体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5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在宁夏灌区种植近5万亩,是一个米质优良,产量稳定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宁粳1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粳1号”(原名“W001”)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W3668”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2005年在江苏省扬州、泰州、南通等市及盐城南部地区推广种植50多万亩,表现出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抗病性强、米质优、适口性好的特性;其中对水稻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8.
常优3号(又名常优00-8)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36)。该品种的不育系—武运粳7号A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品种权证书(证书号:CNA20010203.6)。常优3号宜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稻瘟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4-55
抚粳4号由抚顺市农科院从抚85101(C57_1×色江克)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已于2002和2003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特征特性:抚粳4号属中早熟粳稻类型,生育期146~148g,需"10℃积温2750~2800℃。株高95~100cm,总叶片数15  相似文献   

10.
优质杂粳“常优1号”系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比试验,米质鉴定,认为“常优1号”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将在太湖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宁粳1号"(W001)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以"武运粳8号"和"W3668"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晚粳新品种。通过试种,"宁粳1号"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栽培、米质优、易脱粒的优点,适于直播、机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2 0 0 0~ 2 0 0 1年宁夏 6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宁粳2 4号品种综合性状最好 (r=0 .92 75 ) ,吉T3 9品系综合性状次之 (r=0 .92 71) ,宁粳 12号综合性状最差 ,宁粳 16号综合性状次差 ,综合评判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宁春42号(原代号为98H30)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利用花培技术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品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均优于主栽多年的宁春4号,2006年2月经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宁春42号。  相似文献   

14.
《农家参谋》2011,(1):24
品种名称:新稻18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两年平均每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6%,增产点比例100%。生产应用,良种良法一般每亩产650 ̄750千克。2009年10月14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原阳县祝楼乡蒙城村的1580亩示范  相似文献   

15.
“扬辐粳8号”属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粳94-18”/“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2001年育成,200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镇2006年引进、示范、种植,表现较好,该品种适合在我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宁粳27号是永宁县种子公司从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特种水稻研究室引进的育种材料,经反复系统单株定向选育于1997年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1998年开始在灌区示范种植。2002年被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宁粳27号。  相似文献   

17.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18.
“宁麦12号”(原“宁96048”)为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宁9170”为母本,“扬1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连续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该品种2001~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45.1kg。较对照“扬麦158  相似文献   

19.
甬优6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3),2010年3月经福建省农业厅审核通过,适宜在福建省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龙粳39(原代号龙生01-0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龙花96-1484为母本,龙粳8号为父本,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2013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4年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稻品种,平均主茎11片叶、株高93.3 cm、穗长15.1 cm、每穗粒数96.8粒,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