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完善丹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基于种子处理的3种绿色防控方案与常规防治方案的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秧苗素质,以及对主要病虫的防效及效益。结果表明,基于种子处理的防控方案的种子发芽及出苗率略有下降。种子处理对水稻前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防效良好;水稻生长中期可通过稻鸭共育减少病虫为害,后期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可减少穗期病虫为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因此,丹阳市水稻病虫可通过种子处理+生态调控+科学用药技术集成新的病虫防控技术方案,在保证病虫防效的前提下减少防治次数,达到绿色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广西广大人民的主粮,其产量丰歉对人民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左右着经济建设的形势。水稻病虫种类繁多,主要有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瘿蚊等。近年每年发生面积约5800万亩(次),占水稻病虫发生面积的70—80%,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3.6亿公斤左右,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水稻病虫防治特别是做好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工作,对于增加稻谷产量,增进农业收益,壮大农村经济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治理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主要稻虫综合治理是一个多输入输出的管理系统,作者层次法引入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效益评估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数学分析等手段建立了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效益评估层次模型,对总目标、亚目标、准则,指层要的权重值进行科学评估,并对指标层各个要素建立定量化方法,从而建立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效益定量评估方法,通过对4个综合防治点1992-1993年早、晚委的综合防治总体效益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基本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水稻IE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3):31-32
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严重,一些偶发或次要病虫危害逐年加重,部分害虫(例如二化螟)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而且还污染了稻米,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验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四川省在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具有代表性的天全县和双流县稻区建立了水稻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和不施药对照区,探索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加强水稻的栽培和水稻每个生育阶段的管理,是水稻优质高产的技术保障。根据水稻抽穗扬花期病虫危害和需肥、需水规律,阐述了水稻抽穗扬花期的病虫防治和水肥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预测圃的选择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虫预测圃是在当地有代表性区域的水稻主要类型田,在不进行病虫防治等人为干扰情况下,对其主要病虫的田间自然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观测的稻田.设置目的:一是确定病虫盛发期,为大面积田间病虫普查提供适宜的调查时期;二是为当前病虫预报提供可以与往年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的田间发生消长资料,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三是积累在年度间有可比性的田间发生消长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病虫发生规律和改进测报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陆瑞星 《广西植保》1997,10(4):37-38
武鸣县植保站随同广西各县于1988年开始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大田普查,以自治区病虫测报站制定的大田普查方法、广西水稻主要病虫情报发布和验证方法、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防治效果评定办法、广西农作物病虫鼠发生程度划分办法,以及植保专业统计样点县抽样调查试行办法等作为本县水稻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工作的标准和依据。9a来,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巩固了全县测报、防治网络,提高了水稻病虫预报质量。作者根据九年的实践,对本县水稻病虫大田普查工作作一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1 基本情况  武鸣县水稻病虫害大田普查工作由县植保站负责。县…  相似文献   

8.
《广西植保》1994,(1):16-19
1993年广西水稻主要病虫鼠害发生为害实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93年广西水稻病虫鼠害的总体发生为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101.5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25.0%,比1992年减少7.0%;防治面积80...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综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在合浦县采取7个不同防控病虫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测算各处理水稻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处理对水稻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以完全不防治损失最大,平均损失率为40.8%~74.4%;以科学综合防治损失最小,平均损失率为2.2%~3.8%;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农民习惯防治区的平均损失率为13.3%~20.2%;防虫不防病区平均损失率为31.2%~52.9%;防病不防虫区平均损失率为15.3%~59.1%;不防稻飞虱区平均损失率为12.6%~49.9%。病虫防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科学综合防治效益最大,为426.6元~1013.8元/666.7㎡,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病虫发生越重,病虫防治挽回的损失越大,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万盛区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为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上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上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在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户行动,对同期发生的病虫害兼控兼治,达到取得良好整体防治效果的目标,2005年本市农技总站得到市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在本区投入1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补助,实施了对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直补试点、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方法1)制定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为了认真…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高产创建工程根据省、地项目课题工作安排及有关文件精神,在沿河县22个乡镇实施。高产创建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穴数、基本苗、增穗、增粒等技术措施来达到高产的目的。由于种植密度大,施肥水平高,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较为有利,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也较高,但只要我们充分掌握和了解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对路农药,及时开展防治,就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的发生为害,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水稻种植面积大、种植结构复杂、病虫种类多、为害重,特别是混栽区一季中稻因生育期较长,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从秧苗期至水稻成熟全程都对水稻造成为害。2010年进行50%吡蚜酮等三种药剂配合使用防治水稻多种病虫的全程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以来,稻田病虫害系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重庆地区,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有稻飞虱、二化螟、二代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集中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进行复合为害,单个病虫的防治时间也较为吻合。通过田?..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为了进一步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和防治质量,在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充分运用已有科学成果,试用新技术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并摸索了一套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今春新洲、黄岗、浠水、鄂城等四县建立了大面积病虫防治示范区,以水稻、棉花上的主要病虫害为重点,逐步扩大作物范围和防治对象,由点到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病虫发生严重、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的状况,秀山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以稻飞虱为重点的减量用药防治技术研究,探讨水稻病虫药剂防治模式,达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节约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天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是影响水稻丰歉的主要因素之一。汉中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病虫的发生。2007年稻飞虱在洋县发生,最高虫口密度每667m2达140.8万头。2008年稻纵卷叶螟在各县区普遍发生。2009年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在城固、洋县、宁强、略阳等县区发生。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病虫监测预报为指导,参照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抓好防治工作。笔者现介绍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安全、优质、高效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加大水稻无公害化种植,提高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水平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一方面要做到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减少农药用量,严格控制使用毒性高、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保证稻米安全卫生和优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冈市龙感湖为例,简要介绍在龙感湖管理区开展整建制水稻病虫防治技术集成与应用的原理、措施、关键技术、取得的成效,为大面积水稻病虫防治探索防治新模式,剖析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郧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高产作物,也是病虫防控用药量大的作物。随着现代植保技术推广和应用,病虫预报准确性不断提高,绿色防控和精准用药技术不断提高。为减少农药用药次数,真正在水稻病虫防治上实现"准、统、效"("准":即根据病虫预报确定准确的用药时间;"统":措施上实现统防统治,做到一次用药,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目的;"效":农药选用上实现高效低毒)。笔者根据郧西县水稻生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