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陆游与成都海棠黄森木蜀中花木,颇得历代诗人称许者,恐以海棠为甚。唐、宋之间,成都的海棠与洛阳的牡丹、扬州的芍药齐名。“自古诗人例到蜀”,诸多外籍的名贤臣公,凡来四川,于蜀棠除杜甫无诗外,无不发于歌咏,其中除首推《海棠》诗作者沈立外,便是“搜奇选胜日夜...  相似文献   

2.
海棠俏丽着新装杜甫无诗话短长陈恭悦海棠开在仲春,超凡脱俗,做视群芳。唐代诗人贸耽(730一850)把它称为“花中神仙”,连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刘子(1101一1147)也写下“出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的赞赏诗句。海棠与桃、李、梨、杏几乎在同一...  相似文献   

3.
路上 《湖南林业》2007,(4):30-30
“以百花为馔”是人类生活意趣与养生哲理的凝练,是中华“食”文化中魅力闪耀的人文精髓。从屈原“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到武则天撷百花为糕分赐群臣;从宋代林洪的《山家清洪》、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到清代顾仲的《餐芳谱》,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4.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咏海棠诗云:“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着紫裙,秋围怨女拭啼痕。娇差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海棠体现的是一种柔艳的女性美,诚如《花镜》所说:“矫冶柔媚,真同美人倦妆”。  相似文献   

5.
从贾母赏“花妖”说起王勤读过《红楼婪》的人,大凡都记得在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里,说已是百花枯萎,叶落满地的初冬时节了,可怡红院那株枯萎了一年多的海棠树,忽然间却丝垂翠缕,葩吐丹纱,红绿争妍起来,引得贾母一时高兴,忙带太太、奶奶...  相似文献   

6.
吟咏百花的诗人杨万里毛正树柳宗无喜柳,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独钟莲花,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则“千花万花不甚爱,只有梨花白恼人”。唯独宋代诗人杨万里,却普爱众花,不偏袒、局限于其一,堪称是一位吟咏百花的花圃诗人。稍有空闲,翻开诗集,流连...  相似文献   

7.
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老歌《中华民谣》里边有这样两旬歌词:“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意思是说,大雁南飞,留给大地迷人的秋色。在百花摇落香消殒的季节中,惟有菊花含苞吐蕊,菲然独秀。那些爱美的姑娘,便人人头上插满菊花,脸上露出醉人的笑容,恭候着心上人的到来。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8.
我要说的海棠,是作为观赏植物的海棠,花色雅丽,品种繁多;我不想从植物分类而从历史角度谈一谈唐宋时入诗词中的“海棠”。一唐宋时颇有人以为“海棠”是外来植物而非“国产”。段成式“酉阳朵祖”引李德裕的话说,花木凡带有“海”字的,都从“海外”传来。  相似文献   

9.
桤木话古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ill)是四川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古人以它“惟蜀有之”而有“蜀木”之称.桤木古亦作机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一书中就提及机木.距今一千六百年以前的东晋郭璞注释说,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出蜀中”.明代著名学者杨慎考证指出,机木“即今文桤也”.由此看来,古人早已认定桤木是四川主产树种,并有所利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云南含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含笑(Micheliayunnanensis)是我省特有的一种优良乡土树种,广泛分布于滇中、滇西、滇南各地。在滇中昆明等地俗称“皮袋香”、“羊皮袋”,在滇西大理、丽江等地俗称“十里香”,明代《徐霞客游记》所记大理的“十里香奇树”即为此种。清代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载:“含笑花,土名羊皮袋,花如山栀子,开时满树,香满一院,耐二月之久。”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考》记述更为详细:“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半寸许,本小末大,深绿硬厚。新发紫苞,苞拆,微似玉兰而小,细腻有光,黄蕊茸茸,中吐绿须一缕;质既高洁,香尤清馥………  相似文献   

11.
常食用花粉能健美。清朝《御香飘缈录》记载,慈禧一生不仅爱吃花粉做的菜,爱用花粉泡茶喝,而且常用花粉洗手、洗脚、洗澡,因而她到老时看起来仍是“嫩质疑无骨,柔肌倍有香”。“桃花江上美人窝”,“人面桃花相映红”何也,据考证是  相似文献   

12.
垂丝海棠     
春风满春城,春花灼灼明。在万紫千红的花木丛中,那嫣然怒放的垂丝海棠,“花如剪彩层层见,枝似轻丝袅袅垂”,最为引人入胜。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垂丝海棠似通人情,一树树繁花,犹如一片片火红的云霞,又象是从九天洒落的香雾花雨,与那身穿节日新装的年轻妇女争骄斗艳,真是人面花影相映红,花潮人海满春  相似文献   

13.
水仙的花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花素有“玉骨冰肌”和“凌波仙子”的美称,是百花群中“色”、“香”、“姿”、“韵”四色俱全的上乘之品。要使水仙能及时开花,应注意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14.
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农业兴旺发达,林业生产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和有识之士为绿化巴山蜀水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远在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大同志》就有“蜀中山川神祠皆种松柏”的记载,说明古人十分重视寺庙林和风景林的培植,历代相传沿袭成风.寺庙禅林宁静幽雅,祠宇树木苍翠浓荫,古迹胜地郁郁葱葱,至今更是人们乐于旅游休憩的场所.唐朝诗人杜甫《蜀相》诗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名句,可知成都的武侯祠很早就栽种了不少柏树.  相似文献   

15.
朴素·朴树     
《云南林业》2004,25(3):24-24
“朴”意之一:未经加工的木材。王充《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而“素”意之一,乃为白色生绢。古乐府《上山采蘑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把这两个词素相加,即“朴素”。“朴素”者,质朴无华,或俭朴之谓也。《后汉书·明德马后纪》:“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  相似文献   

16.
“不老神鸡”的由来唐朝刺史李华曾在《厅壁记》里写道;“衢州山水既丽且清,人斯永年。”数千年来,衢州人之所以长寿,除环境优美外,与民间流传的以中草药炖土鸡食而疗疾健身的秘方也是分不开的。至清朝顺治年间,有张药师以草药炖药王山鸡为人治病,愈者甚众,名曰“药鸡”。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路途劳顿而昏昏欲睡,一连数日,令左右惊慌。一日至衢州地界,忽闻异香,顿醒而起。问,何物?有如此袭人之香。经查,回禀圣上;前面有村,一民宅内正在炖“药鸡”,其香随风而至。现此物亦已随同其主一并征至,请皇上定夺。乾隆见鸡,龙颜大悦,顾不得许多体统…  相似文献   

17.
宣州木瓜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又称皱皮木瓜,属蔷薇科木瓜属,落叶阔叶灌木,是安徽省宣州市的名特产药材树种。既可入药,也可食用。据历史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故宣木瓜在全国闻名...  相似文献   

18.
桂花是中国10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花朵细小,也不艳丽,但以香取胜。中秋时节,明月高悬,桂花送来阵阵悠远浓郁的香味,好象云外飘来的一样。唐代诗人宋之问赞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代朱淑贞《桂花》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宋代邓肃《木犀》诗云:“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诞不敢香。”桂花开时,香极为浓郁,轻风一送,可达九里之外,故又名:“九里香”;因其丛生于岩岭之间,也称“岩桂”。我国古代还把桂花树作为成功的象征,就有了“折桂”之说。桂花通常分两次在…  相似文献   

19.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欣赏颂扬茉莉的佳句.在《花镜》一书中,对茉莉花是这样描写的:“花形小荷而品再贵,初蕊时如珠,每至暮始放,则香满一室,清丽可人”.这说明,自古以来,茉莉花就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20.
在万花纷谢之时,梅花抗严寒,傲冰霜,叶翠喷红,凌寒独放。元代杨维贞诗曰: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气节坚贞,品格崇高,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我国,有230多个品种,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在《诗经》中已有记戴,汉朝已经把梅用在园林种植,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赏梅、咏梅、艺梅之风已盛,在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学、艺术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联系,留下了许多佳作。梅花的神、韵、姿、香、色俱佳,深受群众喜爱。陈毅的《冬夜杂咏·红梅》曰: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对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