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2.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2012年,预计发生面积o.67亿公顷次,病害o.3I亿公顷次,虫害o.36亿公顷次,全国约80%的冬小麦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其中,蚜虫偏重至大发生,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吸浆虫和粘虫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8亿亩次,蚜虫重发区域广,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麦蜘蛛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主要技术措施如下:小麦赤霉病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4,(2):10-13
<正>2013年12月6~7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计201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累计发生面积约3.67亿公顷次,发生重于2013年。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粘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略轻于2014年,发生较突出的病虫主要是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玉米锈病以及局部地区的水稻螟虫、穗期蚜虫等。根据2015年主要病虫越冬基数,结合2016年作物布局、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等因子,以及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分析,江苏省植保站预计2016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2015年。其中,小麦赤霉病、麦类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两迁"害虫等偏重及以上发生;麦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螟虫、玉米螟、棉花盲蝽象、烟粉虱、夜蛾类害虫等在局部将偏重发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济南市召开了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预计2014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小麦穗期蚜虫、赤霉病呈大发生态势。预计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约7亿亩,其中病害发生3.63亿亩次,虫害发生3.45亿亩次。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一直持续到5月底,农药企业应及时把握好商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农药品种与方法。在小麦抽穗至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近日发出预报,2013年上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经分析预测,2013年上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为:小麦病虫总体中等偏重发生,虫害主要有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预计发生面积1.74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由于菌源丰富且主要发病区主栽小麦品种多数不抗病,若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田间小气候适宜,仍有偏重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2月6日至7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2013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计2013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55亿亩次,与2012年持平。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粘虫、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较高,飞蝗和草地螟总体为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综合分析201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2015年作物布局、耕作方式与品种抗性、长期天气趋势,以及近年来病虫发生特点等因素,江苏省植物保护站预计2015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2014年。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纹枯病等将偏重及以上发生;麦油蚜虫、稻瘟病、稻曲病、螟虫、棉盲蝽象、烟粉虱、玉米螟等在局部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陕西省农业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布了2007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07年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小麦条锈病、穗期蚜虫偏重发生,白粉病、红蜘蛛、地下害虫中等发生,赤霉病、苗期蚜虫偏轻发生,吸浆虫轻发生;油菜菌核病、蚜虫偏轻发生,黑缝叶甲、蓝跳甲、茎象甲中等发生;玉米螟一代轻发生,二代偏轻发生;棉铃虫麦田一代及棉田二代偏轻发生,棉蚜苗期偏重发生,伏蚜中等发生;水稻叶瘟病、水稻纹枯病和二化螟中等发生;夏飞蝗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53.33万hm2左右。因“N”肥用量增加,小麦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病虫害日趋严重,主要有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尤以白粉病、蚜虫发生面广、危害重,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40万hm2,一般减产1...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受适宜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等麦区陆续开始显症,蚜虫在黄淮海麦区虫量上升加速。截至4月27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0.185亿公顷次,同比略减4.4%,累计防治0.295亿公顷次,同比增加51.7%。1病虫害发生动态1.1赤霉病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陆续开始显症,发病轻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31.60万hm~2,同比减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2020年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权威预测。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为害程度重;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由于气候变化,近年来重发频率上升,发生范围北抬西扩,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期发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报告,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维持较高发生水平。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等仍将呈严重或偏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等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等局部重发现象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有关专家,对201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气候趋势等因素,预计2019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发生将重于2018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蚜虫,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偏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小麦生育期及品种布局等情况,结合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山东省植保总站预报全省小麦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一、发生种类和面积小麦后期病虫以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吸浆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的夏熟粮食作物,即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赤霉病是麦类重要病害,流行年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该病近年来在沿江地区大流行年份发生概率较高。根据田间菌源量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趋势分析,今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其它病虫害发展迅速,小麦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隐患。为深入贯彻省、市有关春季农业生产会议精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药械市场来看,受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农药械产品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2016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简况2016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年份。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南方大部地区汛期提前、极端天气增多,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发生较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早、繁殖快、扩散范围广,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玉米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玉米粘虫在局部地区点片严重发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危害特征,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麦和油菜病虫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导刊》2010,(3):16-16,20
近期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在我国西南、江准和黄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继发生和发展,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麦蜘蛛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和蚜虫为主。西南地区虫害重于病害,小麦、油菜蚜虫发生较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缓慢扩展;江淮和黄淮等地病害重于虫害,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上升快,麦蜘蛛和蚜虫大部零星发生、局部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