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胫病是烟草大田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产烟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老烟区发生普遍比较严重。1.发病症状该病在烟草苗期和大田期都可发生,但主要为害大田  相似文献   

2.
烟株青枯病的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动态预测技术,对‘红花大金元’、‘闽烟35’和‘翠碧1号’烤烟品种的地表上第1叶片中叶柄基部内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及田间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烟株地表上第1叶片中叶柄基部内青枯病病原菌数量与烟草病枯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烟株叶柄基部含菌量与烟株发病率成正相关,并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烟株的发病率随烟株叶柄基部含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了烟株叶柄基部烟草青枯病病菌含量与大田烟株发病率的回归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将对南方烟区,特别是福建烟区烟草青枯病的发生预测及防治决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与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相关的生态学关联性,为制订该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组织保湿法研究了烟草叶柄、茎杆不同部位自然发病率。通过人工接种法研究了叶柄不同含水量与发病率关系。用稀释平板分离法测定了烟草地块及后茬作物根围土内的米根霉含量。结果表明烟草根围土中根霉菌主要为米根霉,并能引起烟草叶柄发病;离茎杆越近的叶柄部位发病率越高,连作烟株茎杆发病重于新种烟株,米根霉能进入茎杆内部,主要侵染植株中下部1~14节;烟草叶柄含水量低于40%时不能发病,含水量在70%~80%之间时发病最重;米根霉数量在连作田烟株根围土中大于新植田烟株根围土,在黑胫病病株根围土中大于健株根际土;米根霉在后茬作物西葫芦和花菜根围土中较多,在豌豆和蚕豆根围土中较少。本研究结果对制订烘烤期烟叶霉烂病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烟草番茄斑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番茄斑萎病是一类在局部地区产生严重危害的烟草病害,由布尼亚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属典型成员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系统侵染引起。目前该病在中国许多省均有发生的报道,在云南烟区广泛分布,在局部地区可造成60%以上的严重损失,烟草番茄斑萎病被认为是世界上对烟草最具潜在危险病害之一,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了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害症状学,病原物,致病机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害的流行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广大烟区,尤其是南方烟区发生较为普遍且日益加重,一般发病率在5%~20%,常造成植株严重矮化,损失可达50%以上,严重危害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给烟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烟草病毒病是世界性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而严重,造成烟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烟草感染病毒后产生黄化、花叶、畸形和坏死斑等症状,使烟叶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代采收的烟草种子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许美玲  赵立红  杨彦明 《种子》2005,24(8):71-74
为探索长期贮藏在云南烟草种质库的种子是否会发生遗传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变化,提出种子长期贮藏的安全指标.取出1979~2000年采收的红花大金元、K326和G-28共3个烤烟品种的种子共28份,分别进行苗期和大田期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并对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苗期生长势与种子发芽势有关.发芽势较低的种子出苗缓慢,成苗期晚,反映到大田期产量和产值较低,烟叶品质较差.反之,发芽势较高的种子田间生长势强,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原种较其他种子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同一品种不同年代生产的种子株高差异较大,叶数次之,茎围、节距相差不大.不同年代的红花大金元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无显著差异;产值、均价和级指差异显著.不同年代的K326除产量外的其他经济性状指标都有显著差异.各年度G-28产量、产值和上等烟差异显著,均价和级指无显著差异.通过这个试验,目前还没有发现明显的植物学特征的变化,也就是说,烟草种子在目前的条件下贮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对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病害是保证烟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简要分析赤星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认为对于生产中抗病性较低的品种,可以从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烟株自身抗性着手,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烟草低头黑病是为害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最早于1953年发现于潍坊烟区,在20世纪50年代其为害程度不亚于黑胫病,之后逐渐减轻,但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等烟区发病又趋加重,直至90年代仍是山东烟区第二大根茎病害。近年来又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严重田块可达80%之高,甚至造成成片死亡或绝产。发病原因:引发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属半知  相似文献   

10.
航天诱变对烤烟大田期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烟1号航天诱变材料大田期的变异株进行了SOD活性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田期的30、45、60、75d,三个变异株的SOD活性均比对照高;变异株大田期的SOD活性变化呈现出由低到高,在60d达顶峰,然后逐渐回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烟草蛙眼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各烟草产区都有发生。烟草发生蛙眼病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烟草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地下降。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  相似文献   

12.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正烟草黑胫病又称烟草黑根、黑杆疯,189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首次被发现,1950在我国黄淮烟区出现后迅速扩散,目前已是各烟区普遍发生的土传真菌毁灭性病害之一,造成的年损失仅次于病毒病,在某些病害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75%以上,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施磷量对烟草云烟87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合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种植区的最适宜磷肥施用量,以期为烟草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CK、M、P0、P1、P2和P36个施肥处理,调查各处理烟草生育期内烟株主要的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烘烤后各处理烟叶产量。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烟草的农艺性状、抗病能力和产量,以P3处理最好。在成熟期,与CK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节间距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63. 19%,72. 67%,78. 93%,37. 93%,13. 65%,161. 79%;与P0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5. 90%,21. 46%,23. 61%,11. 25%,28. 75%。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株赤星病、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 51,7. 92,6. 68和3. 66,6. 52,4. 72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6. 12%,45. 53%,51. 33%和33. 72%,31. 97%,43. 53%。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0.62%,28.51%,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烟区烟草适宜化学磷肥施用量为112. 5 kg/hm2,建议在本烟区推广应用,同时可为相近地区烟草磷肥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烟区气候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江西省烟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适宜性,从江西省气象部门系统观测数据中筛选16个产烟县近40年(1970—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平均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3组要素,分析江西省主产烟区的气候特征;并根据江西省烟草生产节令,讨论各县烟草生长季节气候特点及其与国内外主产烟区烟草生产气候条件的异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年平均日照时数1623.11 h,年平均降雨量1632.14 mm,适宜烟草生产。但是,个别年份烟草生长前期可能出现低温,成熟期温度可能过高,或降雨偏多,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不利。江西省烟草生育期和大田期生长期平均温度与美国接近,高于云南玉溪、福建三明、巴西和津巴布韦,但苗期温度最低,成熟期温度最高;平均日照时数略高于福建三明,低于巴西、津巴布韦和云南玉溪,远低于美国;烟草大田期和成熟期平均降雨量与福建三明相当,远高于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云南玉溪。江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需求,但也可能出现前期低温寡照、后期高温烈日或暴雨成灾的不利气候。与国内外著名烟区相比,江西省烟区气候条件有其明显的特点,烟草生产上必须注意扬长避短,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施用对烤烟产质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为研究对象,设置1个常规施肥处理(CK)和3个烟秆生物质炭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T1为400 g/株,T2为500 g/株,T3为600 g/株),测定不同品种及处理下的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发病率、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施入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均能延长烤烟‘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的各生育期,且能显著提高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其中‘红花大金元’的施用量为600 g/株、‘K326’和‘云烟87’的施用量为500 g/株时对烟株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佳。(2)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处理的烟草花叶病、野火病和气候性斑点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其中‘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施用量为600 g/株、‘云烟87’的施用量为500 g/株时烟株病害发生率最低。(3)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基肥处理的烟草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其中‘红花大金元’的...  相似文献   

17.
葡萄斑点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吐鲁番地区大部分葡萄园都有发生 ,个别年份降雨较多则发病严重 ,该病多在葡萄生长的中后期发生 ,但近几年该病在我地区的发生时期有所提前 ,发病率也比较普遍 ,对葡萄树势和来年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1 症状此病菌主要危害葡萄植株中下部叶片 ,  相似文献   

18.
2017-2019年调查了辽宁春玉米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还田旋耕栽培模式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最重,茎腐病发病率增加68.77%,穗腐病发病率增加20.01%,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39.54%;秸秆碎混旋耕还田后茎腐病发病率增加48.20%,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16.84%;秸秆田外堆置腐解后深翻还田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茎腐病发病率降低41.66%,穗腐病发病率降低30.00%;秸秆还田配套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叠加影响,免耕栽培会加剧病害发生,而深翻栽培可降低病害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直接还田,特别是覆盖还田会加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而秸秆经充分腐解处理后再还田能有效降低玉米主要病害,尤其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1.发病症状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侵染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最重。苗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危害调查与病原菌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