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黄淮、华北地区降水偏少,致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冬小麦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其中旱情最为严重的山东甚至达到60年之最,对小麦越冬和返青造成不利影响。虽然在今年2月末,上述地区普遍出现一次有效降水,旱情暂时得以缓解,但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淮北地区小麦播期干旱发生规律、影响程度,提出应对策略,依据小麦播期干旱的降水指标、小麦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统计分析了宿州各地的干旱等级。通过采用多年滑动平均法等,研究淮北地区小麦播期干旱发生的频率、基本规律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淮北地区2/3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小麦播期干旱,其中重旱至严重干旱中北部旱情重于南部;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加重显著;小麦适播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时段重,且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明显;无论是短期干旱、中期干旱,还是秋冬连旱,2001年以来加重的趋势都较为突出。通过研究得知,造成小麦播期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偏少,能够形成旱灾的重旱及严重干旱平均5年一遇;针对2010-2011年秋冬连旱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播期干旱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影响程度,长时间干旱时,严重影响后期产量的形成,平均减产20%以上。提出了精耕细作,科学利用底墒是防御干旱失墒的最好办法,入冬前适时灌溉,有利于小麦分蘖及根系发育,形成壮苗安全越冬,为小麦多成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自河南省遭受近60年不遇的罕见旱情以来,小麦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抗旱浇麦已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去冬今春干旱和相对高温的气候特点,部分麦田杂草较多,多数病虫害越冬基数大,有偏重发生的危险。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特别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科学种养》2013,(12):4-4
正值小麦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10月末~11月初,北方冬麦区普降小到中雨,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苗情转化升级。尽管大部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山东西南部、安徽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旱情仍在持续。由于前期长时间干旱,部分麦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苗小苗弱。另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1月份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冬小麦生长不利。加强冬前田间管理、确保壮苗安全越冬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入冬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降雨,全省麦田自北向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现将冬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冬灌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1 冬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1 有效解除旱情 麦田及时冬灌以后,能够有效地缓解前段由于降水不足引起的旱情,有利于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对小麦春节前形成壮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上半年以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以上,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降水的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及水库水位异常偏低,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而从6月3日起,长江流域连续四天出现较强降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洪湖、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也有所回升。今年旱涝  相似文献   

7.
冯冬丽 《种业导刊》2010,(12):26-26
自2010年入冬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降雨,全省麦田白北向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现将冬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冬灌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濉溪县1958—2004年小麦产量资料和相应的降水资料,进行同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气象产量与播种~分蘖和返青~拔节期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成熟期的降水量显著负相关。适宜的降水量为:底墒水60~120mm,生育期内降水220~290mm。濉溪县小麦生产过程中降水总量适中,部分时段略显不足,旱多于涝,要优化品种结构,抢墒早播,浇好播种底墒水、分蘖越冬水和拔节孕穗水,集雨保墒。  相似文献   

9.
2012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取得了全省小麦九连增的好成绩。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2012年也是小麦大田病害发生较重的年份,特别赤霉病的发生是1985年以来最重的一年,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全蚀病发生区域较大,豫东南地区发病地块多、危害程度也较重。针对后期小麦病害要引起高度重视,查找发病原因,寻找应对措施,为秋播品种布局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监测点及全区小麦苗情的调查,小麦进入越冬期以来,旺苗面积占20%,弱苗田块几乎没有,部分田块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给春季麦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田块出现轻微冻害,春季管理要结合受害田块的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一般田块不施返青肥,根据苗情追施拔节孕穗肥,以满足小麦生长及灌浆期产量形成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冬前苗情较好.但目前小麦生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续发展;二是冻害频繁发生,三是病虫早发重发.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针对近年来冬季气候偏暖,雾霾偏重等特点,需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粘虫等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结合2013年小麦病虫发生的情况,加之2013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偏高,降水少,有利于粘虫和蚜虫的越冬生存,据冬季的田间调查来看,田间残存的虫口基数大,对今年的害虫发生有利。此外,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常发性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冬季温暖和雾霾多发,有向北扩散和加重危  相似文献   

13.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6):85-86
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气象监测报告,目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有可能持续到2008年第一季度。“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混乱。“拉尼娜”现象可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频发性、阶段性低温天气,对我国冬小麦安全越冬可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今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对冬小麦的苗期管理,防止或减轻冻害发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4.
病虫预报     
<正>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暖冬加剧旱情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国家气象局3月1日发布消息说,我国自1987年以来的第20个暖冬,伴随着偏少的降水,加剧了北方的旱情,春季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但是沙尘天气在今年春季将比常年同期减少。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小麦冻害的发生存在多种原因,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小麦正常越冬和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对南阳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类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小麦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越冬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性和春性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脱落酸水平在抗寒性较强的冬性品种中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赤霉素则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中含量较高;抗寒性强的品种的生长素在冬前较高;春性品种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认为上述4种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抗寒能力有关。此外,植物内源激素的活跃变化反应了小麦在越冬期间仍保持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并未因低温而停止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王玲  于执国  谭胜利 《种子科技》2010,28(11):37-39
<正>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冻害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减少冻害损失,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现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是影响河北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客观地辨识、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干旱监测业务服务需求,开展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研究,选取能反映土壤、作物、大气三方面干旱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降水量距平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数权重系数,建立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应用1981-2010年唐山、涿州、定州、黄骅、深县、栾城、南宫、肥乡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各站冬小麦干旱综合指数,并对其描述干旱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不存在旱情时,各单一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正确反映,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17.6%。当存在旱情时,综合指数克服了距平指数不能反映灌溉对旱情的影响,及土壤相对湿度指数受灌溉影响,掩盖前期旱情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旱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67.6%;同时,综合指数也克服了距平指数对降水过渡敏感的不足,既能反映降水对旱情的影响,又能反映降水大小对旱情的影响程度,较单一指数能更准确的反映旱情,这种情况占总样本的14.8%。  相似文献   

19.
小麦发生冻害对产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来,小麦冻害在黄淮冬麦区连续大面积发生,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安阳、新乡、2006年商丘均大面积发生了小麦冻害,直接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明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并及早预防,或在发生冻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降水条件下实现小麦产量及构成提高的灌水策略,以冀麦585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7年小麦季设置W0 (雨养)、W1 (拔节)、W2 (拔节、开花)、W3 (拔节、开花、灌浆)和W4 (越冬、拔节、开花、灌浆) 5种灌水处理,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灌水与小麦产量及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灌水条件下多数年份的小麦产量在6400~6800kghm–2,穗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860*);增加灌水,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每增1水增产率显著下降(由13.8%下降到1.7%)。(2)生育期总降水量及阶段降水量与产量无明显相关关系,总降水量对千粒重的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W0和W1条件下,总降水量对穗粒数的影响>穗数,增加灌水后反之,而该条件下穗粒数与拔节前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且W0下与2月1日至拔节前降水的相关性>播种到拔节前,但随灌水增加其相关性降低;除W4灌水与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性>降水且相关显著以外,W1~W3条件下其相关性降水>灌水,这表明灌水缓解降水不足对穗粒数的影响。(3)前多后少年型(拔节前后降水88.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