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镔蕊  林健  孙艳争 《中国家禽》2004,26(21):21-22
鸭瘟(Duck Plague),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其病理学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潜伏期3~7天,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通常3~5天死亡。从7日龄雏鸭到成年鸭均可发生自然感  相似文献   

2.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VE),是鸭、鹅的一种疱疹病毒感染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腿软、走动困难、不愿下水、肿头,故名“大头瘟”,是危害养鸭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鸭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是能够引起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及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鸭肠炎病毒自出现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本文简要阐述鸭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暴发鸭瘟,现在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瘟主要引起鸭的死亡、淘汰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鸭瘟病理组织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鸭瘟病毒(DPV)强毒经人工感染和同居感染成年鸭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为鸭瘟后,在不同时间段对各给织器官的病理组织损伤进行了观察.表现为:人工接种后24h被检器官组织显现出病理变化.机体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加大;脾脏组织病变较为严重,其余器官组织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接种后48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网状细胞增生、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充血、出血严重;一些生命重要器官则出现明显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不可逆病理变化。居感染组织损伤与人工接种组织相似,只是发生时间偏后约50h。提示:接种DPV强毒的感染鸭和同居鸭的免疫器官严重受损,甚至引超免疫抑制。此外,两组实验鸭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脾脏、法氏囊、胸腺的网关细胞中的核内包涵体结构,可在病理组织学上为鸭瘟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血管损伤导致组织、体腔出血,消化道黏膜的疹性损害,淋巴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为特征。此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浆膜炎对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主要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发现法氏囊、脾脏病理变化严重,胸腺的病变较轻微,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显下降。结果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对体液免疫功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鸭病毒性肠炎具有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征[1],自1923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世界多个国家都先后有此病暴发的报道,对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病毒性肠炎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鸭均可致病,对成年鸭的危害最为严重,其特征为侵害血管、消化道黏膜糜烂、组织出血、淋巴器官病变及其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病变。康复后的鸭仍可能带毒和排毒,导致该病在鸭群  相似文献   

9.
白银荣 《兽医导刊》2020,(6):117-117
鸭病毒性肠炎(DVE),也称为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主要传染性和致命性疾病之一。它由鸭瘟病毒引起,该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一员。鸭瘟具有全球分布性,迁徙水禽在各大洲之间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鸭子都容易感染。该病以猝死、血管损伤及继发内出血、淋巴器官病变、消化粘膜脱落、严重腹泻及实质器官变性病变为特征。由此所引发的高死亡率、产蛋下降以及孵化率低下造成了全球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尽管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器官病变情况做出初步诊断,但有效的确诊方法还是需要借助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为了预防鸭瘟,最好在2周龄以上的肉鸭和种鸭上使用灭活和减毒疫苗。目前重组亚单位和DNA疫苗的研制成为了世界各国鸭瘟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这篇综述描述了鸭瘟的流行病学,传播以及疫苗研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11-2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11.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常患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病毒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1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鸭瘟病毒不凝集红细胞。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加热至56℃时,10min后被杀死;在22℃下,氯化钙干燥处理病毒9d可灭活;对乙醚和氧仿敏感。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是家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维持视觉、上皮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保护器官粘膜的完整性。维生素A还能促进食欲和消化,提高对多种传染病及某些寄生虫病的抵抗力,提高生长率、繁殖力和孵化率。鸭群缺乏维生素A,不仅鸭胚发育不良,雏鸭生长受阻,而且容易使鸭的眼球发生病变而导致视觉障碍,并破坏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器官粘膜的完整性,因此,应引起养殖户对该病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血管损伤致使组织、体腔出血,消化道黏膜的疹性损害,淋巴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为特征。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笔者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做一论述,仅供大家参考。1病原与流行情况鸭瘟又叫"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为疱疹病毒,是发生于各年龄、性别和品种鸭的  相似文献   

14.
鸭瘟 (鸭病毒性肠炎 )是鸭、鹅和天鹅等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因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 ,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的病变。本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广泛流行 ,常导致大群死亡 ,损失严重。笔者于2 0 0 2年诊治了一起雏鸭发生鸭瘟的病例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盘锦市兴隆台区某个体养鸭户于 2 0 0 2年 4月从外地引进肉鸭雏 80 0只 ,未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雏鸭于 2 6日龄时开始发病。临床主要表现食欲下降 ,饮水量增加 ,行走困难 ,精…  相似文献   

15.
免疫酶组化法对试验感染雏鸭体内鸭肝炎病毒的分布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和肝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本病白1945年Levine和Hofstad发现以来,现已呈世界性分布。本试验以鼠抗DHV抗体为一抗,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DHV抗原的免疫酶组化法,并以此对人工感染雏鸭不同组织器官中的DHV精确定位和分布测定,为探讨鸭病毒性肝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人工感染2月龄SPF鸭,定期剖杀,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为鸭瘟后,对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24 h,试验鸭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组织间隙增大;肝脏、脾脏组织病变较为严重,大部分组织器官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病理变化.感染后48~96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网状细胞增生、组织器官结构模糊不清,严重充血、出血;其余组织器官出现细胞变性、出血等不可逆病理变化.感染后120 h,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片坏死区.点眼滴鼻组鸭感染DPV后组织学变化与皮下注射组相似,只是发生的时间偏后约24~48 h.对照组鸭病理组织学观察未见损伤.WBC、HGB、AST、ALT等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接种DPV强毒感染鸭的组织器官严重受损,特别是免疫器官,甚至会引起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7.
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破渍、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鸭、鹅养殖业的发展。对一例鹅患鸭瘟的诊治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瘟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血管破裂、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样变、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鸭、鹅饲养业的发展。2003年5月诊治了一起雏鹅鸭瘟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新病(白点病)的诊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秋季、鸭新病(暂定名为鸭白点病)传入我区番鸭、麻鸭和半番鸭、临床以上发热、拉黄或绿粪便、软脚、内脏以肝、脾、胰、肠等器官出现不规则的白色坏死点为特征性病变。发病率几乎100%,死亡率高达90%以上。曾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极差或无效。2000年4月至今采用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禽病研究室研制的鸭新病(即鸭白点病)高免卵黄抗体进行防治,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收到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及雁形目家禽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丘疹样变、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鸭鹅饲养业的发展。笔者于2003年5月诊治了一起雏鹅鸭瘟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