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袋蛾与蛾盒管理是制种的最后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原因,对微防工作,人们只强调蚕前、蚕期、蚕后的防病消毒等措施的贯彻落实,而往往忽视了把正确袋蛾与蛾盒管理作为消灭和控制微粒子病的重要环节来抓。原种(包括原原种、母种)必须全部对号袋蛾,在规...  相似文献   

2.
陈钦培 《蚕桑通报》1996,27(2):32-33
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法,自从1989年实施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本文就杭州检种室的资料作如下统计分析.一、以日为段分段袋蛾的优点制种批从10万蛾扩展到40万蛾后,对有毒场和新办场(村)实行每制种批按发蛾制种日分段袋蛾,以段制种母蛾数作为抽样和集团检查的总体,而无毒场则以制种批作为集团母蛾检查的总体.其优点有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迪  陈悦 《北方蚕业》2012,33(3):41-42
介绍了柞蚕良种繁育"手感—目测"法选蛾的基本操作,提出了优劣雌蛾的标准和评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3,34(1):61-62
袋蛾和蛾盒管理是养蚕制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准确反映蚕种质量和控制微粒子病蔓延、扩散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一代杂交种生产安全、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微粒子病在某些蚕区种场内的发生蔓延已严重污染了养蚕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微防工作已成为蚕种场一项  相似文献   

5.
潘丽芬 《江苏蚕业》2000,22(4):50-51
1985年后,我省各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均由省蚕种公司负责,并采用较先进的集团磨蛾检验方法。每年要检数十万个样本,以此推断样本对应批(段)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合格与否。检验样本母蛾由各生产单位抽取装盒,然后送检。而袋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蛾检验是否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近几年一代杂交种送检蛾盒的情况来看,尚有少数的生产单位还不能按袋蛾标准进行袋蛾,在样本蛾盒送检时,时有发现袋蛾数量不足、蛾盒破损、蛾盒标记不清等送检蛾盒质量问题,给烘蛾、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规范送检蛾盒…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状态雄蛾对雌蛾产卵行为和产卵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使用新鲜雄蛾正常交配,雌蛾产卵快、集中,而且良卵率高,残存卵少。  相似文献   

7.
蚕种生产过程中,对交品种比例开差过大、发蛾不一致,或发蛾过于集中,劳动力供不上,不能完成当日交配任务,就要对雌蛾雄蛾采取冷藏技术处理。为此开展对蚕雌蛾和雄蛾进行不同温度冷藏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蛾雄蛾在低温条件下(5~10℃)短期冷藏,对蚕种质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年结果表明,一般性的常规预知检查与省检结果往往有较大的差异,预检合格的省检往往有淘汰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场在售和在用集团磨蛾机为20世纪80年代设计生产,由于年代久远和设计本身的缺陷,急需研发一种家蚕母蛾微粒子孢子样本采集、获取的自动化系统设备,以提高检疫质量和工作效率。重庆市蚕业制种公司成功研发新型母蛾检验集团CQN -Ⅲ新型磨蛾系统,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检出率高,准确率高;安全性高,噪音低;节能降耗,节约用工用水,高效。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生活期的蝙蝠蛾多毛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固培菌丝体和液培菌丝体作为感染源,采用四因子组合试验方案,对4龄拉脊蝠蛾幼虫进行侵染.结果表明温度为10~15℃时,对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最有利,分生孢子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几率最大,分生孢子+液培菌丝体组合是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峰 《四川草原》2005,(5):15-16,40
用不同生活期的蝙蝠蛾多毛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固培菌丝体和液培菌丝体作为感染源,采用四因子组合试验方案,对4龄拉脊蝠蛾幼虫进行侵染。结果表明:温度为10 ̄15℃时,对蝙蝠蛾多毛孢感染拉脊蝠蛾幼虫最有利,分生孢子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几率最大,分生孢子+液培菌丝体组合是感染拉脊蝠蛾幼虫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原种9·芙、7·湘发生变异蛾。用9·芙×7·湘正反交变异蛾与该户正常发育蛾作对照,调查单蛾产卵、良卵率、遗腹卵、两天实用孵化率、结茧率,结果为:单蛾产卵减少32.20%、反交减少48.69%,良卵率正交下降1.82%、反交下降2.92%,遗腹卵正交增加45.87%、反交增加53.60%,两天实用孵化率正交下降2.64%,反交下降1.85%,结茧率正交下降93.75%、反交下降75%。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常规淘汰不良蛹、不良蛾外,还要淘汰变异蛾。  相似文献   

15.
曹锦如 《蚕桑通报》1992,23(2):37-40
发蛾是蚕种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只有了解了一个品种发蛾特性,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发蛾调节,从而达到蚕室、蚕具套用紧凑,人工安排合理的目的。近年来,我省育成了一系列新的蚕品种,大多数已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为了更有效地繁育新品种,了解它们的发蛾特性是必要的。因此,笔者于1991年春蚕期,以六对蚕品种(12个原种,2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品系的发蛾特性作了较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定量的结果,供育种和良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在2015-2017年调查修文地区蝙蝠蛾、透翅蛾的生活史和危害特点,同时记录其在猕猴桃不同树龄上的危害情况,并研究了5种药剂对透翅蛾、蝙蝠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蝙蝠蛾、透翅蛾在修文地区猕猴桃上1年发生1代,5月至8月为蝙蝠蛾幼虫危害盛期;4月至6月是透翅蛾幼虫危害盛期。蝙蝠蛾幼虫在3~6龄猕猴桃上危害较轻,透翅蛾对大于6龄猕猴桃危害较重。幼虫期采用喷雾法施用77.5%敌敌畏EC 对蝙蝠蛾防治效果较好,药后5 d校正防效达92.36%。480g?L-1毒死蜱EC在5 d对透翅蛾的校正防效为93.30%。选择合适药剂可以有效防控蝙蝠蛾与透翅蛾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玉梅  李健  潘沈元 《蚕业科学》2010,36(3):544-548
蚕种质量检验中需要根据家蚕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结果对检验批次的病蛾率进行合理估计。推导了一个根据检验集团带毒率估算检验批次母蛾的病蛾率的公式,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检验方法对该公式的无偏性、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检验批次大小、检验集团数量、检验集团大小、实际病蛾率、带毒集团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公式对检验批次病蛾率的估计具有统计无偏性,估计误差主要受到检验集团数量、带毒集团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藏1~4天对雌蛾产卵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制种大忙期间,往往会遇到因当天雄蛾交配数量不够,或是出蛾量大,劳动力不足,工作忙不过来等情况,需要冷藏雌蛾。此类试验,曾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广西当家品种7532、932雌蛾冷藏1~4天的试验,调查不同冷藏处理对雌蛾产卵的影响,从而为大生产冷藏雌蛾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玉碧 《中国蚕业》2009,30(1):96-97
介绍了新型无浆母蛾盒的蛾盒片材的结构、材料和制作方法。经制作与使用证明:新型无浆母蛾盒制作材料好、制作方法简便、式样美观、运输与存放方便、便于拆蛾;新型无浆母蛾盒降低了制作蛾盒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拆蛾时母蛾鳞毛污染环境,避免了因霉菌、绿僵菌等分生孢子对母蛾微粒子孢子检测的干扰,切断了送检母蛾的2次污染,提高了母蛾样品的检出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光照处理、捉蛾交配时间两方面探讨与家蚕发蛾整齐度及产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传统的早上5点捉蛾交配最好,而光照处理以深夜0点开始感光,8h以上、16h以内这一时段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