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麦后移栽棉增产机理及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植棉经济效益低,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探索出了适宜当地具体条件的麦后移栽棉优化技术,有效地稳定了棉花面积,促进了粮棉双增产。麦后移栽棉比麦垄直播棉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增加了麦子播种面积。小麦亩产280公斤,比麦垄麦亩增117.3公斤。棉花皮棉亩产79.1公斤,比直播棉亩增8.1公斤,增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队种麦1768亩,植棉600亩。过去,棉田每年只能种一茬。1972年,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把棉田休闲期利用起来,我们在0.17亩棉茬地里进行了小麦移栽试验,折合亩产751斤,比晚茬直播的增产近一倍。第二年,又在亩产851斤的麦茬地移栽棉花40亩,平均亩产皮棉138.6斤。这一试验的成功,把“北方棉花地,自古种一茬”的旧框框打破了,为麦棉双高产找到一个新的门路。从1973年开始,我们大面积实行麦棉双移栽。移栽面积由100多亩增加到300亩,最高年移栽小麦平均亩产978斤,移栽棉花平均亩产142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麦棉两熟制发展较快,但因夏棉种植方式多为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一般表现迟发晚熟,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为促使夏棉早熟优质高产,1984年在我县十个乡推广了1500亩夏棉大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120斤,与春棉产量相当,而全年经济效益每亩比春棉增加45~55元,比夏棉直播亩增  相似文献   

4.
1989年永丰县开始试行和推广“早椒──晚杂”耕作制,经过几多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取得显著效益。第1年在坑田乡上西村试种45亩,验收结果早椒(早杂2号)亩产2254公斤,投入237.0元.产值2254.0元;晚杂(汕优桂33)亩产465公斤,投入31元.产值325.5元;共计投入268元,产值2579.5元。比双杂(亩产1003公斤,投入124.7元,产值702.1元多净增1734.l元。1990年,该县种植5000多亩,产值突破15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1%。1992年推广至1.1万亩。早椒后杂交晚稻的产量也不断提高,亩产达540.4公斤。 “早椒──晚杂”耕作制不仅经济效益高,也有…  相似文献   

5.
棉油(油菜)两熟双移栽是发展我省棉油生产,提高产量品质的好耕作制度之一。1989年彭泽县棉油套栽面积占总棉田面积80%以上,其他棉区棉油两熟双移栽也在不断扩大。为适应我省广大棉区特别是水改旱新植棉区发展棉、油连作两熟双移栽的生产技术需要,夺取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亩产油菜籽150kg以上的双高产大丰收,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6.
盐城市郊区大冈镇,常年植棉2万亩,以麦后移栽棉为主。1988和1989年平均亩产皮棉分别为97.7公斤和86.3公斤,单产位列前茅。附冈村七组百亩麦后移栽棉连续6年亩产皮棉100公斤以上。但是麦后移栽棉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着棉花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7.
双膜棉即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1990年的试验和1991年的多点示范结果表明,双膜棉的生育期比地膜棉延长20天左右,增加有效积温20℃,成熟期提早11天,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8.
双膜棉的生长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膜棉的生长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①张光琦宋述涛湖北省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433100双膜棉又叫移栽地膜棉,即采用塑料薄膜营养钵育苗,大田地膜覆盖移栽,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与地膜棉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我市双膜棉栽培始于1994年,1995年扩大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普及推广棉花大苗移栽,并掌握其配套技术,从1987年开始,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大苗移栽的有关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了相应的配套技术。1、棉花大苗移栽的增产效应1987年示范面积2030亩,平均亩产皮棉59.8公斤,比直播棉亩增皮棉10.8公斤,增  相似文献   

10.
于都县地处赣南,气候温暖,无霜期长。为了发挥气候条件这个优势,近年来,我县进行了在早稻收获后,移栽营养块育好的棉苗,和棉花收获后移栽油菜的“稻棉油”三熟制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并摸索到了一些栽培技术经验,看来这在我县是有一定的发展前途的。一九七九年,我们在梓山公社欧阳屋生产队用1.12亩稻田作试验,早稻收后栽晚棉花,棉花收后栽早油菜,结果早稻亩产1008.9斤,皮棉亩产133.9斤,粮棉两季经济收入折合每亩329.15元。一九八○年这个队又用9.6亩稻田,继续扩大稻后移栽棉试  相似文献   

11.
棉花地膜营养钵简易育苗法,是科用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将地膜棉和塑膜育苗移栽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新的简化栽培技术(简称为棉花地膜钵育移栽技术)。根据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1984—1990年在临潼县境关山乡及毗邻的富平、渭南等县的11个村镇51283亩适棉地域试验、示范、推广,累计实施面积为17859.4亩,正常年景平均亩产皮棉91.2公斤,比露地棉亩均皮棉45公  相似文献   

12.
麦套夏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1987~1990四年平均小麦亩产316.3公斤,夏棉亩产皮棉55.97公斤,比春棉亩净增收132.31元。  相似文献   

13.
移栽地膜棉高产优质高效初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江苏省6666.7hm2以上移栽地膜棉示范县(市)结果表明,移栽地膜棉单产比露地移栽棉增13.1%~16.5%。移栽地膜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在83%~90%之间,售棉品级和衣分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0.1~1.0级和1~2个百分点。在扣除地膜和铺膜用工成本后,移栽地膜棉公顷产值比露地移栽棉高1830~4020元。移栽地膜棉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提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采用沟种移膜新技术,收到了全苗、增产、节膜的良好效果。据三年试验结果,沟种移膜的棉株,根系发达,抗旱力强,比露地棉和平覆地膜棉亩增皮棉7.5~20.3公斤,霜前花率增加35.3%。地膜可连用2~3年,每年亩节支17.6元。而且减少了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彭埠公社是个老麻区,全社种黄麻3600亩。 1977年,这个社的红五月大队第六生产队,用尼龙育苗移栽与大田育苗移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3.7亩尼龙育苗移栽的亩产710斤,比大田育苗移栽的亩产多117斤,增产19.7%。皋塘大队第六生产队,尼龙育苗移栽0.5亩,亩产达850斤。1978年,总结  相似文献   

16.
我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81年。1982年试种了43亩,平均皮棉亩产142斤,比对照增产37.3%。1983年全市一跃上升到6366亩,平均皮棉亩产152.9斤,比对照亩产106.5斤增产46.4斤,增产43.6%。尽管近两年连遇洪涝灾害,地膜棉仍能较大幅度地增产。  相似文献   

17.
冬瓜是我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我市棉出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4公顷,特别是我市小港镇北港村23公顷棉田已全部实行棉田套种冬瓜。棉田套种冬瓜一般棉花亩产100~125公斤、冬瓜亩产3000~3500公斤,高的超万斤;如小港镇北港村李寿根家1.2亩棉田冬瓜产量达7800公斤,亩产达6250公斤,棉花亩收。达160.1~2000元.冬瓜亩收入在3000~3500元,扣除亩总投入750~800元,亩纯收入在4000~4500元;同时棉田由于套种冬瓜,棉花蕾肥免施,投入减少,经济效益可观,是棉农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赣北彭泽县植棉区的一年两熟棉田高产出和高效益轻简栽培模式,通过棉花与马铃薯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模式和与传统的油棉两熟、麦棉两熟栽培模式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模式1(薯棉两熟轻简高效栽培)比模式2(油棉两熟双育苗移栽)增收36798元/hm~2,模式1比模式3(麦棉两熟连作)增收37518元/hm~2,比传统的油棉和麦棉两熟纯收入增加一倍还多;机播棉果枝1~2节位成铃率高,占85.1%,比移栽棉高30%左右,成熟的一致性好,有利于机械化收摘。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我市推广了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棉花增产。但移栽棉主根短,扎根浅,往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因大风大雨,造成棉株大量倒伏,致使移栽棉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据1984~1988年试验,倒伏60%以上的,亩产皮棉55~65公斤;倒伏30~40%的,亩产皮棉70~80公斤;不倒伏的亩产皮棉90~1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近几年,我国主产棉区均推出新的栽培技术途径,在各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并显示出较高的产量潜力,促进棉花产量再上新台阶。1移栽地膜棉(双膜棉)移栽地膜棉是棉花在苗床育苗移栽大田后再进行地膜覆盖,也叫双(两)膜棉。针对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