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树是我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选择和引进优良的桉树品种,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选择和引进适合我场种植的优良桉树品种,在一九八三年中澳桉树合作项目中,我们引进了十多个不同种源的桉树品种,现将其初期生长情况概述如下。一、试验材料参加这次不同种源桉树引种试验的品种见表一。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桉树原产澳大利亚,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收效快、目前世界上有96个国家引种栽培桉树,人工林面积达400多万公顷,成为热带、亚热带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国家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前言桉树原产澳洲,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目前世界上已有96个国家引种了桉树,人工林面积在三千万亩以上,桉树已成为热带、亚热带许多地区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极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某些国家桉材的产量占其木材总产量的大部分。我国引种按树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最先引种于香港、广州、福州、厦门、龙州等地,零  相似文献   

4.
桉树原产澳洲,由于种类繁多,适应性广,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病虫害少,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大,世界已有九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引种栽培,不完全统计造林面积超过300万公顷,已成为全球性的造林树种。我国自1890年最早引种多种桉树到广州、香港、澳门;1896年引种蓝桉(E.globulus)于昆明;1910年引种赤桉(E.camaldulensis)于四川、西昌、遂宁;1894年引种  相似文献   

5.
原产澳洲的桉树,因具有生长迅速,用途广,收效快等特点,而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引种栽培,成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为了扩大栽培范围,保存桉树基因,研究各种桉树在本区的适应性及其生长规律,1977年开始,我园建立了桉属基因库,收集桉树基因,开展了  相似文献   

6.
桉树在我国引种有11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由于其品种多、生长速度快、丰产优质、用途广泛、适应性广、抗性强、萌生力强、繁殖容易、轮伐期短、利用率高、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广泛引种,被世界粮农组织推荐为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在我省推行的浆纸林一体化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桉树原产澳洲及新几内亚等地,约五百余种,多数为速生之常绿大乔木。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等特点。近百年来在热带,亚热带和地中海沿岸,已被九十多个国家大量引种,作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引种桉树,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遍及华东、华中、西南十三个省市,引有价值种达二十多个,造林面积在五百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平原、低山丘陵和四旁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无锡引种桉树,自一九五八年开始,由于树种选择不当,管理不周,几经失败。一九六四年后又陆续引进异心叶桉、赤桉、兰桉、大叶桉、细叶桉、野桉、拟灰桉、扁叶桉、斑皮桉、高山桉等桉种,也因遭到严重侵袭,大部枯顶或死亡。但亦有几种经受了寒冷的考验,保存下来,长成大树,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例如,郊区军嶂林果场(现为柑桔试验场),六五年春引种的桉树行道树中,有二株异心叶桉,已从七○年开始结实。在大浮公社、马山公社和梅园等地,也有几种桉树(品种尚待鉴定)已孕蕾,可望结实。从一九七二年起,我们又用异心叶桉的种子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现在可以肯定,异心叶桉在江苏无锡地区,能  相似文献   

8.
邓恩桉:海塘盐碱地绿化的优良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该属树种有900多种,原产澳洲,现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均有引种栽培,成为世界上引种栽培范围最广、造林面积最多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桉树原产地绝大部分在澳大利亚,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著名速生树种之一,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主要作为庭园绿化。由于它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引种栽培发展较快。目前已有17个省(区、市)的600多个县栽植桉树,用于生产性大面积造林的桉树有10多种。全国桉树面积已发展到67万多公顷,四旁栽植达18亿株。我国已有一定量的桉木片和相当数量的桉油出口创汇。一、引种情况江苏有关单位从50年代初开始曾几度引种桉树,  相似文献   

10.
桉树在我国引种有11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由于其品种多、生长速度快、丰产优质、用途广泛、适应性广、抗性强、萌生力强、繁殖容易、轮伐期短、利用率高、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广泛引种,被世界粮农组织推荐为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在我省推行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人们对种植桉树人工林而产生的生态影响褒贬不一、各持己见。一时间,“桉树是抽水机”、“桉树可以致癌”等论调此起彼伏,人们对种植桉树产生的生态效益产生质疑。最近,省委宣传部与省林业局联合召开的《推…  相似文献   

11.
创刊词     
桉树原产澳洲,它具育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等特性。目前,世界上引种桉树的国家已达96个之多,人工林面积3000万亩,占全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2.5%成为世界上引种栽培、速生丰产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联合国  相似文献   

12.
桉树自然分布主要在澳大利亚,其次在菲律宾、新几内亚和帝汶等地。广西引种桉树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广西林科所于1956年建办即种植桉树,1958年开始进行桉树引种试验研究,到1986年止引进了111个树种,保存86个树种,生长好的23个树种。一、生长表现广西林科所位于南宁市北郊,北纬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建立桉树工业原材料林基地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近百年引种桉树经历的江西,已引种驯化成功耐寒性强、生长快的良种,并积累了一整套营造桉树林的技术,在赣南、赣东北的鹰潭几个县(市),桉树已是当地的常规造林树种。在江西适宜区建立桉树工业原材料林基地,适值外商在江西投资建厂的契机,造林后木材产销有望,这对振兴江西林业经济,改造大面积低产低效林地、寓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桉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耐干旱瘦瘠,适应性广,抗性强的特点,因而世界各国竞相引种发展。我国南方各省桉树发展迅速,已建成了一批集约经营的用材林基地。为进一步提高桉树产量,各地在提高栽培经营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广泛开展了桉树引种与种源试验的选择研究工作。初步选择出一批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树种和种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西省在本世纪初开始引种桉树(Eucalyptus),解放前以四旁植树为主,解放后开始成片造林,现已分布于61个县、市,成为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江西省桉树成片造林达500多公顷,四旁植树400万株。为了了解江西引种的桉树在四旁植埘和上山造林中的生长情况,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过集中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补充调查,共搜集了21个地段和7个样地的资料。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如下,供造林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桉树是我国外引最成功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解放以来广泛推广栽植,建立了较大面积的按树人工林基地,但现阶段营建的桉树人工林生长量还很低,一般年生长量为0.3立方米/亩。为了解决适地适树适种源问题,进一步提高桉树造林生产力,中国林科院于一九八三年将桉树种源引种试验列入了“六五”国家重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攻关课题计划。一九八四年全国桉树科技协作组承担林科院下达本课题计划,由全国桉树协作组统一部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桉树原产澳洲,自1744年引入欧洲后,由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世界各国竟相引种。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的1/5强。如今,许多桉属树种已成为世界性的造林树种。由于广泛的引种栽培,经过驯化,杂交,杂种变种很多,六十年代报道的桉树就超过1000种以上。桉树最早(1890年)由西欧引入两广,1894年福建开始引入野桉(Eucalyptus rudis),现有90多年历史。闽南的漳州市南坑在1919年引种赤桉(E.camaldulensis),1929年长泰县戴墘村引种过柠檬桉(E.citriodora),1935年漳州市和漳浦县大南坂引  相似文献   

18.
桉树是世界著名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建省永安市自1991年引种桉树以来,现推广面积达0.2万多hm~2。桉树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用材,其木材富含芳香油,尚未见有栽培食用菌的报道。本试验采用桉树木栽培香菇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木材通过常规处理即可袋栽香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原料林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其人工林的发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895年引种桉树以来,桉树已成为该国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人工林较好地解决了薪炭材和其它林产品的短缺问题。桉树人工林已成为埃塞俄比亚林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20.
桉树,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观赏价值高的多效能经济树种。它在林业上占看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对城乡绿化造林和农田防护、解决民用材、提供造纸原料、改善环境卫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意义很大。但各地在引种和栽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同;或者没有引起注意,因而阻碍了桉树这一外来优良树种的引种和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几年来就上海在桉树引种栽培上的实践,提出初步看法,以期促进桉树引种驯化与栽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