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双版纳橡胶树腐霉菌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3年云南西双版纳景讷乡发生的橡胶树病害病组织取样分离,活体致病试验和病原物的分类鉴定,认为是由腐霉属真菌(Pythium sp.)引起的一种橡胶树新病害。土壤板结、长期排水不畅,通透性差,是腐霉属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正> 在印度北方邦,研究了芒果采后施用不同的药剂防治黑腐病、蒂腐病以及炭疽病引起的果腐,这三种病害分别由黑曲霉菌、球二孢菌、炭疽病菌引起。试验包括杀菌剂处理(即苯菌灵、杀菌灵、多菌灵和氯酸钠)、热水处理和施用芥子油。几个综合处理对防治上述真菌病害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丽赤壳属真菌的许多物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危害一些重要的林木、农作物和园艺类植物。由丽赤壳属病原菌引起的叶焦枯病是我国桉树的重大病害之一。本文概述了丽赤壳属真菌的形态学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分布和危害。并介绍了丽赤壳属真菌的致病性测试方法和抗病桉树基因型选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黑腐皮壳属一些真菌引起的干枝病害,它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危害杨属各树种,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真菌病害是林木的主要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突破,转录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林木真菌病害研究,主要包括致病和抗病关键基因的挖掘、林木防御物质的动态合成、抗病分子育种等方面,但林木如何抵御真菌病害及其两者间的互作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中通过对林木遭受真菌侵染后的转录组信息和代谢组信息进行探讨,包括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林木防御关键基因和关键代谢物、关键防御机制及功能网络等,将在理论上丰富林木响应真菌病害侵染的过程,为林木和真菌病害的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林木抗性育种和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此外,基于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在林木真菌病害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对林木基因组研究、多组学联合研究以及病原菌组学研究等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真菌病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魔芋及其产品需求量的增大,因连作引起的魔芋软腐病、白绢病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遏制病害,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笔者通过在全国魔芋种植重点县岚皋进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试验,提出了抗病、丰产的刺槐-魔芋立体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苗圃松苗立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枯病是世界性的苗木病害,在北方苗圃主要危害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等针叶树幼苗。病源菌来源于土壤,主要为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真菌,幼苗受害表现有芽腐、首腐、茎腐、根腐、立枯等几种症状,并很快死  相似文献   

8.
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一类寄主多、分布广的重大生物病害.对该病害目前仍旧缺乏有效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预防该病害爆发成灾最为经济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植物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藉此论述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及其优缺点,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黄萎病抗病基因筛选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杨树腐烂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由黑腐皮克属一些真菌引起的干枝病害,它对杨属和柳,榆等树种危害极大。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当出现干旱、水涝、冻害、日灼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病害就迅速发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林区分布广泛的重要用材树种,在这些林分中,近两年来发生一种侵染性病害,由腐壳腊孢属的真菌危害,使得树冠乃至枝梢枯萎。这种病害在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为1977—1980年先后于大兴安岭南坡阿尔山、  相似文献   

11.
杨树溃疡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景耀  王建军 《林业科学》1991,27(2):173-178
在陕西省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分布普遍,危害130多个杨树品种、杂交种和无性系,其中有些树种如箭杆杨、北京杨、陕林2号杨、箭×钻杨等受害更为严重,常导致整株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据研究杨树溃疡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但在陕西省杨树苗木上未见其发病,有无潜伏侵染现象存在,更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对来自三个苗圃的24种杨树苗木  相似文献   

12.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ethanol bark extracts from six deciduous and three coniferous European tree species were bioassayed against eight fungi from the different damage categories, brown rot, white rot, canker and blue-stai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providing data on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several Europaen tree species against fungi within these damage categories. Generally the decay fungi were more inhibited by the bark extracts than the blue-stain fungi, while the lowest inhibi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cancer fungi. The main pattern found between the fungal groups in relation to the bark extracts in this study is believed to be caused by the route of ingress. Acer platanoides bark extract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bark extract tested,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growth rate of all tested fungi. Betula pubescens bark extract generally gave the weakest reduction in growth rate. In this study, the conifer bark extracts were in general more active against the canker and blue stain ascomycete fungi than the deciduous trees extracts.  相似文献   

13.
杨树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其致病病原菌包括真菌和细菌,世界上报道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超10种。以北京市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5个区共10个苗圃基地的杨树树苗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杨树苗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分离了其主要病原真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发病病症特征及发生规律,并对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树溃疡病作为我国重大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相当严重。文中论述了我国杨树溃疡病发生和防治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杨树溃疡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衰退与小蠹虫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害橡胶树的小囊虫种类增加,已由偶发性转变为常发性,导致橡胶树死亡,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借鉴防治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的经验教训,强调小蠹虫是一类“次期性”蛀干害虫,只有当橡胶树处于衰退状态才可能侵入为害。根据橡胶树既具有林木的共性又独具热带乔木作物的特殊性,运用森林衰退病理论,结合橡胶生产实际分析认为:橡胶树遭受风、雷、寒、病等灾害造成损伤、树皮溃烂、干枯是橡胶树小蠹虫危害的重要原因;橡胶树衰退则是小蠹虫危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抗病无性系造林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引进的3个木麻黄抗病无性系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出来的3个抗病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广东抗病无性系501和福建抗病无性系P-10-33生长量大,枯死较少,而福建的抗病无性系P-21-9在林地中枯死严重,超过对照的非抗病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苹果轮纹病等病原菌的ITS-rDNA-RFLP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ITS-rDNA—PCR—RFLP方面揭示了杨树溃疡病菌与苹果干腐病菌、轮纹病菌、流胶病菌之间的划分分子依据,干腐病菌和轮纹病菌形成特征性带谱,干腐病菌和轮纹病菌均具有120bp的特征性谱带,且轮纹病菌具有210bp的特征性谱带;流胶病菌具有210bp的特征性谱带而无100bp的特征性谱带,杨树溃疡病菌既无120bp,也无210bp的特征性带谱。  相似文献   

18.
木腐菌及其腐朽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腐菌可以有效地改善针叶材心材的渗透性,可用于辅助阔叶材散孔材年轮的鉴定,木腐菌及其所分泌的酶还可作为生物技术应用于木材工业,如生物制浆预处理、生物漂白以及木材酶解为糖的预处理等领域。本文从褐腐、白腐、软腐、竹材及人造板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腐朽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旨在使学者了解真菌选择性地降解木竹材的化学成分和细胞各部分的知识,为木竹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间作方式与林地类型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岚皋县对与作物间作和5种林下套种方式下的魔芋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下套种魔芋方式魔芋产量为14 025~18 619.5kg.hm-2,显著高于大田(玉米—魔芋)间作方式的产量10 830kg.hm-2(p<0.05),其中刺槐—魔芋、漆树—魔芋套种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杜仲—魔芋、杉树—魔芋、板栗—魔芋等3种林下套种方式;5种林下套种方式魔芋发病率为1.63%~2.2%,分别极显著低于大田(玉米—魔芋)间作方式的10.4%(p<0.01),其中刺槐—魔芋套种方式魔芋发病最轻,极显著低于其他4种套种方式(p<0.01);刺槐林下种植魔芋具有发病轻、产量高、效益好等显著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为筛选出防治杨树溃疡病的高效药剂,有效指导林业生产,选用了复生、宝托、猛富利3种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生速效性强,安全性高,效果好,建议推广使用。宝托可作应急药剂,猛富利可作保护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