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朝阳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设施农业生产呈现健康发展势头.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地安排茬口,大力提高全县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朝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夏秋茬皇马青椒栽培技术就是一例,现将日光温室夏秋茬皇马青椒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前几年辽宁朝阳地区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的建设"计划,朝阳县设施农业的面积迅速扩大。因此调整种植结构,对设施生产提质增效成为目前朝阳县设施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朝阳县经过多年的实践,考察和探索,筛选及研究,确定了甜瓜1年3茬栽培模式。朝阳县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  相似文献   

3.
朝阳县地处辽宁省西部,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光热资源丰富,根据这一现状,搞设施农业是促进朝阳县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经过二十余年建设,目前朝阳县保护地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随着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总结几年来大棚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当前制约朝阳县大面积发展保护地,限制经济提高幅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保护地内有害生物(病、虫、草、土壤有害微生物)防控技术不当,影响了棚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朝阳县波罗赤镇自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要举措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全镇设施农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截止目前,全镇8个村设施农业大棚达到2300栋,栽植作物以番茄为主,由于棚体质量好、数量多,加之管理科学,因此经济效益较好。作者通过多年技术指导实践,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朝阳县自2001年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2009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朝阳开展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以来,该县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末,已有设施农业面积28万亩,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但随着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生产中施肥方法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效益降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制约设施农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一、存在问题1.有机肥料用量偏少由于设施蔬菜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投入多,菜农追求高产高效益心情迫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朝阳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过量、盲目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化肥农药使用新技术宣传培训,改变农户用肥用药习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迫在眉睫,探索、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用性强的培训模式,用于培训新型农业主体,壮大高素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带头推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54万,约占全县总人口57万的94.74%,解决"三农"问题是朝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朝阳县通过发展保护地、畜牧小区和大枣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以朝阳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遇到像2009年百年不遇的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朝阳县日光温室发展速度快,效益在逐年提高,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朝阳县的主导产业。但也有部分棚户产量低、效益差,特别表现在新建日光温室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陈学艳 《现代农业》2012,(11):72-73
设施农业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一、朝阳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朝阳县黑牛营子乡日光温室大棚由于长年连茬和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营养平衡失调,土壤环境遭到破坏,病虫害积累严重,土壤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黑牛营子乡从2008年引入了秸秆发酵技术,该技术改良土壤效果极佳。秸秆发酵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蔬菜(或果树)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的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技术。朝阳县黑  相似文献   

11.
张书香 《新农业》2011,(7):42-42
发展设施蔬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到2010年底朝阳县设施蔬菜面积已达9.9万亩,年产值6.7亿元。但由于生产上施肥方法不合理,加之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退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以及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日趋加重,使产量和质量下降,效益降低,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对于解决设施蔬菜生产瓶颈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安然 《现代农业》2014,(6):13-13
<正>朝阳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由于长期连作,以及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对传统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出的新技术。为促进本地区设施蔬菜栽培水平提高,朝阳县结合生产实际,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进行技术改良,总结完善了适合本地区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技术模式。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对缓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促进  相似文献   

13.
<正>朝阳县黑牛营子乡日光温室大棚由于长年连茬和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营养平衡失调,土壤环境遭到破坏,病虫害积累严重,土壤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黑牛营子乡从2008年引入了秸秆发酵技术,该技术改良土壤效果极佳。秸秆发酵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蔬菜(或果树)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的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技术。朝阳县黑  相似文献   

14.
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54万,约占全县总人口57万的94.74%,解决"三农"问题是县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发展保护地、畜牧小区和大枣产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就朝阳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遇到像2009年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就更加凸显了朝阳县农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实现农民收益的最大化,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本人认为发展蔬菜生产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朝阳县处于辽宁西部,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旱。降雨量较少,水资源匮乏,因此,寻求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是朝阳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农业生产上始终坚持探索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模式,破解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农业发展瓶颈。朝阳县耕地面积135万亩,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2006年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设施生产的特殊性致使各种土传病害和地上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障碍因素,朝阳县推广了一系列的较完备的土传病害防控技术模式和地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减少了土传病害和地上病虫危害,挽回了蔬菜产量,减少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设施蔬菜土传病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朝阳县春小麦等复种菜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朝阳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全县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粮、棉、油作物和各种蔬菜类作物,而且大多以一季作物为主。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朝阳县从周边市(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新源  王春蕾 《新农业》2023,(19):67-68
<正>玖壹农业(朝阳)有限公司依托沈阳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双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在朝阳市朝阳县波罗赤镇现代农业创业园(一期、二期),开展设施羊肚菌生产技术研究与相关智慧监控调节的相关设备开发,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推进羊肚菌设施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本项目现有核心种植基地100个日光温室(合计144亩),每年种植2茬;玖壹农业(朝阳)有限公司共有职工17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朝阳县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设施农业面积15.9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3.6万亩,冷棚2.3万亩,分布在全县28个乡镇(场)。据初步统计,2010年实现产值7.06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319.6元。  相似文献   

20.
陶林  宗英飞  高延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96-1196,1227
朝阳县位于辽宁西部,地处中纬地区,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利用1960~2000年朝阳县气象站太阳辐射资料,通过统计计算,对辐射和光照资源进行了分析,以使农业生产对光照资源的利用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