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31-36
根据会内会外法、头脑风暴法和Del Phi法相结合的方法从补植树种的造林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功能4个方面构建补植树种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补植树种评价指标体系。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为例,根据研究区21种主要乡土树种的数据资料,结合专家意见,采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21种乡土树种进行评分,确定出21种备选补植树种的评分顺序。结果表明,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深山含笑(Michelia figo)、刨花楠(Machilus pauhoi)、檫木(Sassafras tzumu)等树种是研究区杉木生态公益林适宜的补植树种。  相似文献   

2.
对泰和湿地松纯林补植阔叶树实验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杜英、木荷为当地适合的补阔树种。补植阔叶树能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改善林分小气候,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燕山地区的天然栎林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依据林分现状、经营目标和适宜的经营措施将其划分为封育补植型、抚育培育型、抚育调整型和更新改造型4个经营类型;以生态保护优先和培育优质森林、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发育规律为指导,提出了具体的经营措施;其中封育补植型以封育和补植措施为主,抚育培育型以林木密度结构调控为主,抚育调整型以树种结构调控为主,更新改造型以大强度疏伐结合冠下造林为主。  相似文献   

4.
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混交度不能区分单一树种在不同行间混交方式中的隔离程度问题,提出考虑 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M k)。【方法】依据地物的邻近关系对空间进行剖分,以单株木视为平面点构建 Voronoi图,基于Voronoi图建立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当k取1时,M k 与其他混交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当k取2或更大值时,Mk 采用1/k加权,与 Mg,Mv,Mp 和 Mc 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以湖南福寿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为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在幼龄林林分内补植了观光木和鹅掌楸,采取成片补植与2个树种交叉补植2种不同的空间配置补植方案,对比分析5种不同的混交度(Mg,Mv,Mp,Mc 和Mk)。【结果】在“1+n”空间结构单元中,Mg 和 Mp 不能区分观光木和鹅掌楸补植树种在不同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其中 Mg 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1,Mp 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0.539; Mv 与 Mc能够区分不同补植方案杉木林的混交度,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依次为0.027和0.039,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为0.043和0.045,但不能区分补植树种的单木混交度。考虑 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把空间结构单元从“1+n”扩展到“1+n1+n2+…+ nk”,本文 k取2,即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Mk 能够区分2种补植方案杉木林与补植树种的混交度,使用 Mg 的计算方法(Mkg),Mkg在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098,0.641,0.645,Mkg在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101,0.652,0.655,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均大于成片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使用 Mkv,Mkp,Mkc计算方法,能够得到同样的规律。【结论】本文提出考虑 k 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 Mk,其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 nk”,空间结构单元的形式更多样,但混交度的计算更加复杂,区分度也更高,提高了单一树种混交度的区分度,能够解决1阶邻近不能区分的混交方式,可反映单木与林分的实际混交状况,为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时准确量化混交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森林群落中树种相互隔离状况。  相似文献   

5.
关于调整林分树种组成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探讨了大面积纯林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整林分树种组成的几项措施,包括:依据当地天然林的树种组成,配置造林树种;人工林天然化,对不同树种进行团块状、带状或根据地形进行不规则混交;补植造林,与原有天然更新树种混交,并进行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时要保留一定数量的非目的树种,丰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成熟林实行块状择伐,保留天然更新幼树或补植与原有植被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仙居景区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景区旅游观光的需要,模拟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生活型组成类型进行景观林改造。采用渐伐针叶树、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培育阔叶乔木树种萌蘖丛、保留有益灌木、林下补植和林间空地栽植常绿阔叶树、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存,促进植被演替过程,构建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纯林被划归为生态公益林,为了提高物种多样性,在杉木纯林内补植阔叶树种是多功能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在杉木人工纯林林木补植时尽可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本文提出基于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网的补植位置与空间配置方法。以林木个体所在空间位置为平面相异点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Voronoi图量化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Delaunay三角网确定相邻木间的距离、角度和林木间的林隙。考虑林分的水平空间结构,选取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混交度和竞争指数分别描述林木的分布格局、混交程度和竞争关系,建立林木和林分空间结构调控的均质性目标。林木补植前进行两株萌生木与枯死木的抚育间伐,补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补植栾树,马褂木,第二次补植观光木,依据林木间Delaunay三角形面积大小确定林木补植位置,依据K阶邻近林木关系进行补植林木的空间配置,以达到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目的。因为研究对象为杉木人工纯林,补植前林分的树种混交度很低,介于0.011~0.063,由于属于杉木幼龄,还没有郁闭,竞争指数介于0.699~0.833,竞争强度较小,基于V图的林木分布变异系数介于1.662~2.354;林木补植后林分树种混交度得到提高,第二次补植后树种混交度(0.191±0.007)比第一次补植后的树种混交度(0.186±0.005)有所提高,均明显大于补植前树种混交度(0.042±0.020),补植后不仅物种多样性增强,树种混交程度增强;补植后竞争指数增大,第二次补植后林分竞争指数(4.67±0.32)比第一次补植后林分的竞争指数(4.41±0.24)有提高,均大于补植前林分的竞争指数(3.92±0.20),表明补植后竞争强度增强;第二次补植后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0.48±0.07)比第一次补植后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0.55±0.10)降低,均小于补植前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2.04±0.31),表明补植后空间分布更均匀。基于Delaunay三角网进行林木补植能够调整林木的空间分布,基于K阶邻近的林木补植空间配置能够尽可能提高补植林木混交度与林分混交度,且补植树种越多,混交度越大,本文提出的林木补植方法可以实现林木补植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本研究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林木补植提供理论依据,促使杉木人工纯林导向近自然林,实现多功能的森林经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林分退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人类干扰和有害生物影响五个方面,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就不同的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主要有重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管护以及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龙山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改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湖南省龙山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资源的现状,表明其风景林景观存在树种单一、林相单调、风景林景观较差等问题。结合公园风景林景观特点,提出以管护、林缘补植、补植套种、竹林改造4种模式改造风景林。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选用生长适宜性指标、抗逆性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作为控制层,生长周期、更新能力、生长速度、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性、冠层疏透性和根系特性等8个因子作指标层,用层次分析法对柏木、马尾松、桤木和香樟等20个供选树种进行模型选择,然后对得分较高的树种分别在川中丘陵区的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中进行改造后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区的乔木树种分别为麻栎、栓皮栎,刺槐,桤木,喜树,香椿,马尾松、香樟、柏木9个,灌木树种为马桑,黄荆,火棘3个。(2)从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分析,香樟、桤木、喜树、窄冠刺槐、香椿均可用于在柏木纯林中补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以补植香椿为宜,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窄冠刺槐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补植的苗木以2a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了临长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造林绿化典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 3大类 (造林绿化型、绿化改造型和绿化补植型 )、10个具体典型设计类型 ,选择了合理的树种和配植方式 ,制定了技术上可行的造林绿化技术措施和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安吉退化毛竹林改为竹阔混交林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退化毛竹纯林的生态价值,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结合安吉县培育珍贵树种、营造彩色森林建设目标,试点研究了将安吉退化毛竹纯林改造成彩色林分或竹阔混交林的具体模式。结果显示,退化毛竹林通过采用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乡土珍贵树种等方法改造后,阔叶树种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宽甸县水源林资源的调查分析,根据立地类型、树种(组)、森林起源和经营目的4个因子并结合本区域主要水源林情况划分了经营类型,将该区域水源林划分为栎类林阴坡、栎类林阳坡、栎类林陡坡、阔叶混交林阴坡、阔叶混交林阳坡、阔叶混交林陡坡6种经营类型。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特点和林分具体情况,通过更新性质采伐、补植、抚育、改造、封育等经营措施,提出了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工补植通常用于增加低商业价值树种盛行的次生林中期望树种的密度。本研究评估了均格种植法(vis-à-vis gap)和行植法(line planting)2种人工补植方法,以及老挝过度采伐的热带混合落叶林中的青皮木(Vatica cinerea) 和龙脑香木(Dipterocarpus alatus)和3种豆科植物(缅茄 Afzeliax ylocarpa,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酸枝木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的表现。人工补植实验安捧在了一个随机完整的大块场地,做了7个重复。栽植7年后测定了存活率、高度和直径生长,并进行方差分析。用2种人工补植方法栽植的幼苗的存活率没有发生变化(p0.05)。然而,就直径和高度生长而言,均格种植法要比行植法效果更好。这与林冠在格间和行间块速封闭有关,这种情况在行间更加明显。在存活率,高度和直径生长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变异。耐阴的龙脑香科树种存活率和生长表现优于喜光树种(p0.0001)。个体的大小分布不规则,说明林下光照条件不均衡。考虑到行植法很难维持恒定线条宽度和均匀光线条件,及其每年用于清理的成本和僵硬的几何模式,我们推荐采用均格种植法。龙脑香木(Diperocarpus alatus)和青皮木(V.cinerea)可用于混合阔叶林人工补植的树种。缅茄、酸枝木和大果紫檀可作为人工林的混合树种,在较宽林隙地、直线区域和开放地种植或在火耕林幼林冠下种植。  相似文献   

15.
苍梧县珠江低效防护林形成原因与改造的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梧县低效防护林主要种类有低丘的低效湿地松人工纯林、低效马尾松人工林、低效马尾松次生林和低效次生阔叶林等4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岩性和土壤种类、人为活动、树种选择不当、经营管理不到位和森林病虫灾害等,提出科学选择并合理配置树种、调整林分结构、采取综合培育技术(补植补播、调控林分密度、封育补植)和实施分类改造模式(全面改造、局部改造、抚育改造、封育补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云浮市东山森林公园14种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套种补植、人工造林2种造林方式和穴状抚育或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抚育方式组合,分析4种经营模式下14种阔叶树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造林方式时,各树种在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抚育方式下胸径生长较好,但对树高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采用相同的抚育方式时,采用套种补植造林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铁冬青(Ilex rotunda)、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胸径和树高生长大于人工造林的,黄槐(Cassia suratt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和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人工造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大于套种补植的;云浮市东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适宜基调树种为米老排、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木荷(Schima superba)、樟树、秋枫和降香黄檀,主题树种为铁冬青、黄槐、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和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以及应用套种补植结合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省岛东林场木麻黄退化人工林补植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模式。在岛东林场木麻黄林下补植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3种改造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模式2林木生长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分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调节林冠下光环境,增大林冠下散射光比例,为下层植被生长提供有效光照条件;增加树种多样性和森林的近自然程度,为退化森林恢复经营提供模式和范例。  相似文献   

18.
近自然林业在山体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近自然林地理论,依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对乐清市象阳镇的无林地绿化、坟山绿化和林带造林进行设计,重点解决了项目区造林规划的目标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多树种混交造林与补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京哈高速公路葫芦岛段工作实践,对中央分隔带绿化意义及立地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中央分隔带绿化苗木树种选择要点及适宜栽植的树种,并阐述养护管理整形修剪、抗旱浇水、施肥、除杂草、病虫害防治、苗木补植、更新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实施择伐,补植新种,混交营林首先,对目的树种数量不足,林龄在15年左右,通过改变树种组成,有望丰产的松树低产林,采取择伐、补植、混交的方式。即保留有培养前途的中小径木,约占林分的60%;伐除无培养前途的老龄树、病腐树、濒死树。一般择伐株数占全林株数的1/3左右,砍劣留优。消除杂灌后,再在林下或林中空地见缝插针,挖大穴,补植耐阴的树种,如油茶、枫香、麻栎等。通过适度抚育管理,2~3年即可改变地产状况。二、实施皆伐,更换树种,重新造林对林龄在20年左右,郁闭度在0.3以下,成熟林密度不足初植密度的20%,单株明显生长不良且自然灾害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