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色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处理的诱虫色板进行茶园茶假眼小绿叶蝉诱杀试验.通过田间持续跟踪调查,比较分析3种不同处理的控害效果,再从中筛选出2种防效较好的处理技术,再进行两者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板加性信息素的组合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还显示,色板在挂后30 d左右效果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2.
不同色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性信息素黄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诱虫色板上加入专用的小绿叶蝉诱芯后,诱虫量能达到单用诱虫板的6倍以上,而蓝色诱虫板加入诱芯后,诱杀效果是单用黄板的2倍以上。因此,在茶园中安插性信息素诱虫色板,可有效提高诱杀效果,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黏虫色板的颜色、摆放高度、悬挂朝向、有无诱芯色板以及田间设置密度对茶园中茶小绿叶蝉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板底部高出20cm,南北朝向时,黄色色板配套诱芯、每667m2悬挂30张时,对茶园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除虫菊素、百部·棟·烟碱、苦参碱·烟碱、藜芦碱4种生物农药用于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多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d后,除虫菊素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到93%以上.施药7d后,除虫菊素防治效果迅速下降,校正防效为73.6%,其他3种药剂校正防效都达到91%以上.说明除虫菊素药剂特效期短,虽然藜芦碱防治效果较其他药剂稍低,但4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病虫防治处及省站安排,我们承担并实施了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园害虫试验,现小结如下: 1诱捕原理利用害虫对信息素及色板的趋向性,将研制成功的对于害虫有强烈引诱效果的信息素组合而成的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蕊,  相似文献   

6.
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效果好王亦才(浙江泰顺县茶叶特产局325500)茶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通常用40%乐果乳剂进行防治,但防治次数多,劳力强度较大,成本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199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化学信息素与色板的复合技术对茶园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等的使用技术与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化学信息素与色板的复合技术诱杀茶园害虫的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永泰县茶园的头号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嫩梢叶片汁液,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通过多点茶园系统调查,摸清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永泰县茶区的发生为害特点,探索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方法,为茶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试验表明 ,迷宫漏斗蛛雌、雄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能力雌蛛大于雄蛛。捕食量上限雌蛛为295.3头,雄蛛为120.7头 ,说明这种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有很大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0.
低毒生物农药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进一步了解低毒生物农药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叶茶小绿叶蝉效果,筛选适合防治剂量和防治方法,探索茶叶病虫综合防控的有效模式,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供试作物:茶叶,品种为鄂茶一号。  相似文献   

11.
介绍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减轻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树的为害,减少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初选出活性较高的爪哇棒束孢和两株球孢白僵菌;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爪哇棒束孢毒力最强,分别比两株球孢白僵菌高2.33~7.26倍和6.08~27.26倍,在1×108孢子mL 1浓度条件下第13 d的致死率达100%,LT50为5.9 d。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爪哇棒束孢菌株配制的IJOD-1悬乳剂以7.5×1013孢子hm 2的剂量常量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的防治效果在第11 d时为50.32%;第25 d时追加1次放菌,在第55 d时的防治效果达68.40%。  相似文献   

14.
凌云白毫茶园害虫和天敌优势种群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的系统调查,明确了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茶黄硬蓟马和茶二叉蚜等。以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达0郾5380~0郾9407;主要天敌为蜘蛛,其优势度指数高达0郾7505~0郾9508。掌握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的消长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为提出防治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LED风吸式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生长的影响,温室内测定不同灯高和不同灯距组合下杀虫灯诱捕的茶小绿叶蝉数量,并计算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有效控制范围、诱杀中距离、诱杀黄金距离,并通过2年田间试验比较杀虫灯有效控制范围内不同灯距处、有效控制范围外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结果显示: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若虫生长历期为18.5 d,存活率为46.85%。随着灯距和灯高的增加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量下降,灯高20~40 cm时,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平均有效控制范围、平均诱杀中距离和平均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8.17、30.41和23.86 m。茶园内灯距5 m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率先达到5个灯距中的最大值,不同灯距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显著差异,虫口峰期时灯距25 m内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为灯距120 m处的49.5%~64.4%。表明LED风吸式杀虫灯可通过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显著抑制其诱杀黄金距离内茶小绿叶蝉的成虫数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农业防治措施中,以茶园轻修剪、第7 d防治效果最优,达60.02%;物理防治措施中,以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第21 d防治效果最优,达75.00%;生物防治措施中,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均达73.00%以上。上述几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可优先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在聚块大小不同时天敌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假眼小绿叶蝉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假眼小绿叶蝉及其7种蜘蛛类的天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假眼小绿叶蝉与其7种蜘蛛类天敌均方差峰值时的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乌牛早’茶园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种天敌依次是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753 5)、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0.720 1)、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0.681 3)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644 2)。‘白毫早’茶园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种天敌依次是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0.823 5)、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0.800 9)、锥腹肖蛸(0.794 2)和茶色新圆蛛(0.794 2)。两种茶园前四种天敌中相同的天敌是茶色新圆蛛和锥腹肖蛸。假眼小绿叶蝉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2、4、8时与k为1时的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假眼小绿叶蝉在种群聚集均数λ为正值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则种群聚集均数λ不断增大。用假眼小绿叶蝉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1个基本样方,即本文的4 m~2。该研究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验证茶小绿叶蝉信息素及色板在茶园茶小绿叶蝉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掌握其在规模化标准茶叶园区和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方法,促进农业部大别山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项目顺利实施,推进全县高效生态茶园和湖北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示范区建设,我们承担并实施了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小绿叶蝉试验。  相似文献   

19.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0.6%水剂、联苯菊酯100克/升乳油、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联苯菊酯25克/升乳油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d,各药剂防效均在71.4%以上,其中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防效最好,达97.8%。各药剂可作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良好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吹吸式风力除虫机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风力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当风速为30m/s(±3%±0.1)时,处理后1d校正虫12减退率达76.25%,处理后7 d校正虫口减退率为61.49%,产卵量减退率为41.38%.吹吸式风力除虫机对假眼小绿叶蝉春季和秋季高峰期的虫口数量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其效果显著低于0.3%印楝素EC2.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