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对9种杀鼠剂的环境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抗凝血杀鼠剂溴鼠灵(brodifacoum)对鸟类及非靶标哺乳动物的综合危险排在首位。排在溴鼠灵之后的是磷化锌(zincphosphide)、噻鼠灵(difethialone)和敌鼠(diphacinone)。其它被评估的杀鼠剂还包括溴鼠胺(bromethalin)、溴敌隆(bromadiolone)、氯鼠酮(chlorophacinone)、脱氰胆甾醇(cholecalciferol)和杀鼠灵(warfarin)。来自258篇相关报告表明,鸟类及非靶标哺乳动物受害于一些杀鼠剂,尤其是溴鼠灵。危害途径包括直接食用谷物毒饵和食用被杀鼠剂毒死的动物。评估的重点在用于…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 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 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 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 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 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 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 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 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曹煜  刘宇  戴安锁  董天义 《植物保护》2007,33(4):129-131
实验室比较了6种抗凝血鼠药毒饵(杀鼠灵、杀鼠醚和敌鼠钠盐供试浓度为0.025%,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和溴鼠灵供试浓度为0.005%)对布氏田鼠的毒效。试药配成常规浓度毒饵,对靶鼠进行单个笼养和围栏群养有选择摄食试验,以毒杀率和摄食系数评价毒效。结果表明,单养试验:杀鼠灵和杀鼠醚对试鼠毒杀率分别为60%和80%,摄食系数分别为0.67和0.54;其他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摄食系数分别为0.61、0.71、1.10和0.77。群养试验:杀鼠灵只有50%毒杀率,其他5种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杀鼠灵和杀鼠醚摄食系数较小,分别为0.53和0.75,其他4种试药为0.86~1.11。除了杀鼠灵,其他5种鼠药都适于防治布氏田鼠,但从灭鼠成本和实用性考虑,敌鼠钠盐和氯敌鼠钠盐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应用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防治花生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0.005%溴 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对花生地的墨 线姬鼠,黄毛鼠及社鼠适口性很好,投饵后进行3d取食率在37.8%-57.4%;平均为45.2%。投毒饵后15d采用夜夹法测定灭鼠效果,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灭鼠效果达93.54%。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稻区毒饵灭鼠后害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大面积毒饵灭鼠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很快.相对而言,小型鼠小家鼠(农舍区)与黑线姬鼠(农田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容易漏灭.在多种鼠并存而灭鼠效果较差的地区,甚至会出现灭后小型鼠捕获率上升的情况,则是先前受种间竞争抑制其活动之故,所以制定灭鼠技术方案应注意当地鼠种组成.灭鼠质量的好坏和灭鼠面积的大小,对灭鼠后的数量回升速度有较大的影响.灭鼠率越高,灭鼠覆盖面积越大,害鼠种群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害鼠种群回升的速度越慢.但无论如何,若生态环境条件不变,毒饵杀灭后害鼠种群密度总会回升,即仅单纯依靠毒饵灭鼠手段,难以持久控制鼠害.所以既要因地制宜提高化防质量以抑制害鼠数量,更应大力提倡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典型稻作区,对田问害鼠数量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问鼠害防治试验.试验利用自制的蛇形管毒饵站,采用毒饵消耗量和夹夜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溴敌隆对田间害鼠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 d灭杀,处理区害鼠数量随时间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对照区害鼠数量随时问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阶段,处理区害鼠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到试验结束时,处理区害鼠数量低干对照.夹捕结果表明,以对照区鼠密度为标准,防治效果达到82.3%.如果考虑到-试验开始时处理区鼠密度高于对照区,防治效果应当更好.  相似文献   

7.
灭草特在水稻秧田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毒鼠时机、毒饵布放位置及药物剂量一致的条件下,用不同饵料防治稻田害鼠,O.005%大隆稻谷毒饵灭鼠效果达91.8%,0.005%大隆大米毒饵灭鼠效果为79.6%。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灭效则为96.2%。以相同的或不同的大隆剂量、不同饵料、不同加药方法对4组笼养黄毛鼠作1次投毒试验,其结果与急性杀鼠剂1次毒杀效果相同,但试鼠呈慢性死亡过程。剖检症状为内出血。本试区仅初次使用第一代抗凝血剂——敌鼠钠盐,尚未产生抗药性的老鼠种群。大隆杀鼠剂,可作为今后出现“超级老鼠”时的接替品种。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防治鼠害,采用强制喂食法将0.025%敌鼠钠盐毒饵分别连续喂食不同性别的成年东方田鼠1、2、4、6和8d,记录东方田鼠取食和死亡情况,并分析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东方田鼠的毒饵取食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合并雌、雄东方田鼠数据,其LFP50和LFP99的估计值分别为0.60 d和5.70 d;东方田鼠取食毒饵后,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4~7天.研究表明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无抗性,0.025%敌鼠钠盐能够有效防治该地区东方田鼠.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0.005%杀它仗具有较好的灭鼠效果,投毒饵后5d开始发现死鼠,16d后灭鼠率达82.55N,高于对照药剂。该药对害鼠的适口性较强,并且对鸟类、爬行动物、家禽和哺乳动物等安全,可在农村农户住宅区灭鼠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04~2010年,笔者对温泉县麦田鼠情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温泉县麦田主要害鼠种类为小家鼠、灰仓鼠、社会田鼠.通过分析3种害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确定了4月和8月为最佳防治时期.对其防控应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无害化物理器械灭鼠等绿色防鼠技术.  相似文献   

11.
植物保护是控制害虫、病原微生物、杂草、农田害鼠等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为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植保体系是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防灾减灾体系之一.植物保护工作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控制,国内、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检验和封锁扑灭,农药、药械的质量管理、安全使用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下降至应用后的1.01%;对照区由5.14%升至7.14%.玉米产量损失挽回率可达4.1%,其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0.3%氟虫腈毒饵作为防治药剂,通过在室外与胺菊酯.氯氰菊酯、吡丙醚对红火蚁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3%氟虫腈毒饵防治效果最好,药后5d起效,20d后防效在90%以上,且对红火蚁引诱性强,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使用统计图表方法、t测验及回归方程调查分析了云南省10个鼠情监测点近5年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全省农区主要害鼠的分布、活动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本省农区主要害鼠的发生、活动情况与食物源、害鼠种群间竞争、小生境差异性等相关,建立了农田主要害鼠黄胸鼠(Rattus.tanezumi)5月份高峰期数量预测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巴西食品委员会(Para)对9种作物,1 198个样本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分析.发现207个样本的残留量超过MRLs,超标率占17.3%.其中番茄、草莓和莴苣等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达40%以上.本次抽查检测的样本包括番茄、草莓、莴苣、香蕉、胡萝卜、番木瓜、橘子、苹果和马铃薯9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许红 《湖北植保》2001,(3):5-7,9
水稻螟虫主要指三化螟和二化螟 ,是湖北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 1 56 7.53 k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 6 1 .87% ,防治后仍损失万 t。其中 ,中稻每 6 6 7m2 病虫防治农药费用约 1 5元 ,防治螟虫需喷药 4次 ,农药费用 1 0元左右。尤其是 3、 4代三化螟分别为害中、晚稻 ,造成白穗 ,防治时选择高毒高残留农药 ,势必形成稻谷农药残留。在中国即将步入 WTO的前夕 ,稻谷品质和成本是中外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关键 ,如何提高稻谷品质、减轻螟虫发生为害、减少使用农药防治螟虫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和农药残留将是…  相似文献   

18.
全裕祥 《广西植保》2000,13(4):29-30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19.
整治毒鼠强后,我国农田鼠害防治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1)关于禁止使用杀鼠剂的提法;(2)电子捕鼠器(电猫)正在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尽快制定生产标准以保证安全使用;(3)学习四川经验应因地制宜。根据害鼠的生活习性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毒死蜱、氰戊菊酯、阿维菌素和氟虫腈等 4种杀虫剂与不同饵料混合后对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肢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的口服毒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各种饵料及由它们配成的毒饵对黄肢散白蚁的引诱力。结果表明 ,白蚁对甘蔗粉的喜好程度远超过对淀粉和松木粉。而受密褐褶孔菌 Gloeop hyllum trabeum侵染的甘蔗粉对白蚁的引诱力又远超过未受侵染的甘蔗粉。 4种杀虫剂中除氰戊菊酯外 ,另 3种与受侵染甘蔗粉制成的毒饵均能够在不损失杀白蚁活性的同时保留其对白蚁的引诱力。其中毒死蜱毒饵在为期30 d的水坝白蚁诱杀防治中取得最高 (6 6 .7% )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