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林业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来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不高,但呈现波动上升演变态势;(2)林业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生态资源子系统;(3)影响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方向和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建设保障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林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多功能林业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理论上, 多功能林业发展需要经历3个阶段。文中概述了这3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并提出了措施建议。第1阶段是多功能林业的科研与试点准备阶段, 实现多功能林业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第2阶段是多功能林业的县域或市域范围试点阶段, 在试点地区实现多功能林业从小到大、由单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第3阶段是多功能林业的大范围推行阶段, 实现多功能林业从点到面、从试点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的转变。每经过一个阶段, 多功能林业的理论内涵、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都将得到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申冬奥两大契机,以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经营森林和工业林业理念,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升级,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在原有林地面积193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0.2万亩,计划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0万亩,  相似文献   

4.
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充分开发利用林业的多种功能已成为中国林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研究和借鉴历史上已有的多功能林业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历史角度对多功能林业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 从先秦时期开始,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森林具有多种功能, 但直到明代尚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 清代俞森是比较早地系统论述林业具有多种效益的学者; 1947年, 郝景盛发表《森林万能论》, 标志着中国多功能林业理论正式诞生; 20世纪末出现的现代林业理论, 在突出强调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 要求高效发挥森林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2010年,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道路》著作出版, 使该理论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多功能林业发展水平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数据来源于2014—2018年中国林业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需要改善的问题,为推动中国多功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德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多功能林业的法律规定和实现多功能目标的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技术, 分别从经营单位、区域和国家层面分析总结了德国作为林业发达国家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具体实例和初步结果, 提出了在各个层面上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工作要点和评价效果的方法、指标和标准等可学习借鉴的要点。认为多功能近自然林业的理论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真、善、美"的文化理念在林业经营中的具体表达, 我国开展多功能林业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需求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多功能森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近一两年来, 在我国关于发展"多功能林业"的舆论日渐兴起。其中有些意见比较中肯, 提出在多年大力发展速丰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情况下, 今后应当重视多功能森林。而有的意见则把过去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没有发展"多功能林业", 认为只要发展多功能林业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甚至把"多功能林业"杜撰成一个新理论。忽视多功能森林经营, 在强调生态功能的同时弱化经济功能, 把大面积的森林(甚至人工林)划为生态公益林而限制采伐利用, 甚至限制各种抚育性采伐, 的确是我国林业发展上的一个偏差。但是, 如果因此就不再重视发展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 把全国的森林都搞成多功能森林, 那同样也是不妥的。为此, 文中将结合国外的情况介绍, 阐述"多功能森林"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业发展经历了木材生产为主阶段和生态或环境林业阶段。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两个阶段的林业生产模式已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林业发展规律。资源条件、产业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了中国应当发展多功能林业。多功能林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注重多重效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林业发展中应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展开深入的研究,根据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作用,阐述了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构建要求,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要求、合理性的要求、科学开发的要求等,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构建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保育和开发结合、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明确发展的条件、注重社会、生态和经济关系的处理,使其更好地构建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并合理地应用在林业发展中,进一步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林业是以木材生产的传统林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林业功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林业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需求,需要遵循"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将木材生产为主转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该文通过研究多功能林业的发展的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有效地获取森林资源产品和服务,最终可以达到森林资源的最优化,同时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森林功能理论最早应用于19世纪初的德国森林科学中,其理论演变在德国的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从森林功能的初认识阶段、再认识阶段、多功能理论阶段及多功能林业的应用阶段对德国森林功能理论演变进行了研究,并从创新林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支撑林业发展、创新林业管理机制体制和开展全民森林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其对林业的5点主要启示,对于我国多功能林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多功能林业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兴议题。林业在芬兰地位非常重要,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芬兰林业已进入多功能利用阶段, 在木材生产、户外休闲、草莓和蘑菇采摘、狩猎、驯鹿和自然保护等方面表现突出, 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效益农(林)业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围绕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的三种主要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品牌型,生态观光型)进行剖析。同时在分析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效益农(林)业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国林区道路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国外林区道路发展有利于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文中简介了英国林业发展概况, 从林道功能演变及外部连通性、林区道路等级与林道网密度、林道网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和林道建设依据及关键技术指标方面概括了英国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从投资主体与审批、资金主要来源、林道投资管理以及私有林与国有林等方面分析了林道建设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环境评估方面总结了英国林道管理模式, 从私有林主和政府共同投资林道建设、严格制定林区道路建设标准、以环境影响评估指导林道建设和促进林区道路的多功能利用等方面探讨了英国林道发展的4点主要启示, 对于我国林区道路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多功能林业已经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主流,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探索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概念,论述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探讨了我国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对策,最后指出:需要树立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强化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和制度支撑体系,逐步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 森林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 发展低碳经济将会对森林和林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也必将对传统林业管理、林业政策、森林经营等形成新的机遇和挑战。文中讨论了低碳经济与森林的关系, 阐述了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内涵和发展路径,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提出积极推进森林多功能经营、通过认证助推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加强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林业产业演进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阐述产业及产业演进涵义的基础上, 界定林业产业及林业产业演进的涵义, 分析林业产业概念的演化过程, 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林业产业演进的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 并提出从要素、技术、需求、制度、政策5方面构建林业产业演进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林权抵押贷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林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从交易费用视角探讨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演变规律发现:发展演变的本质是对森林资源价值属性的不断认识与确认,发挥林地的财产功能;发展演变的动力是交易费用通过新的制度安排转化成外部利润,形成规模收益;发展演变是朝着降低交易费用的方向进行。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及时改善交易市场环境,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贷款交易,不断设计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符合林业普惠金融与林业规模化经营双重要求的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