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粉昆虫的授粉率低导致油茶低产。为保护和利用油茶传粉昆虫,提高油茶产量,本文综述了我国油茶传粉昆虫的种类,共5目33科130种;并比较了主要昆虫种类的筑巢和访花行为的差异。针对保护油茶传粉昆虫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10—12月油茶盛花期,选取广西区内有代表性的5个油茶种植试验点,对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区内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有8科13属25种,大多为蜜蜂科和胡蜂科昆虫,共有19种,值得加以保护和利用的主要有地蜂、中华蜜蜂和墨胸胡蜂。样地群落多样性,桂北地区较低,桂中南较高。为增加传粉昆虫多样性,增加油茶产量,可在林下保留一定的开花植物招引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物种组成及其行为节律,于2019—2020年采用循环路线调查法、定点观察法及追踪观测法,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的访花昆虫种类、数量及其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访花昆虫共有47种,隶属于5目17科36属,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其中以细黄胡蜂、油茶地蜂、大分舌蜂和黑带食蚜蝇数量最多,是该地区较好的油茶授粉昆虫,主要活动高峰在10∶00—11∶00、12∶00—13∶00。建议通过合理间种或套种,以及保留林下植物,适度控草,提高油茶林地的生态多样性,以保护和增加油茶林地访花昆虫种类及数量,提高油茶坐果率。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境内设5个油茶传粉昆虫观察标准地,在油茶开花期,定期对油茶传粉昆虫观察,采集与鉴定。共采集到有传粉作用的昆虫54种,主要为蜜蜂科、胡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经多样性分析发现,桂林油茶传粉昆虫群落与其它地区相似度低,桂林地区油茶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较低,桂中南较高。通过观察发现,墨胸胡蜂、油茶地蜂和羽芒宽盾食蚜蝇是较好的油茶传粉昆虫,建议适量保留油茶林下开花植物和保护林区胡蜂,从而增加油茶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油茶花期的授粉率,为油茶增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血木是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只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分布,现存种群数量极少。对猪血木的开花物候、花部结构、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并针对猪血木的野外传粉过程进行了套袋对比实验。此有关其传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血木自然开花正常且花期长,自然结实率为42.4%~50.4%;猪血木为虫媒植物,传粉者为蜂、蝇、蝶等类的多种昆虫,在花上共捕到17种昆虫,其中9种在各居群均见分布,其传粉途径正常,为异花授粉植物。有鉴于猪血木分布地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及城市化建设对其传粉昆虫生存及分布的影响,建议在对猪血木的保护策略中注意保护其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访花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化和行为活动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挥。文中从昆虫访花行为、访花昆虫多样性和传粉生物学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访花昆虫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枝毛野牡丹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枝毛野牡丹相对生殖成功率低仅为0.035,主要限制因子为花粉限制和传粉者限制。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枝毛野牡丹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枝毛野牡丹相对生殖成功率低仅为0.035,主要限制因子为花粉限制和传粉者限制。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彦林  孟庆繁  高文韬 《林业科学》2012,48(12):141-147
传粉昆虫在显花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早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东等,1998),对现存有花植物的生存、繁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显花植物中,大约有85%的物种属于虫媒传粉,利用传粉昆虫可显著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花通过提供花粉、花蜜等酬报以及休息、狩猎、觅偶交配和取暖的场所吸引访花昆虫访花,而昆虫在访花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携带了花粉,触动了柱头,对所访的花产生授粉作用(钦俊德,1987)。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及天敌昆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9年,通过线路踏查,标准地详查,室内饲养昆虫,灯光诱捕昆虫,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洞庭湖杨树主栽区进行了杨树有害生物及天敌昆虫普查,普查发现洞庭湖区危害杨树的有害昆虫共计8目36科146种,病害12种,有害动物5种,有害植物4种,主要天敌昆虫13种。  相似文献   

12.
木瓜榕和对叶榕上昆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20088号,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8目21科33属,共40种,在对叶榕上采集到37种昆虫,隶属于7目21科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害虫种类多,种类达群落总种数的94.6%-97.0%,但个体数量少,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及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许多昆虫既喜食榕果又可危害叶片,部分种类仅取食叶片和蛀干;这些类群中在隐头花果内外活动的昆虫种类最多,达54%,数量上占到93.1%-94.3%。益虫种类少,则个体数量多,尤其是传粉榕小蜂和群数量占绝对优势(86.4%-90.2%),它的成功传粉影响着榕树群落的构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有1646种,隶属于24目255科。其中,鳞翅目昆虫种数最多,41科420种,鞘翅目昆虫次之,46科372种。通过对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分析、并与七姊妹山、后河、堵河源三个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比较,初步弄清了该自然保护区昆虫的区系和群落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研究了10种水稻害虫在3个树种(Akashmoni,Jhau和Albida)与稻子混栽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发生情况,通过3个树种的冠幅大小、透光率以及害虫发生程度相比较,提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害虫的发生与树冠的透光率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桉树人工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广西桉树人工林的昆虫多样性调查,获取的昆虫标本隶属18目82科134种。昆虫群落多样性在桉树造林后1年内下降,2—3年后恢复甚至超过造林前的水平;桉树人工林内不同功能昆虫亚群落的结构比较合理,天敌昆虫种类比较丰富,对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增长发挥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鞘翅目昆虫种类作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鞘翅目昆虫40科374种,种数较大的科有象甲科47种、叶甲科36种、瓢虫科37种、天牛科34种、齿小蠹科29种、芫菁科22种、步甲科16种、吉丁虫科15种、鳃角金龟科14种、肖叶甲科11种、拟步甲科10种.概括分析了它们的生态学、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10月,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请国内有关专家时库存标本和新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整理出昆虫17目159科1 150种.已报导的昆虫新种52个,其中仅产于南岳衡山的特有种29个;中国新记录种16个;国家重点保护种...  相似文献   

18.
于1981年5~9月份(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前),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和8月底至9月初(建立保护区后),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整理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22目,158科,1 179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7个,中国新记录33个;昆虫区系东洋种占优势,达66.58%,古北种次之占20.45%,广布种占12.97%;2005年的昆虫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一般均达到0.95~0.98,比1981年调查时有明显提高,而均匀度指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经建立保护区以来20多年的保护和管理,昆虫多样性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经采集、调查、鉴定,崆峒山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有鳞翅目昆虫29科,265属,482种。对鳞翅目昆虫区系分析表明:有古北种398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82.57%;东洋种47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9.75%;东洋-古北兼有种11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2.28%;广布种26种,占所采鳞翅目种类的5-39%;古北种占优势。崆峒山鳞翅目昆虫阴坡种类为阳坡的2.99倍、阴坡昆虫数量为阳坡的2.77倍。崆峒山鳞翅目昆虫1年有1个种数的峰值,出现在7~8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