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信息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林业信息化系统、加快业务系统建设,强化服务流程管理和网站内容保障机制,从而加快保护区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初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成立,随着"3S"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当今打造"数字林业"的热潮中,必然要走一条林业数字化、信息化的道路。文章阐述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建设的初步构思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森林资源大省,加快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全面做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是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概括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黑龙江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了黑龙江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保证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质量,保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适当比重和合理布局,林业部最近提出具体要求: 一、林业系统所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是具有重点保护价值和重要国际影响的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区等类型之一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必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重要动植物种,并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较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龙湾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是新近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平台。本文在充分分析龙湾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优势、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林业产业的现实,提出龙湾保护区未来发展的宏观思路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林业系统主管的自然保护区有3处,其中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是于197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1980年和198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又建立了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和努登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大青沟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内蒙古唯一的一处  相似文献   

7.
蒋卫民 《广西林业》2006,(5):49-49,64
8月24日,自治区林业局在资源县召开全区林业系统办公室主任座谈会。会议总结分析了近期全区林业系统办公室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各地级市林业局、各区直国有林场、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相关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林业局王志高副局长到会并  相似文献   

8.
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区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要求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文章针对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建立OA办公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会议室、建立综合数据库、对太白山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和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等措施,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甘肃林业》2004,(6):30
突出贡献奖: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单位: 张掖市林业局 庆阳市林业局 白银市林业局 武威市林业局 金吕市林业局 省庆阳林校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兰州市林业局 龚成贵 张军跃 吴建明 省庆阳林校 戴兴隆 王强定 杨有占 尕海一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马沛龙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王国荣 郭小鹏 费茂荣 蔡汉膑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子忠 吕志鹏 乔丽旗 李萍(女)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李琴霞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局 赵凤翅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毛保成 王学武 胡龙云 张继荣 张建新 李双成 张晓峰 唐代美 张天祥 李关中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鸟类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其林业经营措施以及经营效益分析,阐述了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网络安全在国家林业局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国家林业局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安全风险,对国家林业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剂量性引诱剂释放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 (Meyrick)进行干扰交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防治效果比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效果好,两种设置密度下诱捕量减退率分别为98. 59%,89. 1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 89%,37. 96%。生产中应用干扰交配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时,建议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面阐述我国林业监测体系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体系建设和信息供需两方面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记载昆虫类有害生物5 055种,发生面积1 142.82万hm^2,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的60.23%。本次普查基本摸清我国昆虫类有害生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变化、分布范围、危害情况,以及新增的昆虫类外来有害生物情况,为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目前国家林业局网站维护模式,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网站维护过程中,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国家林业局网站维护表单系统。  相似文献   

16.
IntfoduchonSinal 1935, the science of ecology has become animPOtent Subj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rnedon'al economy affer WOrld War 11 and increasedindusfoalhation, some west6rn countries raised the' slogeds of "eCOIOgy awake" and "back to nature" inthe 1960s. In keeping with that theme, many kinds ofeCOIOeyXiriented parks were estsblished (e.g., forestP8rks, natUre perks, and national parks, Deng 1997).By ac 19905, 6COtourism had grown so rapidly that ithad ~e the one of …  相似文献   

17.
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新的沙尘暴监测体系,促使我国沙尘暴监测向智慧化阶段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天地同步监测体系,建设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大数据中心,最终搭建智慧监测云平台的总体思路。沙尘暴智慧监测云平台具备天地同步、卫星数据自动接收、沙尘天气自动精准监测快速响应、完备的系统监控与异常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造林地不同林龄的闽楠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闽楠叶生物量显著增大,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下降;闽楠主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造林26a后,树干生物量比例占62.8%;闽楠根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显著上升,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反而显著下降,这些数据说明闽楠生物量累积优势不断转向地上部分。闽楠在整个生长过程前8a叶、枝、根生长速度及总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比8~26a快,但干的生物量积累则是在8~26a速度加快,本研究的结论表明闽楠是适合培养大径材的珍贵用材树种,其径材培育周期远超过26a,研究结果可为闽楠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天女木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天女木兰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RACE技术,从天女木兰种子中克隆得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全长1 545 bp,可以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显示,目的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中已知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85%以上;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跨膜的分泌蛋白,大部分区域属于疏水结构;结构域的预测分析显示,此类蛋白包含约100个植物组织蛋白酶所特有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在植物液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系统、全面地研究天女木兰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现有国家林业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足,提出了网络系统扩建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