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锌以一定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尤其是硼(1.0kg/hm2)、钼(100g/hm2)、锌(3.0kg/hm2)配施可获得最高产量(17.7 t/hm2),较对照增产21.3%;单施硼(1.0 kg/hm2)或钼(100g/hm2)或锌(1.5 kg/hm2)也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硼、钼互作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硼(1.0 kg/hm2)和锌(3.0 kg/hm2)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施硼的情况下,钼、锌配施可以显著降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单施锌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松嫩平原优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自1996年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牧草育种课题组历经18年,育成了龙牧1号羊草新品系,以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为对照,于2017年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开展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的越冬率为99% ~ 100%,其中在佳木斯市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1896.15 kg/hm2。在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产量最高,为6536.80 kg/hm2,与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相比,分别增产10.01%、9.13%,其中在吉林白城的产量最高,为10268.33 kg/hm2。鉴于龙牧1号羊草的耐寒适应性较强,饲草产量较高,可作为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的优质牧草。 [关键词] 羊草|龙牧1号|生产试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微肥、稀土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土壤瘠薄、盐碱较重的地段研究微肥、稀土对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及稀土对苜蓿有明显增产作用,200 g/kg稀土液产量最高,为16 708.40 kg/hm2,比对照高24.74%;施肥后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100 g/kg稀土液效果最好,两茬分别为22.14%、23.30%,比对照提高35.99%、30.75%;喷施微肥及稀土可增加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200 g/kg稀土液,净增收1 979.52元/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 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 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优质高产苦荬菜新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试验以龙牧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为原始群体,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开放授粉、多元杂交及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历经11年育成龙牧10号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 No.10)。该品种株型直立,花期平均株高为198 cm,生育期为120 d左右。平均鲜草产量为109 767.00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20.69%,平均种子产量为534.55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4.64%,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逊克县车陆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苜蓿进行行距、灌水、施肥种类、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以15 cm处理产草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草6 483.3 kg,比45 cm处理增产干草10.04%;在苜蓿返青期灌水1次,增产效果最好,优于其他处理;施磷酸二铵150 kg/hm2产干草6 928.7 kg/hm,增产效果最佳,比施复合肥150 kg/hm2增产干草22.6%(P<0.01)和施有机肥22 500 kg/hm增产干草11.04%,施有机肥比施复合肥增产10.5%;施尿素75 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尿素112.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处理1(行距15 cm,灌水1次,施磷酸二铵150 kg/hm2,施氮肥75 kg/hm2)产干草7 63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6.8%~48.7%,比处理3和处理4、5、8、9、7表现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逊克县车陆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苜蓿进行行距、灌水、施肥种类、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以15cm处理产草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草6483.3kg,比45cm处理增产干草10.04%;在苜蓿返青期灌水1次,增产效果最好,优于其他处理;施磷酸二铵150kg/hm2产干草6928.7kg/hm2,增产效果最佳,比施复合肥150kg/hm2增产干草22.6%(P<0.01)和施有机肥22500kg/hm2增产干草11.04%,施有机肥比施复合肥增产10.5%;施尿素75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尿素112.5kg/hm2和150kg/hm2处理;处理1(行距15cm,灌水1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75kg/hm2)产干草7637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6.8% ̄48.7%,比处理3和处理4、5、8、9、7表现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华和春  张桂芬 《草业科学》2010,27(7):168-171
豌豆(Lathyrus splendens)新品系古豌1号是采用6亲复合杂交与60Go辐射相结合的系谱法选育而成。半无叶型,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0~95 d,株高75 cm左右,荚稍扁而长形,长5~8 cm,宽1.1 cm,双荚率高,单荚种子5~8粒,圆球形,嫩籽粒淡绿色,成熟籽粒呈白色,千粒重220 g;籽粒粗蛋白25.39%(干基),粗淀粉54.54%,赖氨酸1.98%,粗脂肪1.42%;在田间较对照绿豌豆感病相对抗病,和对照德引2号耐病抗性水平相当;在古浪县多点试验中,2年10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6 411.0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36.5%。在武威市生产试验中,3年平均产量5 102.4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15.8%。研究证明,古豌1号在武威市的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及同类气候区的张掖、白银、宁夏、内蒙古等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具有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新技术》2004,(2):26-27
一、黑农44号 该品种于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审定通过.增产效果:2000-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 848.7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2.3%;2001年生产试验产量2 936.6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3.9%;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左右,有分枝,圆叶、白花,荚熟为浅褐色,籽粒椭圆形,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0~22 g左右,生育期125d,需活动积温2600℃,中抗灰斑病及花叶病毒病;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36.06%,脂肪含量23.01%;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5月上旬播种,机播播量4 kg/667 m2左右,穴播穴距为18cm,每穴3株,保苗22~24万株/hm2双条播种株距12 cm,双行拐子苗,保苗24万株/hm2.适于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种植,要求施磷酸二铵150 kg/hm2,钾肥75 kg/hm2;适应地区:黑龙江省第2积温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龙牧806苜蓿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齐齐哈尔)2个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比较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苜蓿种子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96.3%)和发芽指数(38.47)最高;龙牧806苜蓿种子简化活力指数(0.159)最大。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优于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种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从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 803)苜蓿群体中选择优秀单株,通过无性扦插繁殖,3次混合选择、开放授粉及品种比较试验、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12年育成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807)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在黑龙江省地区4月中下旬返青,生育期120 d左右,开花期株高75.7~105.3cm,成熟期株高98.5~133.8 cm。2年生干草产量为11739.14 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9797.99 kg·hm-2)增产17.10%;种子产量284.60 kg·hm-2,比对照(230.00 kg·hm-2)增产18.25%。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9.38%,适口性好,饲用品质优良。其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西部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和比较11个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生育期、越冬率、抗旱性、抗病虫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以及生产性能等7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和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胁迫试验,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分析,综合比较了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上升,其中'肇东'各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最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为'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通过观测4种苜蓿的解剖结构发现,抗寒性较强的'肇东'和'龙牧801'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小于抗寒性较弱的'敖汉',且细胞结构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5.
李波  邬婷婷  李红  杨曌  林浩 《草地学报》2019,27(5):1231-1236
本研究以WL343HQ和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进行20,25,30,35,40,45,50,55和60 mmol·L-1苏打盐碱胁迫和25,50,75和100 μmol·L-1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缓解处理,测定了不同苏打盐碱浓度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和ABA缓解苏打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苜蓿种子发芽率均随苏打盐碱胁迫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ABA缓解WL343HQ和龙牧807苏打盐碱胁迫浓度分别为40 mmol·L-1和35 mmol·L-1,WL343HQ抗苏打盐碱能力高于龙牧807;随ABA浓度的增加,2种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苗的胚芽长、胚根长、鲜重、干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ABA浓度对苏打盐碱胁迫下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均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特别是ABA浓度为75 μmol·L-1时缓解作用最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苏打盐渍化土壤苜蓿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佳奇  刘晓静  运向凯  韩颜隆 《草地学报》2021,29(11):2505-2512
为确定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秋播时间及适种品种,本研究选取4个紫花苜蓿品种,通过对其在不同温度(-5℃,-10℃)及播种后不同生长时间(45,60和75 d)下的生长特性及抗寒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牧801"的根重、根体积显著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P<0.05)。低温条件下,"龙牧801"与"WL343"的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紫花苜蓿的主根直径、根重和根体积与成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模拟-10℃越冬时,"龙牧801"的抗寒综合表现最佳。在模拟-5℃和-10℃越冬条件下,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播种后生长45 d,60 d时成活率均极低;在生长75 d时在-5℃和-10℃条件下的成活率均高于55%。因此,西北地区秋播紫花苜蓿在入冬前至少保证75 d的生长时间越冬最为安全,对于某些抗寒品种如"龙牧801"可适当推迟秋播时间,但也应在入冬前60 d之前播种。  相似文献   

17.
扁蓿豆与紫花苜蓿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魁  李红  罗新义 《草地学报》2008,16(5):458-465
受辐射突变育种理论的启示,辐射二倍体扁蓿豆(Melissutus ruthenicus)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性,获得成功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育成正反交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76~1992),即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ak×Medicago sativaL.cv.Longmu No.801)和龙牧803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ok cv.Longmu No.803),并于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801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较强,再生性好,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每年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8000 kg/hm2;803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8.4)较强、再生性好、丰产性好,在松辽平原和东部白浆土均可种植,每年刈割2-3次,干草产量10000~12000 kg/hm2。现将辐射处理后,突变体认定、杂交、杂种识别和育种方法及其过程加以论述。旨在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期为苜蓿育种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以孢子悬浮液(浓度1×10-6个·mL-1)喷雾接种14d后统计病情指数,测定株高、生物量、相对质膜透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木质素含量,对50份苜蓿(Medicago)种质材料进行苗期抗亚麻刺盘孢的抗性评价,探索室内抗病评价方法,旨在为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对亚麻刺盘孢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兰热来恩德、干地、呼伦贝尔、吐鲁番、霍纳伊、阿尔贡奎因、龙牧801、杜普梯和西奎尔;表现为高感的有:新疆大叶、法国(M 47)、榆次、南特、沧州和普罗莫。其他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亚麻刺盘孢较强的种质材料有:兰热来恩德、霍纳伊、阿尔贡奎因、龙牧801、敖汉、吐鲁番和西奎尔;抗亚麻刺盘孢较弱的种质有:法国(M 47)、润布勒、武功、草原三号、陇东、新疆大叶、陇中、普罗莫、沧州和榆次苜蓿。综上所述,确定苜蓿苗期抗亚麻刺盘孢较强的种质材料有:兰热来恩德、霍纳伊、阿尔贡奎因、龙牧801、吐鲁番和西奎尔;抗亚麻刺盘孢较弱的种质材料有:榆次、沧州、普罗莫、新疆大叶和法国(M 47)苜蓿。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胁迫下不同苜蓿品种愈伤组织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胁迫剂,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愈伤组织进行干旱胁迫.用生理生化方法对各品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积累量、质膜相对透性3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测定,各项结果趋于一致,其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龙牧803、草原2号、中牧1号、龙牧80l、准格尔.同时,证明了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可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贾秀峰 《草地学报》2019,27(6):1511-1517
本试验以WL343HQ和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苏打盐碱浓度(20,25,30,35,40,45,50,55和60 mmol·L-1)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苜蓿种子随苏打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苗的胚芽长、胚根长、干重、鲜重均呈下降的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苏打盐碱浓度为40 mmol·L-1(WL343HQ)或35 mmol·L-1(龙牧807)均低于50%,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在苏打盐碱浓度为40 mmol·L-1(WL343HQ)或35 mmol·L-1(龙牧807)时显著下降;苏打盐碱浓度超过55 mmol·L-1抑制苜蓿种子萌发;以种子发芽率作为苏打盐碱胁迫适宜浓度指标的筛选并进行线性回归,确定WL343HQ和龙牧807苜蓿种子对苏打盐碱胁迫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41 mmol·L-1和36.61 mmol·L-1。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WL343HQ种子的萌发和芽苗生长各指标均高于龙牧807,WL343HQ抗苏打盐碱能力高于龙牧807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