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吡丙醚属苯醚类杀虫剂,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活性。同时具有内吸作用,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面的幼虫。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抑制幼虫蜕皮和成虫繁殖,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控制虫害并达到防治目的。为了明确吡丙醚控制蔬菜害虫的效果,形成有效的使用技术,我们进行了吡丙醚及其复配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的试验,供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混配防治蔬菜B型烟粉虱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烟粉虱是近年来蔬菜的主要爆发性害虫,严重影响到茄果类、瓜类蔬菜的安全生产,给广大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B型烟粉虱抗性的增加,使用单一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下降,采用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0.8%吡丙醚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等进行混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杀虫机理的杀虫剂对防治蔬菜B型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5d防治效果较好,含有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的混配剂对B型烟粉虱成虫具有十分明显的防治效果,持效期5~7d;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10.8%吡丙醚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具渗透性杀卵作用的药剂对B型烟粉虱若虫、卵仍具有较好防效,对高龄B型烟粉虱若虫尤其是处于拟蛹阶段的若虫基本不具杀伤作用,但对低龄若虫防治效果较好,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适当增加用药浓度,对B型烟粉虱低龄若虫仍具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是连云港地区夏秋季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自2002年以来发生程度均为中等偏重。甜菜夜蛾1年发生5~6代,常年第3~5代为主害代,重发时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由于甜菜夜蛾具有成虫产卵量大、卵期短、中高龄幼虫抗药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因而防治难度大。防治实践表明,要全面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危害,做好甜菜夜蛾虫情监测是基础,准确掌握甜菜夜蛾成虫消长动态,对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4.
王瑶 《蔬菜》2003,(1):25-25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生产的害虫,近两年来在我区普遍发生,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春两季发生严重,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该虫具有多食性、危害大、防治难的特点。现结合栽培实践,将其特征和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如何识别美洲斑潜蝇1.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成虫为2 mm大小,背部黑色并有1黄黑色亮点。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表皮内,在适宜条件下经3~5 d孵化成幼虫。幼虫为无头蛆,白色至浅黄色,长3 mm左右,呈椭圆形。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状蛇形蛀道。幼虫老熟后从蛀道顶端咬破钻出,在叶片上…  相似文献   

5.
选择天津和海南为代表性区域,监测了2014年和2017年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以及两地烟粉虱(成虫、若虫、卵)对阿维菌素、噻虫嗪、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和吡丙醚等药剂的敏感性。烟粉虱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天津种群全部为烟粉虱MED,海南种群局部出现烟粉虱MED、MEAM1混合发生。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两地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依旧维持在相对敏感水平,但对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的抗性增长较快,对噻虫嗪、吡丙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综上,阿维菌素仍可作为天津和海南地区烟粉虱防治的有效药剂,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田间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是太仓市夏秋季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均在中等偏重.甜菜夜蛾一年发生5~6代,第3~5代为主害代,重发时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由于甜菜夜蛾具有成虫产卵量大、卵期短、中高龄幼虫抗药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因而防治难度大.  相似文献   

7.
大草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同翅目汲汁小害虫和螨类等,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捕食力,控制害虫效果显著,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繁殖利用大草蛉,本文就大草蛉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及利用进行探讨,饲养实践证明:用不同饲料饲养的幼虫,对成虫雌雄性比、产卵量和寿命都有影响。利用大草蛉防治害虫,可采用释放成虫、幼虫或卵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蔬菜田小地老虎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洲 《蔬菜》2000,(6):22-23
小地老虎UgrotisYpsilonRottembe…是一种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亦是世界性害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蔬菜、特种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间隙性暴发的小地老虎在蔬菜上的发生和防治日趋严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就本地蔬菜田小地老虎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如下。一、为害特点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除危害蔬菜外,春播棉花、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也是它的寄主。二、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江苏地区1年发生5代,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散产或成难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Q型烟粉虱的化学药剂(组合),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湘南地区Q型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卵的灭杀效果最佳,10%吡丙醚75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效最好,10%溴氰虫酰胺1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最佳;在对湘南地区防治Q型烟粉虱的实际操作中,选用22.4%螺虫乙酯、10%吡丙醚、10%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复配喷施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生产上毁灭性的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控药剂是十分必要的。试验通过6种药剂在田间灌根处理得出,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吡丙醚、噻虫嗪和辛硫磷对葡萄根瘤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害茶树尺蠖类害虫有10多种,其中茶尺蠖和茶银尺蠖是为害豫南茶园尺蠖类害虫的优势种,其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以其幼虫蚕食茶树嫩叶为害,危害发生期从4~11月中旬,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总结出该类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4.5.4.3 茄果类蔬菜害虫的化学防治 1)棉铃虫、烟青虫。必须抓住卵期及低龄幼虫期(尚未蛀入果中)施药,既能杀虫又能杀卵的药剂较为理想,一般选用2.5%功夫,或5%顺式氯氰菊酯,或10%氯氰菊酯,或10.8%四溴菊酯防治。在番茄第1次采摘前10 d(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此后防治只能使用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3.
菜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具有钻蛀性,成虫昼伏夜出,给十字花科蔬菜的防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害防治菜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李胜奇 《蔬菜》2001,(10):21-22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从总体上来说,80年代以前该虫在我国尚属偶发性害虫,仅被列为兼治对象;8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上升为一些农作物,特别是多种蔬菜的重要害虫。该虫幼虫取食范围广,抗性强,极难防治。近几年,在我国生姜种植区普遍发现了甜菜夜蛾,并且,越来越严重,不仅极大地影响到生姜的产量,而且还引起品质的降低,给我国生姜的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一.食性及危害 甜菜夜蛾的形态可分为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冬季果树害虫进入休眠期,虫源集中,防治简单,省工省药,无药害、无污染,防治效果好,消灭一只越冬虫(卵)相当于夏季几十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冬季果树害虫的防治。现将72种苹果树害虫越冬形态、场所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在枝梢顶芽及其附近越冬害虫:1.越冬形态:以卵粒越冬的害虫有黄蚜、疣蚜;以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菜青虫和豆野螟是贵阳市为害最重的3种蔬菜害虫,也是田间化学杀虫剂用量最多的3种蔬菜害虫。然其田间自然抑制力也较强,2 a在田间的调查显示,小菜蛾幼虫寄生性天敌3种,菜青虫寄生性天敌4种,豆野螟幼虫寄生性天敌2种,对小菜蛾幼虫寄生率最高可达44.00%(5月下旬),对菜青虫寄生率最高可达38.33%(5月中旬),对豆野螟幼虫寄生率最高可达48.94%(8月上旬)。同时了解了这些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周年消长特点,结合贵阳市自然生态特点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保护利用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如果在蔬菜地全部或大部分用药都是生物源杀虫剂的话,害虫天敌将成为蔬菜上抑制害虫大发生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卵的孵化率研究曹毅李人柯林锦英谭雪徐淑元(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510315)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一种严重为害蔬菜的新害虫,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大大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作物的...  相似文献   

18.
粘虫是迁飞性害虫,可取食100多种植物,是北林区农作物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在2007年是大发生年,给当地农作物造成一定危害。根据粘虫发生特点和几年来的防治经验,采取生态防治、农业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粘虫的关键是掌握好防治时机,诱杀成虫要掌握在直发期和尚未大量产卵之前;灭卵应掌握在孵化之前;防治幼虫要掌握在3龄之前。  相似文献   

19.
正使用昆虫性信息素交配抑制剂防治害虫是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迷向法)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一种特制的喷射装置,在靶标害虫雄蛾活动时间,定时定量向果园喷射高浓度信息素化合物及其类似物,使果园到处弥漫高浓度的化学信息素,钝化、迷惑雄蛾的嗅觉系统,从而干扰、延缓和阻碍雌雄蛾正常交配行为,影响雌蛾交配率,减少田间有效卵量和幼虫数,抑制靶标害虫种群增长,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迷向技术采用的迷向丝(迷向圈)在白天成虫不活动时也大量释放性信息素造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黎彦 《果农之友》2008,(11):37-37
寄生蝇的成虫像一般的苍蝇.但身体较粗壮.身上有很多刚毛。有灰褐色或黑色.有的具淡色斑纹。仅有一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幼虫蛆形.体节明显.末端截状。成虫取食花蜜,常产卵在蛾蝶类幼虫体上,卵具黏性。幼虫孵化后.钻入虫体.吸食体液.有的卵产在植物叶上,害虫取食进入肠道寄生、有的直接将卵产入害虫体内取食.在害虫未死之前幼虫已发育成熟破体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