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梅莲 《蚕桑通报》1993,24(1):16-19
草桑芽接是从湖桑枝条上切取一个芽,嫁接在草桑砧木上的嫁接方法.其优点是:育苗时间短;嫁接季节长,春、夏、秋三季均可接;接后易愈合;操作简便,省工省穗,成本低,成活率高,长势旺盛,是快速育苗和建立新桑园的一条好途径.从1989年至今用此法育苗42万株,一步成园5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一、草桑苗的培育要提高芽接成活率,首先必须培育键壮的砧木——草桑苗.无论春播、夏播或秋播,苗地都要求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面积生产调查为依据,得出从浙江引进嫁接成苗栽桑投产效果差的结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倒袋接不如芽接投产性状表现好;长途引进嫁接成苗栽桑不如自育苗,就近栽植芽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黎军 《蚕学通讯》2001,21(2):17-19
本文以大面积生产调查为依据,得出从浙江引进嫁接成苗栽桑投产效果差的结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倒袋接不如芽接投产性状表现好;长途引进嫁接成苗栽桑不如自育苗,就近栽植芽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芽接是嫁接方法的一种。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在果树生产上。1957年4月上旬,我们在洋读乡新华农业社进行草桑袋接的同时,利用袋接削下的短截芽条作为接德(品种为德清青桑),以一年生定植草桑植株为砧木,用芽接法嫁接了23株。蚕地土质为半砂土;作作物春作为蚕豆,夏作为甘藷。这些  相似文献   

5.
梨树进行夏季高接换种的优点:一是易区别品种,二是生长季节嫁接易成活,可操作时间长(从新梢成熟至停长前均可,一般6月至9月初),便于补接。嫁接方法有芽接和腹接两种。芽接接穗从优良品种树上取充分成熟、无病虫害新梢。用普通“T”字形芽接法,在被改接枝基部嫁接。接后10天检查成活情况,对未活芽及时改位置补接。成活后半月解绑。改接部位须是当年生或1~2年生枝条。以改接低龄树为宜。 腹接一般用长接穗(3~5芽),也可用生长好已形成花芽的枝条。在砧树分枝基部或主枝上每隔25cm接 1个接穗。砧木切口:用刀按小于…  相似文献   

6.
夏季利用嫁接体营养钵育苗是发展桑园的新途径,在我县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缩短建园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栽桑成本的优点。为探讨这种速成丰产建园方法的可行性,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试验,即将经塑料拱棚育成的营养钵苗按一定的栽植规格直接定植于大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成园速成丰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在沂南县青驼镇孙家庄进行,桑园土质为沙壤。试验桑品种为选792,3月20日通过室内嫁接成袋接体,后经塑料拱棚营养钵育苗栽植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面积为4000m2。   1.2 试验分区及管理   定植时间 分苗高30cm以上、20~30cm、10~20cm三区及晴天日中高温、傍晚,阴雨天上、下午四区定植。  相似文献   

7.
针对本地区干旱少雨而栽桑效益不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践,探索出了旱地塑料薄膜覆盖"袋接嫁接体直接定植桑园"、"袋接嫁接体桑桑间作和育苗"、"优桑苗栽植覆盖和小苗间作"等,采用了不同的栽植形式,形成一套新的栽桑技术体系,解决了本地区栽桑实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采用营养袋培育桑苗,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苗技术,也是桑树嫁接扦插成苗,一步建立桑园的技术措施之一。其原理是将桑树插条或一年生砧木芽接良桑后,插入特制的营养袋内催根、催芽,促进新个体前期营养生长。其目的主要是当年育成良桑,当年一  相似文献   

9.
<正>果桑是以产桑果为主要目的的桑树品种的统称。桑果口味鲜美,具有极丰富的营养和多种医疗保健功能~([1])。前不久接到四川省广安市一个桑园业主,发来一些照片让我们分析一下果桑嫁接不成活原因,他在年初2月14日至3月6日在定植四年生的叶用桑树上,边剪枝锯桩边嫁接(芽接),春季整个桑园接穗均不发芽(图1)。通过详细分析、询问,发现这一果桑嫁接不成活原因涉及果桑(桑属)的一般知识,而目前许多蚕桑专业人员对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在果梅育苗过程中 ,多数采用常规的芽接和切接法 ,梅苗要两年才能出圃 ,既增加了育苗成本 ,又影响了果梅生产的发展。去年 ,我县果农及嫁接工在嫁接软枝大粒梅的过程中 ,通过采用各种嫁接方法对比试验 ,摸索出一种新型的嫁接方法———大芽接。这种嫁接法 ,既吸收了切接法接芽萌发快、粗壮的长处 ,又吸收了芽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速度快、未接活者易补接的优点。我县 6月和 7月嫁接的 10多万株梅苗 ,一般在接后 7~ 10天就能萌芽 ,当年冬梅苗粗度、高度均达到出圃标准。果梅育苗真正做到了“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大芽接的操…  相似文献   

11.
桑树芽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浙蚕区传统的桑树育苗方法是采用袋接法,该方法对接穗的采集与贮藏、嫁接时间、气候及土壤壅土均有较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因素都制约着桑苗嫁接成活率.芽接也是桑树育苗的方法之一,为探索桑树芽接育苗的在本地区的可行性,我们在九华乡桥头村王炎土户进行了两年桑树芽接与袋接比较试验,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蒙床裕 《四川蚕业》2000,28(4):42-42
<正> 实行桑树芽接法包括冬芽接(又名切皮芽接下同)和春芽接及其冬、春锯桩芽接,仍然是现阶段桑树嫁接中先进的科学方法。所谓嫁接,就是利用桑树的亲和力和愈合性,把一根桑树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株桑树的干或枝上,使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愈合成为一个新个体。被嫁接的干、枝称为砧木,用良桑嫁接的枝段或芽叶接穗或穗芽。  相似文献   

13.
桑树简易芽接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简易芽接,是一种常用于对实生桑和不良桑园进行嫁接改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新定植的桑园当年能及时进行缺株补植,可采用50×30cm的薄膜袋,在底边以上2~3cm处,用打孔机打6~8个小孔。袋内盛肥沃土壤,并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于3月下旬~4月上旬,选择优良、健壮的砧木挖起,用袋接的方法进行嫁接,然后  相似文献   

15.
<正> 春季桑树袋接育苗已普及到各地,方法简单,成活率高,是目前大量繁育优良桑苗、建立新桑园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嫁接繁育,起苗假植,重挖坑施肥栽植,定杆,直到第三年才能养成树形成园。时间长,环节多,成效慢,损耗大。能否直接将袋接嫁接体栽植,达到一步成园目的?我们于1982年已做过试验,结果是肯定的。其方法简便易行,适宜推广,并提前一年成园投产。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两段育苗:两段育苗是将起出的砧木苗在室内嫁接(装根接、根袋接)后,先假植在室内湿润沙质细土中,不论装根接、根袋接,穗头盖细土3~5分厚,假植10天左右进行大田排栽,这种育苗方法叫两段育苗(室内假植为第一段,大田排栽为第二段)。嫁接注意事项: 1.嫁接方法:根袋接、装根接。 2.做好保湿工作。在室内随削、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在核桃嫁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大多采用1~2年生实生苗做砧木,进行温控嫁接大棚培育,室内苗砧嫁接,室外腹接、芽接,室内嫁接愈合,炼苗移栽大田;也有利用嫩苗或子苗嫁接,但需要室内愈合后移栽大田;接后移栽大田覆盖地膜等。这些方法成本高,效益低,难推广。我县自199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室内温控嫁接、大棚温控嫁接及嫩砧嫁接大田育苗等项试验,认为核桃嫩砧嫁接大田育苗技术是一种有效方法。采用此技术,2 0 0 1年在房县林业中心苗圃嫁接15万株,成活率为86 70 % ,2 0 0 2年又嫁接2 8 2 6万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夏季补植桑园缺株的技术介绍山东省沂南县丝绸公司高玉彬,李法勤新建桑园由于苗木质量、自然灾害、病虫害、嫁接等原因,出现了死苗缺株,影响了桑园的速成丰产和持续高产稳产。我县从1992年开始研究快速高效补植法,经比较,以营养钵育苗夏季补植最为理想、蚕农最受...  相似文献   

19.
绿枝芽接是在生长季节用当年新梢腋芽进行嫁接,具有利用接穗经济,工效高,嫁接时间长,便于补接,适于苗木大量繁殖等特点。为探索影响绿枝芽接成活的因子,于1993-1995年在河北省涉县进行了试验。试验园地势平坦,沙壤土,肥力一般,无灌溉条件。选用2年生君迁子砧木,高80-100cm,根颈粗1.0-1.5cm,接芽选自优良母树上充实饱满的当年生绿枝腋芽。嫁接时间6-9月。分别在当年9月底和翌年春萌芽后分两次调查成活率。嫁接方法对比试验结果:方块芽接、开口套接、丁字形芽接的成活率分别为84.7%、86.7%和24.0%。采用方块芽接法,6…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接换种技术改造低龄劣质桃园 ,特别是低龄劣质单株 ,具有投资少、省时、省工、见效快和效益高等特点。若采用重新定植优良单株的方法 ,则因桃忌连作须轮作 2~ 3年其他作物 ,加上恢复树冠需 2~ 3年 ,即要 4~ 6年才能进入丰产期 ,且费工、投资大。高接换种可利用植株原有强大根系和树冠骨架 ,只需 2~ 3年即可恢复改种前产量。高接换种宜采用以春季枝接为主 ,夏季芽接补接为辅的办法。春季枝接较宜控制树形 ,长势旺 ;夏季补接成活率高 ,可嫁接时间长。1 春季高接 采用双芽枝切接或劈接 ,一般在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进行。就近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