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兰亭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组织进行探索,同时对兰亭的山石布局、水体营造、植物景观、建筑意境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论述兰亭作为绍兴传统公共园林个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兰亭始建于王羲之修禊之前,因王羲之而成名,历经多次重建;现阶段兰亭是一座占地约1hm2的小型园林,是首个被记载的公共园林,布局紧凑而灵活,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御碑亭、墨华亭、王右军祠等,整体格局遵循着以亭连线的原则安排景观,使得空间有着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在布局中,采用"虚"与"实"的关系,可拓展为大与小、疏与密、藏与露等关系;植物景观树种种类丰富,有蕙兰Cymbidiumfaberi,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水仙柯Lithocarpus naiadarum等几十个种类。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的许多园林和风景区中,常有式样各异的亭子。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建筑物,《释名。释宫室》解释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意思是在这里停下来游览和休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有山亭、水亭、林亭、路亭、江亭、街亭、池亭、花亭等。这些亭子,往往为深邃园林意境,点缀名山秀水,增添园林风彩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亭的建筑历史悠入,南北朝时期始缀于园林,唐宋时期亭子在园林中已很普遍,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3.
浅析山地森林公园中亭的营建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亭是山地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造景符号。本文以亭的功能为出发点,从景观环境需求、游客心理需求提出亭的规划方法,从地势坡度、整体布局提出亭的选址方法,从选材、造型、建筑等方面提出亭的设计方法。通过辅以3S技术叠加分析功能,科学指导亭的选址及规划设计营建,进一步优化山地森林公园中园林小品的造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俊 《广东园林》2011,(3):14-17
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独乐园是北宋时期洛阳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文人园林,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司马光生平和造园经历等解读独乐园的造园意境。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主要依据研究了画中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4个基础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画中布局、形态、种类、色彩等细节分析了园林中的细节设计,深入领会造园者的设计巧思。归纳出了造园立意质朴、自然审美高尚、空间主题明确和文人活动合理的园中意境营造方法,并以九间堂设计为例总结了在现代新中式景观设计营造将诗、画、园相结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江苏省为我国古代吴越文化中心,园林建设渊源极早,遗存的古代第宅园林为数最多,而且该省文人画家代不乏人,这些遗存第宅园林中,许多园主本人多是文人;或则园主虽非文人,而其园林的命题立意和造景布局系由文人画家参与的。这类园林,其立意(意识形态)是无神论的,多数是反封建的;其造景则是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因此把这类园林命名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这类园林的艺术评价及创作过程,作者认为分为“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生境”是文人园林的艺术泉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再由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再由“生境”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则是中国文人园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再由“画境”触景生情而升华到产生浪漫主义激情的理想美境界,就是“意境”。这种理想美的境界,作者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和美的社会四种类型。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三个境界是以情造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其创作方法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7.
人文山水.诗意长安园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专类园之一。园区规划设计深入研究《诗经》和《辋川集》等经典诗词,提取创作元素,合理布局地形、建筑、水体、植物等要素,集中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再现中国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  相似文献   

8.
园林中的亭、廊及轩北京·赵兴华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的亭,并不是观赏用的风景建筑。周代的亭是设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秦汉时期,亭是中央政府驿站交通的管理机构,汉高祖刘邦就做过亭长。唐以后,亭开始出现在园林中,如都城长安的兴庆宫花园,就建有沉香亭。到...  相似文献   

9.
建筑小品是指建筑环境中构成的建筑要素。它是一种功能简单、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意境、极具特色的建筑部件。好的建筑小品往往是城市绿化的点睛之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几种城市绿化中常用的建筑小品,以供绿化工作者参考。 单亭 单亭一般小而集中,有其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常见有单檐方亭、单檐园亭、重檐亭(可方、可圆、可多边形)等。亭的立面一般可划分为顶部、柱身、台基三部分。单亭在功能上,主要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拙政园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文人造园的造园手法,对研究园林意境与造园理念的结合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拙政园中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波澜起伏的意境变化和环环相扣的景面文心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游览路径、建筑命名、额题、对联、植物配置等并结合诗情画意的诗句,浅析了拙政园景面文心的造园理法。  相似文献   

11.
谈"亭"     
张劲农 《广东园林》2005,27(6):9-10
亭是供人停步小憩的一种小型建筑,凝缩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形式美的精华,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中国园林中的亭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建筑是文化和艺术,是温情和意蕴.有人把建筑比作音乐,说她是凝固的音符,而笔者认为,园林就是这些音符组合中最富人文情感和美学意蕴的乐章.《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3.
前面讲过,园林意境的表现常常是通过园林景物这个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和暗示等手法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所谓园林意境的鉴赏,就是对园林中“天然符号”(山水等)、“人工符号”(建筑等)、“文字符号”(匾对题咏等)的破译。园林意境一般是含蓄不露的,因而不是每个游览者都能鉴赏的,一般游人可能意会但也不能言传,或者靠导游的解说和借助文字的介绍去理会。要想对园林意境作出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5.
刘庭风 《广东园林》2000,(3):11-13,27
中国文人真是一群了不起的群体。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里 ,他们为中国的古典园林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魏晋以前 ,他们以笔墨记叙和描绘着中国古园林的最初形式。在魏晋至明清的这段时间里 ,他们又以实际的行动参与了古典园林的创作。遗憾的是 ,到了近代 ,我们的文人们与园林分道扬镳 ,不再关心和呵护园林 ,以致近现代园林走入误区 ,使中国人和中国古典园林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文人行动——记载和描述园林 (周——魏晋 )从我们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上看 ,商代的囿是其雏形。秦汉时代 ,园林发展为建筑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然山水…  相似文献   

16.
前言园林的组成以山水地形为骨骼,植物为衣饰,而建筑则如眉、眼点缀其间;园林建筑中有餐厅、展览室、小卖亭、厕所等实用性建筑;还有以赏景、点景为主的休息游览性建筑,如亭、榭、廊、塔等,以及建筑小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史上,是可圈可点的。在这些或者华丽或者古朴的建筑中,没有哪一根椽木是无所谓的,没有哪一块砖瓦是无意义的。每一块纹饰,每一处雕栏,都浸蕴着浙江的山水气质,凝固着浙江的文化风尚。浙江园林的造园史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臣吴返越,命大夫范蠡“立苑于乐野”,在稽山鉴水之间建筑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形成“八山中藏”的雄伟之势。当时的苑囿虽然仅仅是供奴隶主们狩猎娱乐的场所,但已经显露出了“妙极自然”的园林艺术意境。这种具有早期皇家园林性质的建筑,可视为浙江园林的滥觞。到秦灭六国,天下归一,建宫立苑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许多园林和风景区中,常有式样各异的亭子。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建筑物,《释名。释宫室》解释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意思是在这里停下来游览和休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有山亭、水亭、林亭、路亭、江亭、街亭、池亭、花亭等。这些亭子,往往为深邃园林意境,点缀名山秀水,增添园林风彩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翠云亭与鸿鹄楼是座落在广州麓湖北畔大鸿鹄山上的一组建筑,于1987年间同时落成,现两者组成的建筑景点成为麓湖公园的一个明显的标志。翠云亭为两层的中国式建筑,也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亭的占地面积为1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30平方米,其顶点高度有12米,按照规划、组景设计构思,因循地形、山势把亭的建筑位置选在距鸿鹄楼不远的地方,以满足园林对景、衬景  相似文献   

20.
魏丹  姚帅  李小川 《广东园林》2012,34(4):21-23
亭集休憩、赏景、点景作用于一身,融诗文、典故于一体,因实用、美观、灵活等建筑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文章叙述了亭的发展史、构造与功能,并探讨了亭与建造者、观赏者、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亭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