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强 《江苏蚕业》2013,(3):29-31
在连续多年对桑橙瘿蚊各代发生期及各虫态历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总结多年防治桑橙瘿蚊的经验,采取以土壤施药与顶芽喷药相结合为主、以农业防治为辅的桑橙瘿蚊联防联治的措施,基本上能控制桑橙瘿蚊对桑树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研究土壤含水量与桑橙瘿蚊羽化的关系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土壤含水量为前提,以桑橙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为依据的测报方法;根据多年来防治桑橙瘿蚊的经验,采取以土壤施药与顶芽喷药相结合为主、以农业防治为辅的桑橙瘿蚊联防联治的措施,基本上能控制桑橙瘿蚊对桑树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桑橙瘿蚊是本地区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本文分析了睢宁县防治桑橙瘿蚊的几种模式优缺点,并认真总结了睢宁县桑橙瘿蚊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害桑树的瘿蚊有多种,其中桑橙瘿蚊因其发生世代多,且为害桑芽,对桑叶产质量影响最大。本文总鲒了桑橙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11,39(3):44-44,51
桑橙瘿蚊具有传播快、为害大、防治难等特点。桑橙瘿蚊主要为害桑树顶芽使顶芽弯曲变形直至发黑腐烂,造成桑树封顶、腋芽萌芽反复多次后,桑树枝条短、侧枝丛生、叶片小、叶质老化,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对桑橙瘿蚊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吟曙 《江苏蚕业》2004,26(4):32-34
<正>桑瘿蚊根据其寄生桑树的部位,而分为根瘿蚊、叶瘿蚊、椹瘿蚊和芽瘿蚊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以桑芽瘿蚊为害最严重。我国危害桑芽的瘿蚊主要有桑橙瘿蚊和桑吸浆虫两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最大的是桑橙瘿蚊。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于.1999年7月中旬首先在许河等村发现桑橙瘿蚊危害后,到10月底全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受害面积达80%。从1999年7月份开始,我们对桑橙瘿蚊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到2001年8月份桑瘿蚊甚本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程淑红 《广西蚕业》2011,48(2):16-17
桑橙瘿蚊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等特点。桑橙瘿蚊主要危害桑树顶芽使顶芽弯曲变形直至发黑腐烂,造成桑树封顶与腋芽萌芽、桑树枝条短、侧枝丛生、叶片小、叶质老化,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应采取翻耕除草、土壤撒药等措施加强防治桑橙瘿蚊。  相似文献   

8.
谢维 《中国蚕业》2002,23(2):16
搞好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第1代防治用药适期,我们根据桑橙瘿蚊在凤冈地区早春温度与桑橙瘿蚊第1代幼虫发生时期的6年历史数据,建立直线回归方程预测2001年的用药适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桑橙瘿蚊防治及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橙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为害桑的瘿蚊科害虫除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外,还有桑吸浆虫(Contarinia sp.)桑根瘿蚊(Diplosis fasciata Niwa),叶瘿蚊(Diplosis morivorella Naito)、椹瘿蚊(Contarina morulae Jiang)、桑枝斑瘿蚊(Trishomomyia maculaata Sasaki)、山东桑瘿蚊(Giardomyia sp.)、浙江桑瘿蚊(Epimyia sp.)等,以桑橙瘿蚊发生最严重,桑吸浆虫次之,  相似文献   

10.
危害桑芽的瘿蚊有桑芽吸浆瘿蚊(Contarinia sp.)和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这两种瘿蚊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以幼虫寄生桑枝顶芽幼叶间,以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萎凋、黑变、脱落、枝条封顶。危害我县桑园的瘿蚊是桑橙瘿蚊,该虫自1987年首次在睢宁县发生危害以来,曾多次暴发,是我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本地区目前为止最难预测、最难防治的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6,(4):30-31
桑橙瘿蚊对桑树生长及产叶量危害很大,近几年来桑橙瘿蚊在唐洋镇呈蔓延趋势,部分桑园发生率极为严重,2015年秋全镇有1 530亩桑园新稍危害率100%,没有桑叶共育二秋蚕,桑叶产量减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2016年我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到秋季桑橙瘿蚊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王敦崇  张辉 《江苏蚕业》2006,28(3):48-50
<正>桑橙瘿蚊是睢宁县桑园夏秋季主要害虫,其发生程度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主要表现为夏秋季干旱少雨天气轻发生,多阴雨天气重发生。据有关文献报道,这是因为桑橙瘿蚊发生的轻重与土壤含水量有很大关系。为了进一步探明土壤各不同含水量与桑橙瘿蚊发生的关系,笔者于2003、2004年在县桑病虫测报室,运用土壤学原理,对土壤含水量与桑橙瘿蚊羽化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桑瘿蚊一直是睢宁县桑园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桑橙瘿蚊发生及危害的特点;从越冬虫口密度、存活基数及发育进度等方面对桑瘿蚊进行调查;从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预测介绍了桑瘿蚊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县桑瘿蚊防治策略,并从翻土晒垡、顶芽喷药、土壤施药三方面介绍了桑瘿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桑橙瘿蚊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04,30(1):15-19
查明我国桑橙瘿蚊的分布在苏、浙、鲁、皖、赣、粤、桂、云、贵、川、陕、渝等省 (市 )。桑橙瘿蚊在长江以北地区年发生 5~ 6代 ,幼虫发生在 6~ 10月 ;长江以南地区年发生 6~ 7代 ,其幼虫在 5~ 10月发生为害。根据桑橙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和养蚕布局 ,提出了重点防治夏秋季为害严重的 2~ 5代幼虫 ,抑制 6~ 7代虫口密度的策略和以土壤杀虫剂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兰蓉 《四川蚕业》2007,35(3):45-46
南充蚕区危害桑芽的瘿蚊主要有桑瘿蚊(Colarinia S P)和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yame),它们都具有分布广、发生量大、蔓延扩展迅速、高峰期短、世代重叠和为害严重等特点。本文初步探明了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桑橙瘿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杀虫剂采用毒土法和桑树顶梢喷雾法 ,对桑橙瘿蚊 (DiplosismoriYokoyama)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研究了桑树春季摘心对桑橙瘿蚊为害夏秋梢枝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树夏伐期间亩用 5 %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kg拌毒土防效为 90 .3 6% ,一次用药能基本控制整个夏秋季的为害。夏秋季选用甲胺磷、乐果和敌敌畏喷梢枝保芽 ,可有效控制桑橙瘿蚊的为害 ,防效均在 90 %以上。摘芯桑园综合虫情指数较对照桑园低 2 2 .2 5 % ,综合控制效果为 5 9.5 1% ,摘芯能明显减轻夏秋季桑橙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周帅 《广西蚕业》2009,46(2):15-16
桑橙瘿蚊为害桑树顶芽,夏秋季成虫产卵于桑树顶芽内,幼虫孵化后,用口器挫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使顶芽枯萎。连续为害后,桑树侧枝丛生,枝条短小,树形不整,造成夏秋季桑叶严重减产。笔者经过多年的虫情观察和防治实践,初步了解到桑橙瘿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桑橙瘿蚊的有效防治技术,根据桑橙瘿蚊的生物学特性,研制出有效期长、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的土壤杀虫剂———长效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并提出重点防治2~5代,抑制6~7代的防治策略。在桑树夏伐后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公顷桑园施药45kg,即可基本控制全年危害。  相似文献   

19.
桑橙瘿蚊是重点监控的虫害之一,它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防治难等特点。桑橙瘿蚊主要危害桑树顶芽使顶芽弯曲变形直至发黑腐烂,造成桑树封顶、腋芽萌芽反复多次后,桑树枝条短、侧枝丛生、叶片小、叶质老化,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1999年桑  相似文献   

20.
<正>桑瘿蚊种类很多,目前,在我国主要蚕区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是芽吸浆瘿蚊和橙瘿蚊。我市1986年首次在侍岭苗庄、关庙卓庄等地个别田块发现桑橙瘿蚊危害,1989年暴发成灾。近年虽得以有效控制,但仍有不同程度发生。现将对开展桑瘿蚊综合防治的认识与实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