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部科技司于6月上旬在广东省林科所召开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技术鉴定会。会议代表47人。会上由广东、山东省林科所承担课题的负责同志介绍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概况。与会代表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认为广东、山东对天牛  相似文献   

2.
管氏肿腿蜂的林间放蜂方法及放蜂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 Xiao et Wu)对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桃江颈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已取得较好的效果,1976—1981年我们又在曲江县小坑林木场、拮西县大北山林场进行了林间放蜂方法及放蜂效应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管氏肿腿蜂繁育场的营建和繁育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管氏肿腿蜂是侧柏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bifas ciatus(Matsch)幼虫的优势天敌 ,触沿虫道穿过虫粪 ,找到天牛的幼虫 ,在其体表产卵 ,其幼虫通过吸取天牛幼虫的营养 ,而导致天牛幼虫死亡 ,达到防治目的。青州市肿腿蜂繁育场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利用青杨枝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的幼虫进行指形管人工繁蜂、放蜂 ,取得成功 ,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现将繁育场的营建情况和繁育技术介绍如下。1 繁育场的营建及其技术培训1.1 营建工程青州市肿腿蜂繁育场位于杨集林场的场部 ,是利用国家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与地方配套资…  相似文献   

4.
天牛肿腿蜂室内繁蜂寄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释放天牛腿蜂(Sclerodermus SP)防治青杨天牛,梨眼天牛、家茸天牛、花椒天牛、侧柏双条杉天牛、曾在冀、鲁、晋等省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急待解决的是筛选室内繁蜂的寄主,以便大量繁蜂,用于生产。为此,我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并用1977年秋从山东平邑县浚河林场引进的肿腿蜂,作了繁蜂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肿腿蜂的繁殖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3年广东省在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幼虫上发现了肿腿蜂(Scleroderma sp.),1975年山东省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幼虫上也发现有此蜂寄生。随后,广东、山东和河北等省开展了对肿腿蜂的研究,证明对上述两种天牛有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繁殖和利用问题,1978年秋我们自广东省化州县、河北省望都县引进了肿腿蜂,于1979—1980年进行了室内繁殖和野外放蜂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杨天牛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我省危害极其严重。一九七二年,曾在雁北地区进行过大面积飞机防治。近年来,怎样开展生物防治,以虫治虫,防治青杨天牛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据山东省林科所报导,一九七五年在该省平邑县浚河林场,从青杨天牛的虫瘿内发现一种寄生天牛幼虫的小蜂,后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定名为天牛肿腿蜂。目前,己初步掌握了肿腿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价值。一九七七年十月,河北林业专科学校从山东引进一部分母蜂(65头),经繁蜂试验,到七八年五月就发展到11万7千多头,同时,观察记载了生物学特性,通过两次林间释放,证明防治效果较好。最近,山西农学院和太原市林场等单位也正在进行肿腿蜂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肿腿蜂的繁殖和利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肃引进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有效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试验,从管氏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6自然条件、气象要素、植物区系、目标害虫的发生消长、管氏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对寄主的搜索力、与寄主的吻合性、林区释放后寄生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甘肃引进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有效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打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2017年林场用双条杉天牛幼虫做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500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林间大面积释放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对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使用效果及当代扩散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了提高林地放蜂效果,于1978年底从山东省林科所引进青杨天牛幼虫上寄生的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与本省的天牛肿腿蜂进行交配。交配方式分两种,一是广东雌蜂与山东雄蜂交配;另一是山东雌蜂与广东雄蜂交配。两地的蜂在蛹期就连同茧囊一起逐个分开,每支指形  相似文献   

11.
<正> 广东省曲江县小坑林木场六十年代中期营造的2万亩杉木纯林,七十年代初开始发生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tt),且危害日趋严重。据1976年与1977年调查,被害株率平均为14.2%,高者可达30%以上;虫口密度平均为1.0头/株,高者1.7头/株。1977年广东省林科所与小坑林木场协作,利用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进  相似文献   

12.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5.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氏肿腿蜂是青杨天牛、青杨虎天牛、光肩星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的体外寄主天敌。本文以青杨天牛为繁殖寄主,介绍了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及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7.
川硬皮肿腿蜂Sclerderma s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天牛肿腿蜂属Sclerderma,1994年在四川泸县发现的肿腿蜂新种,是杉棕天牛Callidium villosisulum Fairmaire和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等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天敌,本实验室已经对其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替代寄主的大规模饲养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幼虫取食情况的研究,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其幼虫发育状况,我们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幼虫龄期划分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周祖基  曾垂惠 《林业科学》1997,33(5):475-480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永川632100)(四川省国营沪县林场沪县646100)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粗鞘双条杉天牛,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天牛科昆虫种类繁多,对林木危害严重。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对天牛的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山东省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在生物防治的某些方面如招引斑啄木鸟防治光肩星天牛、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楔天牛等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是为害杉木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是杉木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陡盾茧蜂(Ontsira sp.)是粗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该蜂于1973年在信宜县大雾岭林场杉林内首先发现,从1974年起广东省林科所和广东省播扬林场等单位协作,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来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显著的放蜂效果。1974年播扬林场杉林的为害率和虫口密度分别为77.0%和4.65条/株,4,000多亩杉林经过几年分区释放陡盾茧蜂进行防治后,到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