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加强对老年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0例,死亡5例,痊愈率为76.9%。结论:要重视老年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因其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在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疗效不佳情况下,应及时进行真菌检查(涂片或培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合并或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寻求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H IV感染合并或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胸片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H IV感染合并或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体重下降、盗汗、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腹泻为主。胸片均可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灶。经抗痨治疗,5例肺部病灶吸收好转(2例于抗痨5个月时自杀死亡),3例于确诊1个月内死于呼吸衰竭及全身衰竭。结论:有静脉吸毒史者应作H IV抗体及胸X线检查,H IV感染者还应做好结核病的相关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感染,经气管镜肺活检临床确诊为肺毛霉菌感染.该患者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 d,死于大咯血.结论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抗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ICU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收集整理近2年来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05例患者的临床疾病资料,分为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影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确诊真菌感染的患者56例(18.36%).最常见的菌株为白色念珠菌(46.4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除了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有创性治疗等常见易感因素外,年龄、吸烟、肥胖和高血压亦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样化等特点,医务工作者务必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尽早针对深部真菌的易感因素进行干预及加以重视,方能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300例确诊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型,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临床表型与耐药情况作系统的分析.结果 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肺结核(P<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耐药率最高(31.25%),其次为病灶多于3个肺野(30.30%)、合并空洞(29.65%),耐药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0~50岁以及60岁以上人群;工人发病率最高(42.30%),耐药率也较高(33.00%).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总体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要较复治肺结核的要低,病情严重者(病区超3个以上或合并空洞者)耐药率会加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痰培养分离获得真菌4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7株(60.0%),非白色念珠菌10株(22.2%),酵母菌5株(11.1%),丛生丝孢子菌3株(6.7%);临床表现以双中下肺湿性罗音(70.6%)和胸片或CT有新病灶或进展性病灶(61.8%)为主,其次为呼吸衰竭(41.1%)和呼吸道黏膜白膜(38.2%),但肺炎患者常有的发热、剧咳、喘息在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中并不常见,出现率均<30%;对确诊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效率达79.4%。结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受损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以免误诊;酮康唑和氟康唑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已确诊的220例住院老年肺结核与同期住院的200例青年肺结核在临床症状、肺结核分型、胸部X线表现、合并症与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老年肺结核具有病程迁延、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复杂、空洞率及痰阳率高、疗效差等特点。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肺结核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常用抗真菌剂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肺部疾患者中误诊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用法国bioMerieux与丹麦Rosco公司生产试剂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肺真菌病人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68例中有65例有基础病,并长期应用抗菌素或激素或细胞毒药物等治疗.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70.6%),热带念珠菌与曲霉菌次之(14.7%与5.9%).64株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与氟康唑的敏感性依次为95.3%、100%、93.8%、79.7%、81.2%、82.8%与87.5%,对唑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未发现白色念珠菌耐药株.结论:肺真菌病感染缺乏临床特异性,当存在基础病时,容易误诊.应尽早进行病原检查与药敏试验,去除发病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现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茂名市3家医院住院48 h以上的患者标本,经沙保培养基分离得到深部真菌,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用丹麦ROSCO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 372份标本中共分离深部真菌258株,其中白色念株菌最多,共146株(56.6%),其次是热带念珠菌42株(16.3%)。耐药率较低药物是两性霉素B(5.4%)和氟康唑(9.3%),而耐药率较高药物是酮康唑(45.3%)、益康唑(35.3%)和伊曲康唑(30.6%)。结论茂名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种类较多,耐药性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选择。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6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77.42%),其差异具有(P<0.05)。结论:通过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病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害,且以肝、肾、血液系统同时受损为主。(2)患者具有典型临床经过比例较低(27.8%),以不典型病例为主(72.2%)。EL ISA法检测EHF IgM、IgG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低(27.8%)。(3)本病常年散发,男性中青年民工多发,患者均有直接或间接鼠类接触史。结论:深圳地区EHF以市郊发病为主,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基层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8例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医院真菌感染的治疗及菌株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对28例支气管哮喘继发肺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应用广谱抗生素、大荆量激素及解痉剂等未能控制哮喘,28例经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结果均见真菌生长(其中5例同时有细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22例(78.6%)症状好转或缓解。结论:支气管哮喘继发肺真菌感染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无效,故临床治疗顽固性哮喘时应重视继发肺真菌感染的可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5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恶性肿瘤38例,良性肿瘤20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30例,回肠23例。首发症状为:腹痛28例占48.3%,腹部包块17例(29.3%),出血9例(15.5%),梗阻4例占6.9%。术前诊断符合率为63.8%(37/58)。恶性肿瘤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其中34例获随访,已死亡17例,平均存活(36±18)个月。结论: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诊断极其困难,B超、CT、全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低,医生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有少数患者因肺结核症状不明显或糖尿病症状掩盖而延误了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应引起临床上重视.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及我国现行5类结核分型(1998),将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1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均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破裂穿孔。Ⅰ期修补2例,穿孔肠段切除加近段结肠造瘘16例,穿孔修补加近段结肠造瘘2例。治愈19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自发性结肠破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充分认识本病临床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疑似肩袖 撕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 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肩袖撕裂22例,正常10例。以肩关节镜下 所见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50%、75%。MRI检查诊断肩 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70%、81.2%。在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22例患者中,临床 检查阳性率较高的有大结节压痛20例(90.9%),疼痛弧征19例(86.4%),撞击试验17例(77.3%),肩坠 落试验14例(63.6%)。结论: MRI诊断对肩袖撕裂的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较高,是诊断肩袖撕裂的有效 方法。临床诊断对肩部疼痛的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检查有重要意义,是诊断肩袖撕裂的基本方法;两种诊断 方法的敏感性一致,MRI对肩袖撕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CT反晕轮征(RHS)在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胸部CT有反晕轮征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和最后诊断。结果:非感染性肺部疾病21例:肺腺癌9例,机化性肺炎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4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后机化性肺炎1例),肺栓塞2例,韦氏肉芽肿1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肺癌射频治疗后1例,肺癌放疗后1例,干燥综合征1例。感染性肺部疾病11例:肺结核7例,肺侵袭性真菌病4例。单个肺部病灶的9例(28.1%),多发性肺部病灶23例(71.9%)。结论:RHS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尘肺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湛江市1976-2011年诊断的148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60岁及以上,109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39例),对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首次接尘年龄、检出年龄虽均比对照组高(均P〈0.01),但两组接尘工龄、性别、尘肺类别、初诊尘肺期别、速发型尘肺构成比和有无合并肺结核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以矽肺、水泥尘肺为主(占94.5%),速发型尘肺达29.4%,病死率达23.9%。老年组晋期年限、存活年限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老年组中合并肺结核的矽肺及壹期尘肺的病死率高于同型无合并肺结核者(均P〈0.01)。结论首次接尘及检出年龄大、以矽肺和水泥尘肺多见、速发型尘肺构成比较高、病变进展缓慢、存活年限长且合并肺结核的矽肺及壹期尘肺病死率高是湛江老年尘肺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应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对尘肺病的监测与预警,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 (RE)并存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方法 :将内镜诊断的 1 0 1 6例 RE分为 RE+DU组 1 79例 ,RE组 837例 ,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RE+DU组男女比例 3.2 6∶ 1 ,平均年龄 (43.9± 1 .3)岁 ,老年占 2 5.7% ,中重度 RE占42 .5% ,具临床症状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显著高于 RE组。结论 :RE+DU患者年龄偏大 ,男性及老年者多 ,临床症状及 RE内镜程度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肺癌CT诊断准确性以及患者手术切除机会。方法:搜集1992~1999年间26例CT误诊,而经手术病理或其他临床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周围型肺癌20例,误诊为结核瘤10例,炎症假瘤5例,真菌感染2例,错构瘤2例,胸膜间皮瘤1例;中央型肺癌6例,误诊为纵隔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肺部炎症2例。重新回顾性阅片发现,26例肺癌中具有典型肺癌征象,可作出诊断12例(占46%),具有部分特征表现,而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的6例(占23%),其余8例(占31%)诊断仍较困难,需作穿刺活检或剖胸探查方可能诊断。结论:原发性肺癌术前CT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肺癌病灶CT特征性表现征象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加强肺癌CT征象的认识,密切结合临床,提高或改进扫描技术,争取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