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鹮又称朱鹭或红鹤,是一种珍贵涉禽,为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朱鹮的重新发现,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有野生种群分布的国家。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者对朱鹮开展了艰难的拯救工作,保证了在自然状态下朱鹮的正常繁殖。截止1992年共繁殖32窝,产卵104枚,孵出幼鸟80只,离巢66只。其间共抢救成活雏鸟15只,目前朱鹮保存数30多只,其中人工饲养15只。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在当地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已成为拯救这一濒危珍禽的前线指挥所。通过向当地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及法制宣传,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朱鹮种群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通过10多年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基本弄清了朱鹮的历史分布、濒危的原因、年周不同阶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朱鹮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濒危涉禽,为当今世界极濒危级动物,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野外朱鹮种群数量仅50多只。 朱鹮是亚洲东部地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4.
赵侠 《中国林业》2019,(10):18-19
5月14日,在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生活在13号网笼里的两只朱鹮正在为一只外来掉巢的野生朱鹮幼鸟喂食野生朱鹮幼鸟被人工种群成功代养,这在朱鹮保护工作中尚属首例。“5月4日,这只朱鹮幼鸟从洋县华阳镇一个10米多高的大树上的鸟巢中坠落,被路过的游客和村民发现,随即报告给我们当天,我们就派人到现场救起了这只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的李昌明说。  相似文献   

5.
甘肃与朱鹮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部、东南部是朱鹮历史分布的重要区域。20世纪80年代之前,朱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东亚其他国家相继灭绝或濒临灭绝,甘肃成为世界上朱鹮最后的生存地之一,其活动踪迹的发现和标本的获得,在陕西洋县朱鹮野生种群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陕西朱鹮种群数量日益增加,栖息地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接近陇南、天水等甘肃地区,即朱鹮回归甘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应该随时做好欢迎的准备。当然也不能消极等待,作为曾经的家园,为了保护朱鹮,丰富珍稀动物物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旅游经济,甘肃应该积极启动朱鹮再引入项目的研究,实现再引入。  相似文献   

6.
5月31日,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灵山秀水间,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放飞了第一只朱鹮……这是动人的时刻,朱鹮拍打翅膀的声音让人振奋!这是我国进行世界首次朱鹮异地野化放归仪式的一个镜头,这一天,是"东方宝石"朱鹮保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我国人工繁育朱首次野化放归,标志着朱鹮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开始转向回归自然的新阶段,朱鹮抢救保护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根据国家林业局的介绍,全国4处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512只,野生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到500多只,朱鹮总数已达到1000多只,已基本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1981年,朱鹮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后,在中国政府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保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二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朱鹦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朱鹦总数已达1000多只,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超过600余只,分布栖息繁殖范围已开始逐渐扩散至城固、西乡等县。  相似文献   

8.
焦毅 《国土绿化》2023,(7):31-33
<正>朱鹮,古称朱鹭,俗名红鹤,是亚洲东部特有鸟种类,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等美称。20世纪中期,朱鹮一度成为全球濒危物种。鸟类专家经过多年的艰苦调查,于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我国随即启动了保护行动,让全球野生朱鹮重新翱翔于东亚天际,创造了珍稀物种涅槃重生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9.
<正>黑鹳,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附录Ⅱ的濒危珍禽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公布的数据,黑鹳全球数量仅有2000余只。黑鹳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数量却极其稀少。从全国范围看,已经记录的黑鹳种群大约有1000只。根据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发布的信息,黑鹳在河北省是优势物种,北到承德市、南到邯郸市均有分布,数量在300只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享有"东方宝石"美誉、曾一度濒临灭绝的世界珍稀濒危鸟类朱,2008年浙江从陕西引进10只,在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异地保护与浙江种群重建项目。经过7年的努力,目前人工圈养种群数量达到146只。11月12日上午,33只朱成功实现野化放飞……秋风习习,阳光普照。11月12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浙江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正彩鹮(学名:Plegadis falcinellus),是鹮科彩鹮属鸟类。它和珍稀鸟类黑脸琵鹭、白琵鹭以及中国著名且独有的"国宝"鸟儿朱鹮是近亲。由于其分布范围辽阔,种群扩散能力一流,尽管在亚洲、非洲等旧大陆地区境况不佳,数量逐年下降,但在美洲、澳洲等新大陆种群稳定增长,全球种群数量约23万只。它是《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Ⅲ级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等级。彩鹮在中国数量极其稀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虎亚种和豹亚种分布最多的国家。虎豹种群的健康稳定,体现了食物链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意味着特定自然生态系统还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标志着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仍有近200只野生东北虎广泛分布于东北林区,而当时俄罗斯仅分布有30—40只。到了90年代末,经粗略评估,我国境内分布的种群数量已经不到20只,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分析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共调查152个目的物种,实际调查到134个目的物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1种,极小种群和一般保护植物30种。分布面积累计达159068.71 hm~2,总株数达147256930株,但大部分种类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部分物种仍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有28种植物的全部野生种群位于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面临着较严峻的生存威胁;有18种目的物种未发现野生种群。并系统总结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国际政治外交领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国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等一批极度濒危物种正逐步摆脱灭绝风险,种群数量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中国采取坚定行动保护大象中国打击象牙走私的力度空前,拦截了大量走私象牙。"在保护大象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方面,中国不是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是世界上23种鳄中7种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只有300~500条。八十年代初,安徽省政府在皖东南有扬子鳄分布的地方建立了保护区来加以保护,1986年,扬子鳄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缓解野生扬子鳄的生存压力和遏制其数量快速下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野生扬子鳄在这片最后的栖息地上存活下来。但由于多种原因,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仍呈逐渐下降趋势,1999年和2005年的调查显示,野生数量分别为不足150条和不足120条,  相似文献   

16.
<正>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全球喜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中国大熊猫保护是举世公认的野生动物保护成功故事,大熊猫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象征。目前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保护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中国大熊猫正在稳步走向种群复壮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4月9日至12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珍稀植物调查组在皖南进行珍稀、濒危物种补充调查时,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Calanthe sieboldii)种群。该种群分别位于宣城市泾县桃岭甘基坞、汀溪大南坑,总面积1.33 hm2,总株数不少于500株,这是继湖南、江西后发现的国内最大的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种群。一个小居群多达百株,数量之多让  相似文献   

18.
时讯     
陕西人工饲养朱鹮达到373只经过25年的研究与保护,陕西朱鹮保护工作者已经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繁殖和饲养技术。记者近日在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了解到,陕西人工饲养的朱鹮已达到373只。陕西人工朱鹮种群主要分布在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和周至楼观台救护饲养中心。洋县于1990年建立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当年从野外取卵进行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1994到1995年,人工饲养朱鹮首次产卵,进行人工孵化、育雏均获得成功。截至目前,洋县人工饲养的朱鹮达到163只。周至楼观台救护饲养中心于2002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从洋县一次调运60只朱鹮到楼观台…  相似文献   

19.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作为全球性濒危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其野外种群数量少,对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近年来黄嘴白鹭在长海县栖息繁衍主要分布在4个岛砣上,且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辽宁省长海县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分布地点、栖息地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子调查分析,为黄嘴白鹭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正我国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密叶红豆杉种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处大面积的珍稀濒危植物密叶红豆杉种群。这是时隔40多年,我国发现的第二处密叶红豆杉种群。调查结果显示,该种群分布区面积达7500余亩,个体数量达3000株以上。青海省5年完成防沙治沙7500余亩57.4万公顷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