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受去年秋季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推迟10天左右,越冬期又遭遇罕见冰雪低温,长江上游地区冬春季节性干旱略重于往年,主产区大部苗情长势偏弱。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促进春发、防病治虫、防灾减损"为重点的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一是增施薹肥促春发。油菜秋冬季生长量普遍不足,促进春发是今年油菜苗情转化的关键,也是预防倒春寒和后  相似文献   

2.
正受强秋淋天气影响,陕西省灌区小麦播期推迟、播种质量不高、苗情普遍偏弱。陕西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冬春小麦田间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冬春小麦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陕西省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灌区小麦播期推迟10~15天,冬前生长  相似文献   

3.
稻茬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培肥地力、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优点,是一种油菜省力化的轻型栽培新技术,近年来在汉阴县得到迅速推广。该技术的关键措施是齐泥收割水稻,及时开厢除湿,播栽前进行化学除草,播栽后均匀覆盖稻草,加强田间管理,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当前油菜苗情和下一步天气情况,1月9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就油菜冬春田间管理提出如下技术意见:一是清沟理墒防渍害。2014年11月份长江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遭遇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部分稻田油菜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北部冬麦区因播期推迟造成越冬前小麦苗情较弱的实际问题,于2019—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试验基地进行晚播试验,设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10月15日适当晚播(S1)、10月25日过晚播(S2),以S0为对照,对晚播S1、S2采取覆膜和补施氮肥的调控措施,研究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冬前群体质量、个体性状以及茎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不利于小麦冬前群体和个体质量的形成,以及茎蘖的生长。晚播覆膜增温可提高冬前群体总茎数,与不覆膜处理相比,适当晚播和过晚播覆膜处理提高了小麦冬前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群体总茎数平均分别提高42.9%、148.4%;植株冬前叶龄增加,个体分蘖数平均分别增加1.6个和2.0个;覆膜增温延长主茎上第1分蘖至第3分蘖营养生长进程,提高苗期茎叶、分蘖节、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生长素与玉米素核苷的比值(IAA/ZR),增加冬前群体总茎数。对各处理进行晚播苗情评价可得出,适期播种条件下均有利于2个不同分蘖力品种冬前群体综合质量的提高,其中,多穗型品种中麦8号在晚播覆膜条件下其晚播苗情较好,大穗型品种航麦501则在适当晚播无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麦冬春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切实加强小麦冬春田间管理工作,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针对2008年早春的特点和小麦苗情差异较大的具体情况,冬春麦田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苗期(冬前)田间管理,包括播种后到返青之前这一段的田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在冬麦区要注意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储藏的关系,确保安全越冬,以便为早春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今年有些地区的冬小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土壤湿度偏大,幼苗发育不良,有些已形成弱苗,对以后成穗数量有不利影响。苗期田间管理,特别是针对今年特殊年份,除及时查苗补种外,应根据不同地区、苗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应加强管理,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2010年11月份以来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多,光照时数不足,有效积温比往年明显偏少,造成河南部分地区小麦尤其是播期偏晚的小麦冬前和越冬期生长量不足,其中豫西、豫北地区小麦生育进程整体偏晚3~5d.但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整体墒情不错,苗情将会持续转好.总体来说,当前河南省小麦苗情总体弱于2010年.那么如何进行2011年的小麦冬前管理,促使小麦生长,打好丰产架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油菜最佳密度试验,比较了4个油菜密度的冬至苗情、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栽5 000~6 000株/667m2表现较好,折合产量指标在2 796.2~2 932.2kg/hm2。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09,(2):13-15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冬前苗情较好。但目前小麦生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续发展;二是冻害频繁发生;三是病虫早发重发。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冬前苗情较好.但目前小麦生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续发展;二是冻害频繁发生,三是病虫早发重发.  相似文献   

12.
新冬3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2011年8月审定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本文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对新冬36号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播前准备、播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安徽省植保总站组织会商,根据冬前病虫基数、耕作制度、种植品种、作物苗情和气候预测,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2.07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存在大流行风险。据该省植保总站负责人介绍,据各地冬前调查,小麦主产区受播期干旱气候条件影响,小麦播种偏迟、播期拉长,品种抗病性不强,病虫害容易发生。预  相似文献   

14.
新冬41号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油料作物研究所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审定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本文从播前准备、播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结合新冬41号在生产中滴灌模式阐述该品种的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冬小麦新冬5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以及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栽培模式下该品种的播前准备、水肥施用、田间管理及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早春分类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5,21(1):42-42
2004年小麦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对于不同生 态区不同类型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黄淮冬 麦区早播的小麦可能造成麦苗过旺,部分麦田出现 冬前拔节现象。北部冬麦区播种偏晚的麦田,暖冬 对麦苗生长有利,可促使弱苗向壮苗转化。目前主 产麦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 与常年相比小麦冬前生长期长,营养消耗多,部分地 区小麦冬性偏弱,抗寒能力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保 墒、保温。二是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增 加,部分麦田早春可能出现旱情。此外,暖冬有利于 病菌和虫卵、蛹越冬,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 防治。由于各地苗情不一,管理上应因苗因地制宜, 抓住主要矛盾,分类指导,搞好早春  相似文献   

17.
一、四川免耕由来的故事什么是免耕?免耕就是作物收获后,田块不经翻挖,直接栽播下茬作物的一种简易栽培方式。四川免耕的由来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干、春旱、秋雨绵绵,在栽播油菜、小麦的秋季,往往遇上连绵的秋雨,导致田湿、泥粘,很难翻耕(挖)。而且翻  相似文献   

18.
新冬37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疆九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抗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于2012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审定。本文从新冬37号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表现三个方面对新冬37号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播前准备、适播期、生长发育期水肥滴灌技术、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育小麦冬前壮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冬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冬前苗情诊断方法、冬前壮苗标准及冬前看苗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