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马玉胜 《山东饲料》2005,(B08):42-42
所谓雏鸡脱水,本文是指小鸡从出壳后,在第一次饮水前,雏鸡已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致使育雏期内的前10d,导致雏鸡死亡率高。雏鹏脱水常导致育雏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缓慢及死亡率高,脱水原因包括种蛋贮存期间失水过多、孵化过程失水过多、出壳后24h内甚至于48h内尚未得到饮水,但较常见的是雏鸡未及时进行饮水。防制雏鸡脱水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雏鸡在到达鸡场入舍前,一般会有一段时间无法采食和饮水,这会对它们随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雏鸡出壳后尽早采食和饮水可以降低这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在雏鸡出壳后及运输时提供饲料和饮水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玉兰  宋国隆 《中国家禽》2004,26(11):55-57
雏鸡从出壳至饲养场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引起脱水、能量过度损耗以及应激等,这段时间包括在孵化机中的孵化及此后的处理、运输直至最后置入鸡场饲养。因此新生幼雏从出壳到开食、饮水之间的间隔长达48小时。研究表明,雏鸡在此期间内失重达10%。若出壳后立即开食和饮水,可提高肉种鸡的营养需  相似文献   

4.
1.开食,饮水不及时,致使雏鸡脱水。 孵化出雏,从第一只鸡破壳到最后出雏结束,约需48小时。根据观察表明,早出壳的雏鸡脱水死亡率高达25%~30%,占雏鸡早期死亡率的8.5%。有些养鸡户,认为刚出壳的雏鸡不能喝水,喝了水会拉稀,因此,错误地采用了断水或限制饮水的做法。这与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需要大量饮水这一生理特点正好相反。其结果是造成雏  相似文献   

5.
出壳鸡的第一周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由于预防接种、长途运输、孵化条件不适等因素的影响,常致出壳鸡脱水和多种应激反应,对这些雏鸡必须给予特殊饲养管理。即使是优质出壳鸡,也要让其在出生后及时学会饮水和采食。相对而言,开饮及其质量较开食更重要,因为刚出壳鸡其体内有足够的蛋黄,可以在3~5  相似文献   

6.
养鸡场饮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雏鸡成活率、蛋鸡死淘率、蛋品质量等各项生产指标.因此,控制好养鸡场饮水质量是生产性能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出壳后的雏鸡,在相对湿度较低或缺乏饮水的情况下会发生脱水。脱水时间愈长,死亡率也愈高。早出壳的雏鸡不能及时转移到育雏室也是造成脱水的原因。一般孵化19天末约出雏50%,早出的雏鸡比晚出的雏鸡早1—2天。早出雏鸡的脱水死亡率高达25%—30%,占全群死亡率的7.5%—9%。初生雏鸡失水最早发生在出雏机里,即使机内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市兽医站门诊上近两年来的病例和对几个区县几十个大的养鸡户的调查,发现在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中,除饲料营养不全、温度不适宜、感染疫病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因被忽视而造成雏鸡死亡率增高的问题。 1.脱水:出壳后的雏鸡,在相对湿度较低或缺乏足够饮水情况下都会发生脱水。脱水的雏鸡一般不想吃食,最后可因衰竭而死。缺水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因而其所引起的损失极易为人们忽视。 造成脱水的原因,第一是雏鸡出壳后没有迅速运到专业户的育雏室,这是导致雏鸡缺水的最常见现象之一。一般孵出的幼雏,72小时后体重减轻15%,如滞留时间更长,体重可减轻30%。在炎热季  相似文献   

9.
<正>肉雏鸡从出壳起至它们进入养鸡场止一直处于一个应激状态下。在最后将其放入鸡舍这一刻,也需要养鸡场负责雏鸡入舍的团队采用特殊的技能,同时相关的知识也必不可少。在一个专业且快节奏生产的环境中,如家禽生产行业,组建技术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整个作业中各个重要环节的生产过程中。这可以得到极具效率、正确有序的执行,同时不会忘记其维护1日龄雏鸡福利的责任。这在生产链上是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0.
养鸡场饮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雏鸡成活率、蛋鸡死淘率、蛋品质量等各项生产指标。因此,控制好养鸡场饮水质量是生产性能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