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揭示平欧杂种榛产量与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营养元素含量间的关系,对不同产量园地土壤养分及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园地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园地土壤有效养分与树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榛子园肥力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1建园 1.1选择园地可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日照充足、含水量高、保水力强、土壤PH6.5—7.5的平原或坡度15度以下的山地建山楂幼园。但经验证明,在燕山地区,在阳坡的坡根和平原建园生产的山楂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辣木园种草养鸡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轮牧及一天一次补饲方式放养的园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轮牧放养对土壤pH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pH呈缓慢下降趋势,pH值介于4.4~4.8,放养密度越大,土壤pH下降越明显;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放养密度对土壤有效磷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显著影响。与放养前相比,放养1批、2批的土壤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缓慢增加,放养3批时,土壤N、P、K含量恢复到放养前水平。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分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轮牧放养中1区、2区、3区均未有对土壤造成污染,属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4.
山楂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盾  袁媛 《防护林科技》2016,(7):126-127
介绍了山楂丰产栽培的选地建园、园地管理、树体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为山楂的丰产栽培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银杏-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银杏茶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养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是林木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评价森林立地类型的重要指标,过去在土壤分析中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都以百分数表示,不能一目了然的探视土壤中水分、养分含量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杂交榛子种植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收集测定不同类型种植园0~20 cm和20~4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6项养分指标及其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土壤0~20 cm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更有利于促进榛子营养生长。6项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21%~9.62%,依大小排列为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pH值速效钾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全磷及pH值变异数4%变异性强,速效钾和水解氮属变异性较小,这与种植园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能综合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首先是N、P、K与有机质,其次才是土壤pH值。将种植园土壤综合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种植园分为3类,第1类属退耕地种植园,综合得分值2.0;第2类为林缘区种植园地,综合得分范围在-0.34~-1.03;第3类为弃耕荒地种植园,综合得分范围在-1.88~-2.43。测试的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很丰富,而有效磷含量、水解氮、有机质的含量偏低,处于缺乏水平,因此,在以后生产上要以控钾肥,增施氮、磷肥的科学施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杂交榛子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了解森林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状况可为林业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研究对云浮市森林土壤构建从上到下分5 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候选的模型输入参数进行筛选获得最优组合,并生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土壤养分预测能力不同,其中碱解氮、全钾较好,有机质、速效钾、全磷一般,速效磷、全氮相对较差。筛选出的最优模型输入组合显示,地形位置指数、坡度、泥沙输移比、坡向对土壤养分的预测能力最强,水流长度、潜在太阳辐射次之,水流流向、土壤地形因素、垂直坡位相对较差,且同一参数对不同土壤养分指标的预测能力不同;最优模型生产的土壤养分图更详细的反应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杉木连作障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连作障碍主要是由杉林生态环境恶化所致,包括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变化,土壤毒素积累等。其中又以土壤养分和土壤毒素两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蒙自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喀斯特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本底特征,以蒙自断陷盆地内林地、农地、园地以及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以及机械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土壤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农地和林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农田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其次是草地与林地,果园最低。林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而全磷含量最低,草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而全钾含量最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偏酸性,pH变化范围5.82~6.67。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较为接近,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最好。研究结果以期为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范围以及土壤养分现状提供依据,并为评价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改良土壤效应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林间作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认为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征;谷类作物能较全面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山楂又称为山里红、红果,其因为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入药而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山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存性,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将山楂作为种植经济林的主要树种。探讨了山楂的栽植、园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土、肥、水管理1.1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翻刨、中耕松土、果园间作及果园覆盖等内容。土壤翻刨时间以秋刨效果较好,秋刨在秋施积肥后进行,深度为15 cm左右。中耕松土在灌水或雨后进行。园地覆草以丘陵山地果园为宜,可有效防止土壤和养分流失。1.2合理施肥1.2.1秋施积肥一般在9~11月间进行,以早施为好,施肥量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高山栎天然林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高山栎天然林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及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总数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影响土壤p H值的重要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影响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重要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影响土壤碱解氮的主要因子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真菌数量。总的来说,高山栎天然林土壤养分受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不同区域点位土壤测试。对吉林省林业苗圃土壤养分状况、酸碱反应进行了评价。根据已掌握的土壤肥力状况。指出科学施肥对改良苗圃土壤。特别是对改良养分含量较低、碱性较强的西部苗圃的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因素,可为维持竹林地力以及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依据。文中主要从竹林造林密度、海拔、林分模式、林分起源、经营类型、生长时期等方面阐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竹林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旨在让竹类经营者了解影响竹林土壤养分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优化土壤养分变异现状,促进竹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竹林立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阳坡山地花椒园的立地条件和丰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坡山地花椒园光热充足,但土壤水分、养分条件较差,因而,限制了单株产量。采用园地覆膜、尿素叶面喷肥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单株产量,是石灰岩山地花椒园的重要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土壤取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土壤进行了养分分析及权重确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权重为有效磷(0.198 3)有机质(0.168 1)速效钾(0.153 1)水解氮(0.123 2)全磷(0.137 2)全氮(0.111 9)全钾(0.108 2);磷元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尤其是有效磷,其权重在各项指标中最高。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定不同林地土壤养分的权重。  相似文献   

19.
森林植被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充分了解植被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森林经营的基础[1]。以四川盆地西南缘马边县低山区山地黄壤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纯林、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纯林、灌木林、柳杉桤木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迹地的土壤碱解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在5种恢复模式下,大小关系为灌木林桤木混交林柳杉迹地,且林分土壤养分含量0~15 cm层15 cm~30 cm层,各土壤养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因此,森林植被恢复造林时,以乔灌结合、混交造林、适地固氮树种造林,能起到更好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森林植被生长、有利生态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阎德仁(内蒙古自治区林科院010010)森林凋落物的蓄积与分解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因此,有机枯落物的转化是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机凋落物在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