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多种细菌,通过试验室拮抗试验和日光温室大田试验来筛选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品种,为哈密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初步的参考。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5个菌株中,对哈密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有18种,将这18种进行复筛,得到6个菌株进行大田防治试验,其中S-1、H-10和K-16的发酵液对哈密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良好,防效分别为82.3%、81.5%和79.6%;而这3株菌株发酵液防治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6.8、21.2和24.5,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拮抗生防真菌是微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获得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峙试验测定表明080409-8,080409-13和080819-B2-1等3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在55%以上;3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浓度处理7d,080409-8,080409-13,080819-B2-1的抑制率分别为22.00%,51.67%,63.00%;5%处理7d,抑制率分别为39.33%,62.00%,71.00%;080409-8,080409-13,080819-B2-1发酵液的1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40%~85%,在50倍稀释液浓度下,3株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资源中挖掘对西瓜枯萎病有较高防效的生防菌株,通过梯度稀释和平板涂布法分离获得西瓜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测定盆栽防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获得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8份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到182个细菌单菌落,并筛选获得对西瓜枯萎病防效较高的3株拮抗细菌,接种30 d后盆栽防效均高于75%,与30%噁霉灵水剂防效无显著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株JHXG0406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JHXG0221和XQXG01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获得了3株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方法统计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酶活、统计黄瓜形态指标和发病株数,探讨不同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联合防治黄瓜枯萎病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3株菌株联合优于单一菌株和2株菌株联合,其协同增效作用最佳。与对照相比,3株菌株联合处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接种增率分别为50.57%、110.98%和13.48%,菌群结构开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过渡;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44.90%、7.17%、2.90%和31.01%;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干物质重量的增长率分别为33.92%、35.48%、34.43%和79.13%;防治效果最佳达52%。与其它处理相比,3株菌株联合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菌群结构、过氧化氢酶、黄瓜的形态指标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其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病原拮抗细菌DS-1菌株鉴定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DS-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DS-1与已报道的Brevibacillus brevis 16S rDNA具有100%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DS-1为短短芽孢杆菌。基因库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EF108303。DS-1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促生作用,苗期防治枯萎病的效果显著,防效达84.92%。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从香蕉根际土中分离得到87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7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抑制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株255、D5、F2、ZK11、214、215、252的发酵液对菌丝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油豆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试验方法,从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其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利用16SrRNA基因、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拮抗菌株LZF-5-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盆栽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枯萎病的防效为71.42%。  相似文献   

10.
以患石榴枯萎病植株的5份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分离到放线菌,继而利用对峙培养法筛选石榴枯萎病、芋头黑斑病病原甘薯长喙壳拮抗菌并测试其抗菌谱,以期为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生防放线菌有效防治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9株石榴根际土壤放线菌中的9株拮抗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甘薯长喙壳及小桐子果腐病Bgf-1,其中菌株DCAA-12具有高拮抗活性且生长速率较高,具备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防治及其病壤修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嫁接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嫁接茄根际微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对抗病性的影响,并对嫁接茄根际拮抗菌进行了筛选。土壤稀释分离法进行根际微生物分离,结果表明:总体上,嫁接增加了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B)、放线菌数量(A),减少了真菌数量(F),增加了B/F和A/F比值,降低了黄萎菌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延缓了发病时间。从嫁接和自根茄根际共分离得到的 352个菌株,通过平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及牛津杯法筛选出7株对茄子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盆栽防病试验测定了这7株拮抗菌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X631和真菌菌株Z111。初步鉴定X631和Z111分别属于沙雷氏菌属和木霉菌属。本试验结果说明嫁接改变了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增加了有益菌数量,进而增强了茄子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芹 《北方园艺》2012,(1):130-132
从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菌株Bs-18,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us)。在室内,通过浸泡法用Bs-18菌株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2龄幼虫,发现其对线虫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发酵原液及10倍稀释液在6h时致死率均高于95%。在温室试验中,Bs-18菌株发酵液及10倍稀释液对根结线虫的减退率达到81.8%和76.5%,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的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辣椒疫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276个分离物中筛选出对辣椒疫病菌有较强 拮抗作用的放线菌7株。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7.8~13.0 mm;温室盆栽防治试验表明, 菌株CQ21-3对辣椒疫病控病效果最好,控病效果达73.2 %;无菌发酵液试验表明,放线菌CQ21-3无菌发 酵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疫病菌菌丝生长,降低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控甘肃温室黄瓜枯萎病,获得生防效果较好的高效拮抗菌株,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大棚黄瓜枯萎病根际土分离多株菌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室内盆栽效果试验,得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Fuasrium oxy-pso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假单胞属菌株33-1,经鉴定33-1为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seudomona...  相似文献   

18.
以苹果、姜、蒜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健康苹果果实、姜、蒜内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可培养细菌9种,姜、蒜、苹果内分别分离到可培养菌株5种、3种和1种;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拮抗性测定,除土2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外,其余菌株都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抑菌效果,且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拮抗性的所占比例较大,为44.4%;其次为姜和蒜,所占比例分别为27.8%和16.7%。所有菌株中除蒜12,土1和土5与对照比较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菌株抑菌效果差异都显著。所有菌株中抑制效果最好的为姜4,其真菌菌落直径只有(30.78±0.49)mm,其次为土4,真菌菌落直径为(35.12±0.13)mm。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根际细菌生物防治黄瓜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田种植的黄瓜植株根际分离出113株根际细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根际细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生防效果,从中筛选出1株对立枯病菌具有较强作用的菌株06-83.防治效果为70.1%,优于多菌灵拌种的防治效果.分别利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发现06-83属于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利用滑石粉制备含有上述菌株的可湿性粉剂,测定了室温保存条件下不同时期可湿性粉剂中所含细菌的存活能力,发现室温保存120 d后细菌数量仍达到1010cfu/g.  相似文献   

20.
组合木霉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香蕉枯萎病正在逐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探索出一种对香蕉枯萎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r309T、Tr121、Tr14。将3个菌株分别制成含单菌株或组合菌株(Tr309T+Tr121+Tr14)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和大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效试验。温室内药效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62)显著低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防治效果(86.67%)显著高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2016、2017年连续2年在广西坛洛镇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15 g/株)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00、6.67)和防治效果(85.47%、89.7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同时,施用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也显著提高了香蕉单穗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