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筛选出草莓炭疽病的有效防治药剂,作者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凯润)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可作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推荐药剂,用量以80 mL/667 m2为佳。  相似文献   

2.
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作者选用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125 g/L吡唑萘菌胺EC、50%醚菌酯WG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450 mL/hm2、600 mL/hm2、750 mL/hm2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防治效果逐渐提高,各试验剂量间防效差异显著;本试验剂量下该药剂对黄瓜安全,黄瓜未发生不良反应。生产上建议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即喷洒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用药量为450~600 mL/hm2,连续用药2~3次,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3.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百菌清和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且稳定,在第3次喷药6 d后,防效分别为30.86%、28.22%。通过对草莓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唑醚·乙嘧酚、吡唑醚菌酯、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抑制作用,均高于清水(CK1)处理。通过对比,说明吡唑醚菌酯、唑醚·乙嘧酚、腈菌唑、四氟·肟菌酯大田防效稳定安全,可用于西昌地区温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采用6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3次药后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73%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防效在67%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防效为50%左右。药剂处理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对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1.8%、12.0%、9.8%;两种药剂比对照分别增产30.96%、28.26%,增产效果显著。因此,推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高效、低毒、安全的苦瓜白粉病防治药剂,作者开展了多种新型复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防效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5.7 mL/667 m~2、30%苯甲·醚菌酯悬浮剂33 mL/667 m~2、20%四氟·吡唑酯水乳剂50 mL/667 m~2防治苦瓜白粉病效果较好,其第2次用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0.9%、78.2%、77.5%,且对苦瓜安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建议在苦瓜白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采用上述药剂均匀喷雾,7~14 d喷药1次,连续用药2~3次,用水量45 L/667 m~2。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7.
75%戊唑醇·肟菌酯等6种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几种药剂防治育苗地草莓炭疽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5%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WG3000倍液和43%戊唑醇(好力克)SC5000倍液为防治草莓炭疽病的首选药剂,25%吡唑醚菌酯(凯润)EC2000倍液可作为轮换药剂使用,可延缓炭疽病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85%以上;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次之,防效在79%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差,防效为70.76%;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后的苦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3 mg/g、2.54 mg/g;产量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6.53%、12.61%。因此,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氟吡菌酰胺,第2次药后第7d、10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90.95%、96.70%和89.50%,其次为四氟醚唑;防治二斑叶螨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组合,第2次药后的第3d和7d防效分别为96.86%和92.74%。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有关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分2组对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m L/667m~2第1次喷药后6d、第2次喷药后6d的防效分别为85.6%和87.1%,30%氟吗啉悬浮剂50m L/667m~2第1次喷药后6d、第2次喷药后5d的防效分别为86.6%%和78.9%。  相似文献   

11.
赵明  殷岩 《长江蔬菜》2012,(14):83-85
以烟台地黄瓜为材料,研究了百泰、凯润、安克、克露、乙膦铝和代森锰锌等药剂在发病前和发病后施药对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预防及防治效果,以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病前喷施百泰、凯润效果最好,防效在97%以上;安克、克露、代森锰锌防效次之,防效也高达88%以上;乙膦铝防效较差,为81.00%。发病后喷施凯润防效在93.83%以上,百泰、安克和代森锰锌防效都在80%以上。发病后喷施百泰、凯润和安克比CK(清水)分别增产18.46%、24.36%和22.22%,增产效果明显。因此推荐凯润为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理想药剂,百泰、安克和代森锰锌可以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草莓品种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沈阳农业大学草莓试验园的发病草莓植株上分离获得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以6个草莓主栽品种为试材,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点滴接种、菌片接种和喷雾接种3种方法均能使供试草莓植株感染炭疽病,其中以喷雾接种法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据此建立了草莓对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以菌悬液在植株6叶期喷雾接种,接种适宜孢子量1.0×105个/mL,保湿时间48h,接种后5d调查叶片病情和接种后7d调查叶柄及匍匐茎病情。草莓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红颜属感病品种,丰香表现中感,哈尼、新明星表现中抗,而玛利亚和吐德拉抗性较强,此结果与其生产上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早秀F1苦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周期对大棚苦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总量均相同条件下,1 d 1次、2 d 1次和3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对苦瓜的生长影响不大,其中,1 d 1次水肥滴灌周期下的苦瓜产量最高,比3 d 1次、2 d 1次分别增产12.19%、23.68%。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以选择1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进行苦瓜生产。  相似文献   

14.
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及不定根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州本地丝瓜和香帅5号为试材,研究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不定根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幼苗淹水胁迫12 d内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才显著低于对照,而苦瓜幼苗淹水胁迫4 d后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丝瓜幼苗淹水胁迫8 d后淹水部位茎粗(子叶以下1 cm处)显著大于对照,但苦瓜幼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而苦瓜没有形成;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幼嫩部位(距根尖20 mm处)出现具明显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而苦瓜幼苗不定根在距根尖40 mm处才出现。说明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发达的通气组织以及20~40 mm处的屏障结构是丝瓜比苦瓜耐淹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适合湘西北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加工型苦瓜栽培模式,2008-2009连续2a对引进筛选的江西大麻子苦瓜进行催芽方法、嫁接砧木、定植密度、追肥种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夏秋栽培中,种子以55℃温汤浸种60min处理效果最好;用黑籽南瓜作砧木既防病、高产,又可以降低果实苦味;稀植产量高于密植产量;追肥以667m2施大量元素复合肥15kg为宜。壮苗、嫁接、稀植、肥足是江西大麻子苦瓜在常德地区栽培应实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苦瓜营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绿苦瓜自交系配制成8个苦瓜杂种,对苦瓜果实VC、有机酸、水分和还原糖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果实VC含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各有4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有机酸含量仅有3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最高杂种优势达55.70%。苦瓜果实水分含量有6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或略高于中亲值,8个组合中有6个和2个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还原糖含量8个组合都不介于2个亲本之间,最高杂种优势和最低杂种优势分别为73.72%和-72.92%。  相似文献   

17.
乙烯利对苦瓜生长发育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乙烯利对黄瓜进行了不同喷施浓度、时期及次数的试验 ,结果表明 ,苦瓜生长前期叶面喷施乙烯利能增大叶面积和茎粗 ,缩短节间长度 ,显著提高瓜果产量和种子产量。施用浓度以 12 0~ 180mg·L- 1为宜 ,施用时期以第 6~ 9叶期较好  相似文献   

18.
苦瓜嫁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丝瓜资源与碧秀苦瓜的嫁接亲和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丝瓜与苦瓜的亲和性是不同的;选育出一个苦瓜砧木新品种"强根苦瓜砧",其嫁接苗的产量比实生苗高33.6%;研究出的嫁接苗网式栽培技术,省工省钱,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