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太平洋牡蛎比其它种类容易移殖,产值又很高,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养殖,英国、法国、德国、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把它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尤其是太平洋西北部和东北部沿岸,如日本、朝鲜、加拿大和美国,养殖更多,年产量达38.55万吨。  相似文献   

2.
我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鳗鲡养殖场1700~1800个,2003年产量约17.817万吨,居世界第一。烤鳗出口5.36万吨,创汇4.68亿美元;活鳗出口9734吨,创汇5850万美元,鳗鲡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63%,鳗鲡养殖总产值约为80亿~10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产量2/3,从  相似文献   

3.
突尼斯的水产养殖开始于1914年,先在比塞大咸水湖中养殖贻贝。1958年以后,又在该湖发展了牡蛎养殖,估计全湖可养殖牡蛎1万多吨,可是目前的年产量仅在130吨左右,生产不前的原因是销路不畅。过去该湖养殖的牡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殖贝类开拓欧洲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类作为我国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总产量达到了1162.86万吨,其中扇贝91.04万吨、牡蛎375.09万吨、贻贝71.74万吨、蛤类279.90万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养殖贝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监控力度,先后进行了以提高贝类安全卫生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监督监控工作,养殖贝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主要养殖品种有褶牡蛎、近江牡蛎两种.养殖业集中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浙江也有养殖,数量不多.养殖面积约40万亩,年产量约80万担.1973年发展贻贝养殖之前,其面积与产量在我国海水养殖贝类中始终占第一位,目前产量虽已低于贻贝(约500万担),但其养殖面积仍占首位.  相似文献   

6.
李庐峰  张农 《福建水产》1994,(1):78-80,49
概述 贻贝俗称“海红”,又名壳莱,它的干制品统称“淡菜”。贻贝是一种繁殖力强,生长快,适应范围广的优良养殖品种。目前,全世界贻贝的年产量约100万吨。我国的贻贝产量,1990年已达49.5万吨,而我省前几年产量分别为:1988年19,786吨,1989年13,000吨,1990年13,890吨,近两年又有增长。 贻贝的营养非常丰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国家卫生部分析,贻贝的干肉中含蛋白质53.5%,脂肪6.9%,糖类12.7%及无机盐类的钙、磷、铁等。值得一提的是,贻贝所含的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大高于人们视为滋补营养品的牛奶、鸡、鸭和肉类等食品。贻贝  相似文献   

7.
海外动态     
新西兰“福气”鱼渔获量下降2001/02年度“福气”(hoki)鱼季已于10月1日开始,作为资源保护措施之一,“福气”鱼的总可捕配额已削减20%。新的总可捕配额为20万吨,比2000/01年度的25万吨减少了5万吨。人们认为减少配额是有必要的,暖冬的继续侵袭导致“福气”鱼孵化率的下降。研究活动将进一步深入进行,以便决定明年的行动。同时,当地环境小组感到削减20%不足于阻挡资源下降的趋势。新西兰海王公司转向贻贝经营新西兰最大水产品公司──海王公司已在奥克兰东南部的威尔逊湾创办了一家新的绿贻贝养殖场…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钦州湾内的茅尾海,面积有20多万亩,是得天独厚的近江牡蛎天然产区,又盛产青蟹、石斑鱼、鲷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牡蛎肉年产量最高为350吨。五十年代中期,钦州海水养殖场和龙门乡渔民曾在该海区投入大量:百块养殖牡蛎,对增殖牡蛎资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石块体积小,易被淤泥覆盖,产量低。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之一。它在1960年渔业产量即超过600万吨,至1972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之后一直保持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从1960年至1972年的12年间,所以年产量提高了400万吨,主要与发展远洋渔业有关,把渔船队派到白令海、新西兰、非洲近海、西北太平洋,以至世界各个渔场。至1973年,仅远洋渔业产量即约400万吨,占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8%(表1)。  相似文献   

10.
张东 《河北渔业》1992,(2):19-20
<正> 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物,食用牡蛎已成为人们的传统。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穷苦人家的餐桌都有牡蛎的踪迹。人们对牡蛎的喜爱促进了牡蛎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养殖牡蛎,养殖规模大小不一,养殖方式多种多样。1988年世界牡蛎总产量为109.4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100.9万吨。从品种看,养殖产量最高的是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产量达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推广养殖的一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 ,目前有 8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 ,年产量保持在 1 2 0万吨左右 ,成为世界上热销的品种之一。我国是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国家 ,目前养殖罗非鱼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山东等地 ,主要有 4种 :尼罗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单性罗非鱼。 2 0 0 2年 ,我国出口罗非鱼数量达到 3.2万吨 ,其中广东省 2万吨 ,福建省 0 .5万吨 ,主要出口到美国、韩国等地罗非鱼养殖与出口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欧洲市场双壳贝类流通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概述欧洲市场贻贝、牡蛎、菲律宾蛤仔等双壳贝类的流通情况。欧洲市场虽大,但贝类的流通量还是很有限。中国是贝类养殖生产的大国,年产量达6、7百万t,但出口量极为有限,2002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统计,上述3种贝类加在一起的总出口量仅为6万t左右,且大部分出口至美国、日本等国,到欧洲的很少。如国内加工企业能按照HACCP的要求及欧洲国家的食品安全要求生产的话,其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1泰国海水养殖简况泰国目前约有35000个水产养殖场,从业人员50多万,养殖品年产量近33万t。主要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泥蚶、紫贻贝、牡蛎、鲈鱼等,其中虾类占绝对优势。泰国的海水虾类养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3,年销售额约20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每年贝类出口约22万吨左右,货值在6亿美元左右,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扇贝,牡蛎、贻贝、杂色蛤、赤贝等.近年来,美国FDA、欧盟FVO、日本厚生劳动省纷纷以本国贝类养殖加工监控体系标准对我国贝类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由于我国养殖方式、饮食习惯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对贝类食品安全认识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贝类食品安全监控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贝类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7年6~9月对广东沿海4种贝类养殖区9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研究了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累积,对贝类的质量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含量大小顺序为铜(Cu)〉镉(Cd)〉铬(Cr)〉铅(Pb),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和近江牡蛎C.rivularis的大小顺序都是Cu〉Cd〉Pb〉Cr,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大小顺序则是Cu〉Pb〉Cd〉Cr;(2)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翡翠贻贝未受重金属污染,但部分近江牡蛎体中Cd和Cu含量已超过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世界对虾养殖产量估计达到d5万吨,占世界贸易22%,产值达20亿美元,贸易值达60亿美元。由于中国台湾省和孟加拉国对虾产量下降,因此影响了1988年产量进一步增加,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拥有4,000个对虾养殖场,其总产量为10万吨;而厄瓜多尔1,300个对虾养殖场只生产了7万吨;中国台  相似文献   

17.
供英国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有三种牡蛎;英国牡蛎或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太平洋牡蛎或称日本牡蛎(Crassosirea gigas)和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葡萄牙牡蛎的苗种于1970年停止进口。在市场上的正式称呼为英国牡蛎,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  相似文献   

18.
以分离自中国台湾海峡的一株产神经毒素多莫酸(domoic acid,DA)的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MC4181)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中国3种典型经济贝类——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对其所产DA的蓄积能力。结果表明,连续暴露4 d后,3种贝类中DA的蓄积含量、组织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太平洋牡蛎对DA的整体蓄积能力(以软体组织计)显著高于栉孔扇贝和紫贻贝(P0.01),其最高含量为42.40μg/kg。紫贻贝的软体部质量与DA蓄积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小个体贻贝蓄积DA能力要强于大个体,其他两种贝类中并未发现类似结果。虽然3种贝类的内脏团、外套膜、鳃丝、性腺及闭壳肌均具有一定的DA蓄积能力,但内脏团的蓄积能力最高,栉孔扇贝、紫贻贝和太平洋牡蛎内脏团中的DA含量分别为11.12、1.63和26.96μg/kg。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贝类对DA蓄积含量的差异性,初步探讨了贻贝蓄积DA含量与其自身大小的相关性,可为进一步开展贝类食用安全风险评估、促进沿海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健康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1):29-35]  相似文献   

19.
贻贝人工养殖是水产战线上的新兴事业。它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因苗种不足,一度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贻贝养殖在全国沿海就获得蓬勃发展。现在,除辽宁、山东生产贻贝苗种以外,南方有些省、市也开始生产一些贻贝苗种。近四年来,辽宁贻贝苗种已达到自给有余,向外省提供的贝苗数量,每年超过1,000吨。大连湾海区是辽宁贻贝苗的主要产地,年产量超过3,500吨,可供4~6万台浮筏养殖用。  相似文献   

20.
正据The Fish Site 2016年1月4日报道:2015年上半年全球贻贝交易整体水平下滑,其主要原因与恶劣天气和海洋酸化导致的产量减少有直接关系。新西兰、丹麦和西班牙贻贝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中国和荷兰的贻贝出口却出现增加。2015年上半年欧洲进口贻贝减少2.4%,但因国家不同,进口的增减并不统一,如欧洲地区主要的三大贻贝进口国2015年前6个月的进口呈现增加,分别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而德国进口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