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对传统的模拟测算法进行改进,以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为基础,测算了"十二五"期间商品林的合理采伐量,并模拟了在此采伐影响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采伐,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之和占商品林的比例由41.62%调整到42.02%,成熟林面积大幅度增加,过熟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资源结构得到优化;经过前5年的采伐,商品林蓄积由189.14万m3增为193.29万m3,森林资源消耗量低于生长量;每公顷蓄积由起初的134.85m3增加到137.80 m3;前5年合理年均采伐面积为182.42hm2,年均合理采伐蓄积为3.59万m3,可作为"十二五"期间调整采伐限额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仍然存在着成过熟林面积、可伐资源、单位面积蓄积持续下降,有林地损失的态势。针对目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应采取完善和提高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实行森林经营方案制度、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从林业用地面积、林种结构、各类林木蓄积量、各林木龄组蓄积、天然林和人工林变化和林分质量6个方面分析国有林区近三十年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有林地面积呈上升趋势,用材林占有极大的比重,防护林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活立木蓄积量呈现先下降再增长的态势;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占极大比重,近熟林面积有所增加,成过熟林面积比重较小,龄组结构有所改善,林分质量近十年逐渐改善;并总结出林区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最后提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应发挥林业政策的积极效应、保障林地资源、加强林业投资。  相似文献   

4.
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10年来,我区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采伐限额这个中心,切步建立起了全额管理、分类控制的采伐限额管理体系,对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采伐限额管理中各个环节不够衔接,管理办法不够完善,致使我区超采伐限额现象仍在发生,森林质量继续下降。如何尽快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1.林木源头采伐…  相似文献   

5.
利用慈利县最近二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从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龄组结构、树种组成和林种结构等5个方面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慈利县2013年林地面积246 530 hm2,森林覆盖率64.96%,林木绿化率66.48%,较2004年分别增加了5.79%和5.66%,林木蓄积6.47×106m3,增加了37.96%,特别是乔木林蓄积增加明显,达到了41.53%,目前慈利县存在的乔木林以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为主,也是蓄积增加明显的龄组林,而幼龄林和过熟林面积和蓄积都有所降低,纯林面积减少,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虽然混交林蓄积低于纯林蓄积,但是混交林蓄积增幅明显。慈利县森林林种结构以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为主,公益林地面积变化不大,商品林地面积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倪家广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38-141,152
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三、四次复查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林分面积和蓄积连续10年实现了双增长,有林地覆盖率显著增加,但林分质量下降,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资源较少。分析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1973—2008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对我国天然林的现状、结构变化以及需抚育的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3—198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明显减少,15年间面积减少10%,蓄积减少11%;1989—200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20年间面积和蓄积分别比1973年增加25%和34%。同时,林种结构变化明显,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大幅降低,中幼龄林面积剧增,需抚育的面积巨大,全国约3 780万hm2。  相似文献   

8.
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临江林业局1977、1982、1987、1992和1996年5期林相图和1000余块样地逐年复查数据,对该局20a来土地种类、林分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等项森林结构以及林分蓄积量和生产力进行动态分析,总结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结果表明,1987~1996年份间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除林地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外,存在以下问题:林分中珍贵树种所占比例不大,优势树种所占的蓄积百分比越来越少;幼龄林和近熟林的比重都在逐渐增大,中龄林的比重先增加再减少而幅度不大,但过熟林的比重则在大幅度减少;成过熟林过少,森林可采资源太少;不同林分天然林面积都大幅度减少,而人工林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采伐的速度。建议采用采育林森林经营模式及相关措施来调整其森林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9.
联系吉林市地方国有林场企业的实际,就深化林业企业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谈些见解。且正视森林资源现状,增强忧患意识,解决林地流失和林木失度采伐问题1.l用材林可采资源断档。全市现有成、过熟林蓄积5818210m‘/又占林分总蓄积量的8.6%。若去掉不可及部分,可供采伐的数量更少。“八五”期间,成、过熟林用材林蓄积减少13.7%;近熟林仅增加巴8%。可采资源消耗量高于进界量,呈接续不上态势。如果按国有林场计算,实际情况更加危机。全市78个林场,眼下就无可采伐资源的有30个,占总数的38.5%;主要依靠采伐中、幼龄…  相似文献   

10.
宁蒗县国土总面积602 500hm2,活力木蓄积量3 170万m2,森林覆盖率53.4%,其森林资源的特点为覆盖率高,蓄积量丰富;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天然林比例高;近过熟林面积小、蓄积大,而中幼林面积大、蓄积小;林种结构单一;动植物种类丰富。分析了发展林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presents a practical harvest schedul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 ownership planning. The approach has both spatial and non-spatial goals, namely, a spatial landscape-level goal to cluster ecologically valuable resources is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imber production goals. Harvest scheduling is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stand, on one hand, and on an economic variable depicting the cutting maturity of the st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ximity to valuable resources de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stand is cut. Therefore, harvests tend to be located outside potential resource clusters with small and isolated economically mature stands being cut fir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ach the landscape-level spatial objective was to cluster old forest stands (age⩾80) and simultaneously maintain a predefined cutting volume. A stand's economic cutting maturity was measured with value increment percentage. In the top-down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ach the timber harvest target was specified only for the whole planning area. In the bottom-up application it was specified separately for individual holding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plan. The presented approach was clearly able to cluster old forest patches. In the case study area, the mean size of old forest patches increased from 3.4 to 5.7 ha in 30 years in the top-down plan, and to 4.6 ha in the bottom-up pl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current planning practice (referred to as the reference plan) decreased the mean patch size to 2.9 ha. The presented approach is easy to apply in forest plann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广东省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方法、特点,对主要结果及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与广东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相比,广东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0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8727.49万m3,林业用地面积减少了 37.09万hm2,森林面积增加了 73.49万hm2,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但总体质量仍较低,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仅为60.57 m3/hm2,森林质量的提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要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同时,在同一行政区内按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分成对照组。在县层面上,共3对对比县,在乡层面上共7对对比乡。对比县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森覆盖率为34.20%~52.29%,平均为43.16%,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6.60%~27.28%,平均为20.84%;对比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林覆盖率为28.50%~56.23%,平均为41.29%,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0.70%~19.12%,平均为14.61%。在干旱后期,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9个县14个乡镇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调研结果表明,森林对农业的旱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县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16.6%、16.2%、4.0%;在乡镇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20.3%、19.7%、12.7%;与无农田防护林网相比,有农田防护林网的水稻平均受灾率、成灾率分别降低5.8%、22.8%,没有绝收现象,而无防护林的水稻平均绝收率为6.5%。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森林资源管理存在采伐制度不完善,公益林经营与补偿脱节,林农个体经营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矛盾,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森林资源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提出了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完善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构建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关系,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两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在GIS支持下提取露水河林业局主要河流两岸各缓冲区森林资源信息,经分析得到各类地物在1985年及199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河流沿岸对森林的采伐强度1999年较1985年明显减小,整体生态环境较1985年有所改善。在缓冲区1,2,3除中龄针叶林大幅度增加外,其它地物类型面积均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三个缓冲区内针叶林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缓冲区4内,中龄针叶林、成熟针叶林、成熟阔叶林形成一个林龄梯队,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功能的发挥,十五年间缓冲区4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小。湿地数量在四个缓冲区内均有所减少,虽然在缓冲区4内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较好,但湿地面积仍有所减少,说明保护及恢复湿地资源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图5表2参12。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永平县森林资源动态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永平县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和2006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林业用地面积减少;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面积增加;无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蓄积量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消耗量小于生长量。对永平县森林资源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以丰林保护区阔叶红松成过熟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松株数,无腐率、心腐率、边腐率统计结果表明:心腐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加,且以林分类型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林分中红松成过熟林木无腐朽率为19.4%、心腐率为75.3%、边腐率为5.3%.  相似文献   

19.
结籽率是度量雌性适合度与生殖效率的指标之一,结籽率低也是麻疯树高产稳产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传粉受精、构件与土壤资源三方面测定了不同环境与处理麻疯树林分的结籽率.攀枝花市麻疯树结籽率为77.3%(浮动在73%~91%之间)和败育率为4.3%(浮动在2.1%~5.8%之间).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结籽率5%;土壤厚度不同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