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河南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历年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和农业总增加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过高,畜牧业、林业、渔业比重偏低,影响农民增收。河南省应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并优化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
大冶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冶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得到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业、非农产业总产值之间,农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之间以及它们与部门内各产业产值之间,非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餐饮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剖析了该区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大冶市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大冶市今后应重点发展旅游业、苗木花卉种植、蔬菜瓜果种植、牧业、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3.
为河南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3-2018年河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河南产业结构与产值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牧业与农业总产值、禽肉产量与牧业总产值、玉米产量与种植业总产值、天然生漆产量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程度均为最高;产业机构的调整要着眼生态农业承载及农业的内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6—2020年农业统计数据,对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利用产值增长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山东省农业各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种植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林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最小;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分别增加0.494%、0.006%、0.312%、0.134%、0.08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呈负向增长。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种植业与畜牧业内部各产业对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度,发现小麦产量对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棉花对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猪肉产值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羊肉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其主要是由产量、市场、价格与创新能力四方面所致。  相似文献   

5.
儋州为海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研究其农业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0-2014 年儋州市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产 业结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儋州近15 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 增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0 年儋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2∶18.0∶27.8,2014 年 则为49.0∶14.9∶36.1;(2)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所占比例下降,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明显;2000 年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32.7∶52.8∶14.5,2014 年调整到28.0∶54.3∶17.7;(3) 2000-2014 年粮食、油料作物、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而橡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地、糖蔗面积波动 较大。在揭示海南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基础上,提出海南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海南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行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增加值的关联度排序为:γ旅游业〉γ商业餐饮业〉γ建筑业〉γ交通邮电业〉γ工业;农业内部各产业总值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联度排序为:γ牧业〉γ种植业〉γ渔业〉γ林业。在此基础上,根据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为促进海南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曲靖市2006—2013年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业生产总值的灰关联度大小的排序为: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种植业>牧业>渔业,即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小,但与农业总产值关联度较大;种植业、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大,但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较小;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和关联度均较小。结合曲靖市实际,提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5-9097
基于1998~2011年我国林业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GM(1,1)预测模型对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林业第二产业与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动态关联分析显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各产业产值都在显著增加,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一、三”的产业格局。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可知,我国林业产业不断的趋向合理完善,2013年总产值将达41329.2083亿元,但2013~2018年仍将保持着“二、一、三”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分析法、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动态灰色关联度法以及GM(1,1)模型研究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第二产业成为浙江林业主导产业;2011~2015年间,林业第三产业比重会不断上升,但不可能成为浙江主导产业。目前,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比全国林业产业结构合理,但落后于浙江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为了优化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应用比较分析法、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动态灰色关联度法以及GM(1,1)模型研究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第二产业成为浙江林业主导产业;2011~2015年间,林业第三产业比重会不断上升,但不可能成为浙江主导产业.目前,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比全国林业产业结构合理,但落后于浙江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为了优化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定量分析农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理论支撑作用。依据海南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海南省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情况。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业对大多数产业既有拉动力又有推动力,后向需求拉动作用大于前向供给推动作用;海南省农业对农业、食品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的前向供给推动作用较明显,对农业、食品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产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较明显;海南省农业产品价格变化对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住宿和餐饮业、木材加工品和家具制造业等产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海南的热带水果产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挑战,充分发挥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发展海南经济的共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热带水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种植结构面临着严重的调整,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又充分发挥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非常关键.此文在基于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海南省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春江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23-2624
以土地资源、农作物需水量、肥料、乡村劳动力资源、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作为农业种植业规划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线性规划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山东枣庄市为例,提出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云南统计年鉴2015》和云南统计局网站收集的关于农林牧渔的相关数据,选取2003—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农林牧渔各行业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的关联程度,对云南省农业各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省农林牧渔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传统种植业,这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故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是:GDP为117251.9亿元(当年价),一、二、三产业之比14.6:52.2:33.2;农林牧渔业产值为16997.2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48.6:5.0:33.8:12.6;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2414.9千hm2,粮作、经作、其他面积之比65.2:16.2:18.6。根据三大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水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分析了结构调整的近期走向:在2010年前后,东、中、西部GDP年增长率将分别为8.2%、7.1%、6.8%;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4.6%、4.3%、5.7%;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增长率极小。  相似文献   

16.
赵财  景锐  张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05-6207
通过对全国各省2000-2005年的国民收入增量和国民收入中各产业所占比重的增量两类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而比较分析了甘肃省与全国劳动力的产业分布以及产业劳动力结构与产值偏离度等指标,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大量的劳动力还滞留在第一产业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要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棵  于苏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3-5635
选取农业能耗指数、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作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投入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DEA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8个地市相对无效;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土地资源利用不足是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各地根据各自的问题调整投入,同时以"3R"原则为指导,采取各种措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将会有所提高;21个地市州中,眉山市和广安市规模经济递减,两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鄄城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业、非农业总产值之间,农业总产值和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之间,非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产值之间以及它们与部门内各产业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绘成该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树。由此找到了影响该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作为古老且现代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产业结构的定义入手,在分析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应用策略.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在对甘肃农村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强调甘肃省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以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带动农村第二产业,以城镇化推动农村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甘肃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