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花生混作对玉米铁载体的分泌和花生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培-水培联合体系培养研究了混作对玉米铁载体的分泌和花生铁营养的影响。向营养液中供给难溶性的氢氧化铁后,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加入氢氧化铁后混作玉米铁载体的分泌数量和花生新叶中活性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6 ̄15d中,混作玉米铁载体的分泌量高于单作玉米;花生新叶活性铁含量在加入难溶性氢氧化铁后第3d时,单作、混作花生新叶活性铁含量无明显的差异,而至第9d、第15d时,单作花生活性铁含量低于混作花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及花生氮磷钾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制定玉米-花生间作的施肥及养分调控方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玉米与花生的行比、玉米带与花生带的间距2个处理因素,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花期玉米、花生氮磷钾分配的特点及氮磷钾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吸氮量、吸磷量在行比为2∶10或2∶2,带间距为50 cm时,达到最高水平;花生的氮、磷、钾吸收量在行比为2∶8,带间距为50 cm时达到最高,营养分配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AM菌根和花生/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尼龙网袋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接种 AM菌根及花生 /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及其对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置 4个处理 ,即单作花生 +不接种 AM菌根 ,单作花生 +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不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接种 AM菌根。结果表明 ,接种 AM菌根促进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单、间作种植方式下均为接种 AM菌根的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花生 ,且接种 AM菌根有利于改善花生铁营养 ,其地上部铁含量、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 ;花生 /小麦间作有利于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无论接种与否 ,间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花生 ,其地上部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单作花生 ;花生 /小麦间作和接种 AM菌根两种处理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及植株缺营养的改善有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究鲜食玉米和花生不同间作行比栽培对花生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到合适的间作行比,同时达到稳粮增油的目的。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玉米和花生间作设置4个间作行比,分别为2∶4、4∶6、6∶8、8∶10(设为T1、T2、T3、T4),以花生单作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间作对花生植株形态、根系形态和营养器官干物重均有影响,间作行比越小,株高和侧枝越长。随着间作行比的增加,主根长、根鲜重、根总长呈上升趋势;根体积、根表面积、茎秆干物重、叶片干物重、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粗脂肪、蛋白质、总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行比为T3(即6∶8)时最高。因此,鲜食甜玉米和花生最佳间作行比为6∶8,不仅有利于花生生长,而且还能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壤有效铁和花生铁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0μm尼龙网将聚氯乙烯制作的根箱分为根室和外室,通过根箱试验模拟了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种情况,研究了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壤铁的有效性和花生植株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花生根际、土体中有效铁含量明显高于单作花生,其新叶中活性铁含量比单作花生高50%,其叶绿素含量比单作花生高4倍。间作明显改善了花生的缺铁黄化症状,提高了花生和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玉米、高丹草不同间作模式对鲜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间作模式,试验设置4种间作模式,即玉米、高丹草种植行数分别为2∶2、4∶2、4∶4和2∶6,以玉米、高丹草单作为对照,测定不同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的产量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等含量。结果表明:高丹草单作鲜草产量最高,玉米单作鲜草产量最低;玉米、高丹草以2∶6模式间作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2∶2模式次之;玉米、高丹草间作以2∶2模式所产鲜草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综合种植方式、产量及营养价值,高丹草和玉米2∶2的间作模式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间作比例(3∶8和3∶12)和3种种间根系间隔方式(无隔、网隔、全隔)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对玉米和花生复合群体的产量、系统生产力(SPI)及根际生态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以3∶8和3∶12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3∶8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SPI显著高于3∶12间作的相应处理和单作对照.在相同间作比例下,全隔处理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区域时间等价率(ATER)和农田利用效率(LUE)均明显低于无隔和网隔处理.在单作环境下,作物群体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窄(B_m=0.078 5,B_p=0.089 3),重叠度最高(O_(mp)=0.995 6);3∶8间作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变化幅度大于3∶12间作.此外,3∶8间作的玉米和花生土壤生境生态位适宜度均比3∶12间作高,单作最低;3∶8和3∶12间作在无隔处理下的根系生态位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全隔和网隔处理.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与深根型大豆品种本地2号。说明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间作系统的氮磷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大豆这类豆科/禾本科间作组合的优势主要来自对氮的优势性吸收,而玉米与不同基因型大豆间作的优势差异则主要来源于对土壤磷吸收的差异。浅根型大豆品种不仅有利于两种间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同时还有利于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比较玉米净作与玉米宽厢宽带间作花生产生的效益,设置了玉米净作与玉米宽厢宽带间作花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净作产量为465.0 kg/667m2,玉米宽厢宽带套作产量384.8kg/667m2,净作比间作产量高80.2kg/667m2;玉米套作花生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增加了花生收入,花生产量为153.5kg/667m2,产值为2 148.00元/667m2,玉米套作花生比玉米净作产值1 395.00元/667m2增加收入1 232.85元/667m2。玉米净作投入与产出比为1∶2.07,而玉米套作花生投入与产出比为1∶2.4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遵义地区最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选用“真玉8号”玉米品种和“油春1204”大豆品种作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为对照,设计了3个处理(2∶2、2∶3、2∶4),对不同间作模式下大豆及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产量、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大豆、玉米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间作下大豆单株结荚数、每荚粒数、有效分枝数均低于单作大豆,玉米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均低于单作玉米,存在负间作效益;间作下大豆、玉米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间作模式2∶3优于2∶4,2∶4优于2∶2;各模式效益表现为2∶3>2∶4>单作玉米>2∶2>单作大豆,间作效益明显,尤其是玉米间大豆为2∶3模式效益最大,效益值达1114.82元·667m-2,较单作玉米多增收245.9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peanut intercropped with five different gramineous species with different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rate on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were studied in field experiment. The rate of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of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was as following: barley> oats> wheat>> maize> sorgh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cropping of peanut with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could improve iron nutrition ofpeanut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d that root exudates, especially for phytosiderophore of gramineous plants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ement of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Although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ratesof maize and sorghum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arley, oats and wheat, the five gramineous species had thesame effects on iron improvement of peanut. The less phytosiderophore release of maize was enough to improve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in intercropping system. For every intercropping system, intercropping model Ⅱ ( theratio of gramineous plants: peanut: gramineous plants was 2: 3 : 2) was much better in improvement of ironnutrition of peanut than that of intercropping model Ⅰ (the ratio of gramineous plants: peanut : gramineousplants was 2: 6: 2). This led to have greater rhizosphere effect of gramineous plants on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in intercropping model Ⅱ than intercropping model Ⅰ .  相似文献   

13.
花生—芝麻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芝麻间作模式研究表明,在花生行间种植芝麻,随着芝麻种植行数的增加,花生产量呈递减趋势,但总收益比单纯种植花生或者单纯种植芝麻效益更高,其中以花生、芝麻间行比为6∶3的模式较为合理,可比单种花生或芝麻增收105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2:X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生理效应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后系统内的生态环境改善,玉米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增大,光分布合理,风速增大,CO2含量增加;花生本内光照强度减弱,CO2含量和风速略有增加。间作后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提高,农艺性状改善2;而花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随着花生行比的增加逐步得到改善。这种正相互作用和负相用迭加后的优势,以2:6型和2:8型表现较好。为发挥玉米的高  相似文献   

15.
果蔗间种花生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果蔗种植整体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促进广西果蔗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对果蔗间种花生的田地选择、整地、品种选择、播种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与留种、残膜回收的程序及其操作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规范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为南疆果林间作花生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果林间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间作下花育22号和花育33号鲜果产量分别为1 023.66kg/667m~2和1 603.11kg/667m~2,而与扁桃间作下花育22号和花育33号鲜果产量分别为435.32kg/667m~2和627.66kg/667m~2;2个花生品种在红枣、扁桃树间作下花生品质差异不显著。红枣间作下花育22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扁桃间作下花育33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花生不同模式,筛选适宜的间作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花生、原粮产量变化为指标,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优选。[结果]1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花生产量最高,2行玉米+1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玉米产量最高,2行玉米+2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原粮产量最高。[结论]2行玉米+2行花生是最高效的间作模式,即最佳的玉米、花生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合山西省的最佳谷子与花生间作模式,试验以花生单作(CK)为对照,设置了谷子与花生2∶4(T2)、3∶3(T3)、4∶2(T4)3种间作模式,研究了谷子与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与花生2∶4间作处理(T2)的花生主茎高低于3∶3(T3)、4∶2(T4)处理,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高于T3、T4处理,且T2处理下花生产量达到最大值,为3 465 kg/hm~2,较T3、T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6.73%、17.57%。在谷子与花生2∶4间作模式下,花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优,其为最佳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花生与橡胶、槟榔、椰子、油茶和油棕等重要热带作物的生长特点,介绍了橡胶要花生、槟榔要花生、椰子要花生、油茶要花生、油棕要花生间作模式,并展望了海南林下间作花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花7号为果园间作花生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对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进行了最佳组合,旨在寻求最佳间作水平模式组合,为当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果园间作花生的最佳组合是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16.5万穴/hm2、配施花生专用肥,可获得较高间作产量(3 825.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