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0-2017年天山北坡西白杨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天山北坡西白杨沟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西白杨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样地调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CSLE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土壤水力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该区域侵蚀强度和坡度、旅游活动的关系,结合实地调查,探讨西白杨沟流域水力侵蚀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土壤侵蚀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主要是以轻度、微度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5.52%、24.71%。(2)2000-2017年西白杨沟流域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模数变化明显。坡度≤5°时,土壤侵蚀模数无明显波动;坡度在25°~35°时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坡度>35°时,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流域内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25°~35°。(3)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随着旅游强度的增加而减少(CK>LG>MG>HG),土壤侵蚀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黑土区松花江流域东山沟小流域坡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侵蚀速率的分析,研究了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坡面侵蚀、沉积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强度在流域分布呈现上游>中游>下游;土壤侵蚀强度沿坡面分布呈现出较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侵蚀强弱交替变化规律。小流域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相对应,表现为流域上游<中游<下游;三种土壤养分沿坡长分布呈现较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实了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质量下降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四个方面,对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讲,三江河谷地带水蚀较强;山体中部以微度侵蚀为主,而森林采伐迹地土壤侵蚀严重;海拔4500m以上地带,冻融侵蚀严重。(2)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5000m与25°-35°土壤侵蚀最强。(3)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褐土与灰褐土土壤类型,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寒冻土、黑毡土以及草毡土土壤类型。(4)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林地,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通过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2),基于GIS/RS平台,按照渭河流域现状地理、地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条件和2004年社会经济情况,构建了模型需要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模拟了研究区域渭河流域现状条件下,9个子流域日径流量的变化,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分析了流域工业与生活污染源CODCr在各模拟子流域中的分布情况,结合流域丰、枯水期CODCr这一特征指标的变化,同时考虑了流域点源与面源有机污染负荷的影响,确定了各模拟子流域年CODCr污染负荷消减系数,实现流域水环境功能目标,流域模拟年CODCr污染负荷削减总量为15.7万t。  相似文献   

6.
基于WEPP模型进行坡度因子与侵蚀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面坡度是地形因素中对坡面土壤侵蚀的演变发展过程与侵蚀强度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本文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坡面径流小区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坡度因子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并运用WEPP模型进行模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幂函数递增关系。用WEPP模型来模拟皇甫川流域坡面与侵蚀量的关系是可行的,根据试验观测及WEPP模型模拟得到结果,皇甫川地区的土壤侵蚀率在坡度是18~23o时最大,原因主要有坡度的陡缓决定了水力阻力的大小和坡面承雨面积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榆林市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保护及其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工具,采用格网技术、空间插值、空间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技术,对栅格数据进行采样、重分类、空间统计分析,对榆林市连续10 a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土壤侵蚀情况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 2001—2010年榆林市总体土壤侵蚀平均模数平稳,但在2003年和2009年出现跳跃性的拐点,2003年土壤侵蚀平均模数达到最小值,2009年土壤侵蚀平均模数达到最大值;2榆林市土壤侵蚀面积逐年增大,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面积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1.68%,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37.91%;3工矿用地和能源开发区等土壤侵蚀较为严重;4未来几年,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府谷大部、神木中部、部分能源开发区及其周边和定边中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天山北坡阜康市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特征及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性,研究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天山北坡阜康市为对象,通过综合评判法、空间叠置及地统计等方法,分析土壤侵蚀及主要影响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开展水土保持区域布局,划定重点防治范围与对象。结果如下:(1)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空间分异明显,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区域分异的先决条件,人为活动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区域分异。(2)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轻度为主,北部沙漠区以中度风蚀为主,中部平原区为轻度风水复合侵蚀,南部山丘区以中度水蚀为主;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5.35%。(3)划分了北部沙漠防风固沙-生态维护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南部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3个水土保持分区;确定了7片重点防治范围、2448.71km~2的重点防治面积。研究成果可为天山北坡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为新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黄土高原核心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和经济价值,以榆林市1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USLE土壤侵蚀模型结合RS、GIS技术,估算了2000—2013年榆林市土壤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土壤保持能力的变化,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估算了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4 a来榆林市土壤侵蚀强度呈现降低趋势,2013年比2002年平均侵蚀模数减少784.82 t·km-2·a-1,土壤流失总量减少4.20×107t。土壤保持能力明显提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南部丘陵沟壑区较西北部风沙区土壤保持能力明显提高。2013年土壤保持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林地41 540.00 t·km-2·a-1、草地34 852.71 t·km-2·a-1、耕地29 679.39t·km-2·a-1、未利用土地7 973.03 t·km-2·a-1。2013年土壤保持能力为33 685.89 t·km-2·a-1、潜在侵蚀总量为1.61×109t,土壤保持总量约为1.43×109t。为了消除年际降雨侵蚀力不同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利用模拟降雨法,模拟了2013年在2002年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保持能力为37 303.64 t·km-2·a-1,比2002年增加1 423.54 t·km-2·a-1。土壤总保持量为1.58×109t,比2002年多出7.20×107t,N、P、K元素共增加了8.24×104t。2013年和2002年土壤保持总价值分别为1.49×1010元和1.51×1010元,增加了5.90×108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榆林市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土壤保持能力与生态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管理增强下的塔里木河上中游碳储量动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3):589-599
自2000年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2010年推行流域体制改革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水资源管理对流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提升效果如何,未曾开展评估。以胡杨林集中分布的塔里木河上中游为研究靶区,采用InVEST模型,基于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分析了水资源管理增强下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2018年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总碳储量分别为93.70 Tg、93.92 Tg、93.01 Tg,平均碳密度分别为67.63 t·hm~(-2)、67.78 t·hm~(-2)、67.12 t·hm~(-2),基本保持稳定。林地是塔里木河上中游的主要碳库、草地次之。(2)2000—2010年碳储量增加0.22 Tg,主要由于大量草地类型(69.35 t·hm~(-2))转化成耕地类型(73 t·hm~(-2))。自2000年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实施后,植被恢复使得地表生物量增多,林地、草地碳密度和碳储量增加;2010—2018年碳储量减少0.91 Tg,碳损失途径主要源于大量林地类型(73.77 t·hm~(-2))转化成耕地类型(73 t·hm~(-2)),造成草地总碳储量降低。(3)碳储量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特点以塔里木河上中游为条带向四周波动递减。碳储量变化显著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与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基本一致。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干旱区碳循环,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固碳功能,优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全新世暖期农业考古文化分区及人地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首先讨论中国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文化区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总体可以分出四个文化区:1)北方粟黍旱作农业文化区;2)旱作北界以北以西的渔猎采集或游牧文化区;3)南方稻作文化区;4)东南沿海的渔猎文化区。最后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全新世暖期的农业考古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陕西秦岭南北旱涝灾害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61-2009年秦岭南北57个站点的月降水资料,采用区域旱涝指标和Z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大于陕南,气温突变年均为1996年。②近49年来,关中地区暖干化及春旱、夏涝的趋势较陕南显著。气...  相似文献   

13.
工程行为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破损及恢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准噶尔盆地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工程建设相继上马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脆弱的生态平衡受人为活动影响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工程行为造成沙漠植被的破损 ,如碾压、铲除、压埋、油污 ,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地表的扰动等。通过观察试验发现 ,当工程行为方式及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未使生态稳定性瓦解时 ,则沙漠植被具有自然恢复能力 ,但恢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若要加速和强化恢复过程 ,就要在工程中采取及时固沙、适时补播灌草植物的有效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Permethrin was metabolised by attack at the ester bond, in vivo by adult cockroaches, Periplaneta americana and in vitro by esterase preparations. Metabolites retaining the ester linkage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all cases, the (1RS)-trans-isomer (transpermethrin) was more labile than the (1RS)-cis-isomer. Cypermethrin was metabolised at one-fifth the rate for permethrin. In-vitro and in-vivo studies with synergists indicated that cleavage of the ester bond in permethrin can be both oxidative for the (1RS)-cis-isomer and hydrolytic for the (1RS)-trans-isomer. The penetration of permethrin through the cuticle of the cockroach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cypermethrin. The penetration and metabolism of permethrin and cypermethrin in sixth-instar larvae of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Egyptian cotton-leafworm, Spodoptera littoralis, were studied as possible factors in resistanc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jor resistance factor to permethrin in S. littoralis is probably non-metabolic.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对尉犁县生态园区进行了测图、土壤和生物资源调查,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类型有:盐土、盐化和碱化林灌草甸土、风沙土、草甸土等;土壤特性为:盐分含量大,特别是碱性强;土地资源评价:农耕地为一、二、三等宜农地,其余为二等宜农、宜林、宜牧地,限制因素为土壤盐、碱含量和质地;土地资源条件为:地下水位高、风沙大、部分土地受洪水淹没、农业灌溉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该区基本代表了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气候特性。土地开发利用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低产农田改良为辅,方案为:将受盐、碱限制的部分二等地和全部三等土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共划分出6个区:生态胡杨林保护区、高效农业利用区、退耕还林防洪区、退耕还草改土区、旅游开发区、湿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With respect to sensitivity to benomyl in vitro four categories of fungi were distinguished; taxonomically related fungi usually proved to belong to the same category. Within the form-class Deuteromycetes a correlation appeared to exist between sensitivity to this fungicide and morphogenesis of conidia.Phoma betae, in contrast to all otherPhoma spp., was shown to be highly resistant to benomyl. This, however, may be expected on account of its perfect state. The data on the in vitro antifungal activity of benomyl conformed to thos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enomyl against plan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西段土壤和土地适宜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应用遥感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 ,将研究区的土壤母质划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红土、冰渍、湖积 7类 ;该区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经向分布规律 ,土壤类型从祁连山区到酒泉盆地形成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亚高山草原土、风沙土、棕漠土、潮土、灌漠土、盐土、沼泽土等 13个土类和 32个亚土类 ,并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基本特征 ;结合该区土地利用的现状 ,提出了该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划分为宜农、宜林和宜牧 3种类型 ;对不同适宜性土地的等级及分布等特征进行了评价 ,并对该区土地资源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特征及公路工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田河中下游具典型的人陆沙漠性气候特征。近40a来.该地区年降水量虽略有增长.年均沙尘暴和浮尘天数微弱下降,但河水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和田河携带的人量泥沙成为绿色走廊的沙源。该区十壤质地粗、肥力低、盐碱化强;植被组成简单、结构单一,从河床向两侧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在风蚀、水蚀及流沙人侵较强烈的地段,植被多出现败相。所以,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是一种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为减少其对和田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一些针对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metabolism of the carbamate insecticide bendiocarb (2,2-dimethylbenzo-1, 3-dioxol-4-yl methylcarbama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male and female rats and in a male human volunteer using radiolabelled material. The compound was rapidly and extensively absorbed and completely metabolised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an, absorption was complete, >99% of the dose being excreted in the urine within 22 h. In the rat, > 86% of the radiolabel was excreted in the urine within the first 24 h. Faecal excretion from the rat was minor (3–8% of dose) and a small amount of the compound (1–3%) was metabolised and excreted as [14C]carbon dioxide. The major metabolic pathway in both species involved cleavage of the carbamate ester group to yield the phenol,2,2-dimethylbenzo-1, 3-dioxol-4-ol (I). This metabolite, occurring as sulphate and glucuronide conjugat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5% of the dose excreted by the human volunteer. In man, small amounts of conjugates of 2, 2-dimethylbenzo-1, 3-dioxol-4-yl N-(hydroxymethyl)carbamate (II) were also found in early samples. In the rat, the metabolism was more complex with the forma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conjugates of II and several minor metabolites, thought to be ring-hydroxylated derivatives of bendiocarb and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