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库车县农机推广站从2004年开始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多个乡镇建立了试验检测点,进行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比试验。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玉米免耕播种碎秆覆盖工艺 体系夏收小麦→秸秆覆盖或留高茬→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夏玉米→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玉米收获→秸秆覆盖或留高茬→深松(3~4年1次)→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冬麦→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第2年)。  相似文献   

2.
一、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模式 (1)三次除草模式 第一次除草:翻耕前7~10天,亩用75%草·苄WP(40克/包12~3包兑水30公斤细喷雾,用于田埂及田块清表。第二次除草:播种后2~4天,亩用35%丙·苄(草网)60~80克兑水30公斤细喷雾,用于封闭除草。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田化学除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0年和1992年田间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田适用的、经济有效的化学除草技术,除草效果达98%以上,比人工除草提高9个百分点,每亩除草成本降低7.7~9.3元,除草经济效益提高46.5%~48.1%。  相似文献   

4.
一、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模式 (1)三次除草模式 第一次除草:翻耕前7~10天,亩用75%草·苄WP(40克/包)2~3包兑水30公斤细喷雾,用于田埂及田块清表.第二次除草:播种后2~4天,亩用35%丙·苄(草网)60~80克兑水30公斤细喷雾,用于封闭除草.  相似文献   

5.
秋玉米免耕栽培,杂草较多的地块人工除草较为费劲,一般采取化学除草。为了探讨除草剂最佳喷施时期,2004~2005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开展了秋玉米不同时期喷施除草剂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秋玉米播前3~4d喷施化学除草剂对玉米生长最安全,禾苗素质好,缺株率低,有效株数多,且产量高,可以在石山地区玉米免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粱在我镇种植已有几年的时间了,特别是中矮杆品种的高粱,其丰产性和适应性都较好,很受广大农户喜欢。从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高粱田的化学除草与人工等其他除草方法相比,具有除草及时、灭草效果好、劳动强度轻、工效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高粱田推广和应用化学除草,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粱田的化学除草主要是在高粱播种至出苗前,以及高粱出苗后5~8叶两个时期进行,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药剂分述如下: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高粱播后至出苗前的化学除草是利用时差选择法来防除杂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种子播种后,幼苗未出土之前,喷洒化学除草剂,而杂草的种子萌发的早,遇药后会迅速吸收死亡,达到除草目的。目前应用比较广泛。高粱田常用的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方法有以下几种:1、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00克~300  相似文献   

7.
东方红3W-400型悬挂式喷杆喷雾机与农民自制喷雾机玉米田化学除草对比示范表明,使用3W-400型悬挂式啧杆喷雾机玉米田苗前、苗后化学除草较农民自制喷雾机,公顷喷液量减少341~707L,可节水67.5%~80.0%,公顷施药时间减少12.3min,工作效率提高近一倍;用药量减少20%,药效可提高4.7%~5.2%。  相似文献   

8.
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在苗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在森林苗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和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苗圃化学除草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和乙草胺在苗圃播种后芽前期使用和苗期使用乙氧氟草醚、乙草胺和盖草能除草率达90%以上,持效期45~63d,同时对种子发芽出苗和苗木生长安全。采用20%乙氧氟草醚、90%乙草胺和10 8%盖草能,使用剂量为0 105mL·m-2进行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除草用工59 1%~66 7%,降低除草成本46 8%~62 9%。表3参4  相似文献   

9.
周峰 《农民致富之友》2013,(13):146-146
在园林苗圃栽培过程中,进行人工除草不仅容易伤及苗木,而且费工、费时,往往难以将杂草除尽;而采用化学除草效果好,省工省力、成本低,因而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人力成本日趋昂贵且效率较低、杂草复发率高,而化学除草不但可以节约用工60%~80%,降低成本40%~80%,而且有除草效率高、除草效果较为彻底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1 苗圃化学除草的特点和优越性化学除草彻底,持效时间长,无草期2~4月。节约用工,减轻劳动强  相似文献   

11.
关中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和施药时间,采用快灭灵、巨星、霸草灵和麦喜4种除草剂对关中冬麦田阔叶杂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4种药剂在不同时期施药的除草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冬前施药防效优于春季施药,快灭灵、巨星、麦喜这3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婆婆纳、猪殃殃、播娘蒿具有明显的防除效果.生产中除草用药的关键时期应掌握在11月中、下旬进行.  相似文献   

12.
化学除草剂在青海云杉移栽苗中杂草的清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一直困扰着苗木生长,成为林木经营的难题。采用化学除草剂对青海云杉幼林地进行灭草,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油菜收获后的水稻免耕直播田使用不同除草剂控制杂草的发生,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对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千金子等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和总体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5.05%以上和95.17%以上.每hm2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每hm2产量两优培九除草处理较不除草处理高51.2%.该技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是一项可行的、值得推广的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玛纳斯县农田化学除草的技术原则、小麦杂草防治措施、向日葵杂 草防治措施、瓜类杂草防治措施、玉米杂草防治措施其它杂草防治等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16.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安徽省来安县的油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指出油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草害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贵州省黔南长顺、贵定烟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数量及杂草种子萌发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13科18种,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约为该区土壤杂草生长总量的54.41%。杂草种类主要有禾本科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hcl)、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euca(linn.)beauv),占该区烟田土壤杂草数量的70.48%,是该区杂草防治的重点;其中,长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较多,0~3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密度为24 180粒/m2,贵定烟田相对较少,为14 660粒/m2。  相似文献   

18.
苗圃使用草甘膦、克芜踪化学除草剂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侧柏、油松和杨树育苗地,采用草甘膦和百草枯进行化学除草试验的结果表明,除草效果均达90%以上。草甘膦持效时间在60d以上,百草枯为30d。同人工除草相比,节省费用54.6%~71.2%、用工73%~90%。  相似文献   

19.
李良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19-121
试验探讨了在幼林抚育中使用森草净的适宜技术,开展了森草净不同剂量、喷施时间以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除草剂配比使用的控草效果。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的幼林在春季杂草萌芽前罩住幼树,进行带面喷施有效成份20~60ml/667m2的森草净,可有效地控制幼林地杂草。杂草萌芽后用一定剂量的森草净与草甘膦、森泰混合使用,结合劈草抚育,效果更佳。这种"不炼山耙带造林、幼林化学控草抚育"的新模式,既实现了幼林少耕,又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40%乙草胺(Acetochlor) 扑草净(Prometryne)EC,对玉米田多种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藜、铁苋菜等均有特效,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杂草基数低于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000mL·hm-2,超过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750~4500mL·hm-2,施药时期为播种后5~9d。该除草剂对玉米安全、无药害,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