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10-5116
绿化建设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生态住宅小区在绿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在简要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地的功能、归纳了绿化设计的原则、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并探讨了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推动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原则及绿化标准,并通过对我国生态住宅小区目前存在进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宅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严重违背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生态住宅小区是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涵义、性能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应采用双重标准的发展模式,以采用常规技术和常规材料为主等.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可以通过农户或以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需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通常是以农业经济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而农业经济组织的形式分为他组织形式和自组织形式。自组织形式是以农户为主体进入市场,也是我国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相较他组织形式来说,自组织形式具有许多优势,虽然自组织形式存在着一定的经营缺陷,因此,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态住宅小区的水循环利用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生态住宅小区为例,阐述了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即以雨水、地表涵养水、地下水和污水作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利用水循环往复的原理,深层次发掘水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了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地表涵养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并使3个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独创的生态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型、绿色园林化的住宅环境成了当今人们的追求。通过分析目前住宅小区规划和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环境创新方式、生态观和体现人文关怀等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吴琛 《农技服务》2014,(12):172-172
文章阐述了住宅小区园艺设计与生态城市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住宅小区的园艺景观设计要注意人文景观与生态效应的融合,应通过植物布景,绿化生态环境,提升住宅质量,以主题化为引领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加强生态园艺设计里节水技术的运用等创建生态化园林小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住宅小区绿化的历史、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今后住宅小区绿化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园林植物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的最佳方式来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萧山围垦区农场蔬菜种植区农药施用记录的调查分析,建立了土壤生态风险水平评价预测方法,结合GIS技术构建以种植区块为农药施用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基本单元,定量分析蔬菜地土壤中农药施用后的生态风险水平。20种不同农药施用后对各蔬菜地土壤产生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月份使用多菌灵后产生的生态风险值最高,短期和长期风险值分别达到104.6和106.1,毒死蜱、啶虫脒、吡虫啉和嘧菌酯的施用也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均超过85),而甲维盐等7种农药基本无风险(60)。同时,针对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块,完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多种农药累加施用后对土壤产生的综合生态风险值(Integrated Ecological Risk Values,IERV)的计算,实现了风险值的空间可视化。以4月份为例,多个芦笋地块综合风险达到了高风险等级,萝卜地块则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生态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黑龙江生态省主要城市土壤中汞(Hg)、镉(Cd)、铅(Pb)、铬(Cr)、铜(Cu)和锌(Zn)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黑龙江生态省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标准值的二级标准(6.5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分析与污染治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近40年,其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威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阿特拉津对环境的风险评价,着重论述阿特拉津对生物的危害性,并提出缓解与修复阿特拉津污染的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light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soil materials was measured in a Beckman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la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was greatest at the red end of the spectrum. A seed sensitive to red light will have the capacity to germinate at nearly the maximum depth of penetration by visible light, where the risk of early desiccation is diminished.  相似文献   

15.
溢油对贝类的毒害效应以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磁力搅拌和超声波乳化等手段模拟海上溢油事故,采用常见的4种原油和4种燃料油开展对贝类的毒害效应以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根据8种油品对褶牡蛎的96h-LC50得出这8种油对褶牡蛎的整体上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是:F120=F180>-20#>F380>TJ015>TJ014>TJ002>TJ016;根据8种油品对缢蛏的96h-LC50得出这8种油对褶牡缢蛏蛎的整体上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是:F180>F120>-20#>F380>TJ002>TJ015>TJ014>TJ016;根据8种油品对褶牡蛎的96h-LC50得出TJ016和TJ002对褶牡蛎属于低毒中风险,TJ015和TJ014对褶牡蛎属于低毒高风险,F380和-20#对褶牡蛎柴油属于中毒高风险,F180和F120对褶牡蛎属于高毒极高风险;根据8种油品对缢蛏的96h-LC50得出TJ016对缢蛏属于低毒中风险,TJ015、TJ014、TJ002和F380对缢蛏属于中毒高风险,-20#、F180和F120对缢蛏属于高毒极高风险。总之,对贝类而言,燃料油毒性比原油更大,缢蛏相对褶牡蛎对油品毒害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采集恩施4片不同区域菜地108份土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样品中的Cu、Zn、Ni、Cr、Pb、Cd、As、Mn、Co、Ba、V、T1、Bi、Hg等14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以及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所调查菜地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调查区域菜地土壤污染是以重金属Cd 、Mn和Cu为主的复合污染,其中有2片菜地处于较强的生态风险等级.对14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和来源性分析,结果表明,Mn、As和Co来源于土壤母质本身,其余重金属污染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开发和资源产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襄阳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襄阳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40 839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4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196 540 hm2。说明襄阳市目前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刘莹  杨玉  肖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2-7913,7932
[目的]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浓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发光细菌法进行了沉积物毒性研究,并对重金属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梅梁湾沉积物中Cr处于无污染状态,Zn、Cu、Pb和Ni属于轻度污染水平。DGT测定的有效态浓度和释放通量结果表明,Ni、Zn和Cu的生物可利用性高于Cd和Pb。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也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不具有生物毒性,属于低生态风险。[结论]需对梅梁湾沉积物中的Ni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黑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海沟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共采集136个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u、Zn、Hg、As、Ni和Cr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参照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Hg、Ni和Cr均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16.2%、28.7%、93.4%、48.5%和19.1%,且均处于中等变异程度,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2)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低风险等级,除Hg外其他重金属元素也都处于低风险等级,而Hg元素处于中风险等级,具有潜在的生态危害性;3)通过源解析基本可以确定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有4种来源,分别为自然源与大气沉降源、工业农业活动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源,其中Hg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活动,Cu主要是由于化肥的过量施用,Zn、Ni和Cr的累积主要与交通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