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水稻苯达松敏感基因研究进展,包括该基因的遗传规律、初步定位、水稻苯达松敏感基因的分子机理、苯达松对敏感植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水稻制种中应用价值。提出将苯达松敏感基因转移至杂交水稻恢复系是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混播混收的有效途径;创制、挖掘和利用抗/感除草剂基因在实现水稻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6年起,就致力于苯达松致死基因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选育含bel基因的恢复系,且在国内外首次培育了可混播制种的杂交组合“混制1号”。对该组合及其父、母本进行几项关键技术研究,为完善大面积机械化制种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6年起,就致力于苯达松致死基因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选育含bel基因的恢复系,且在国内外首次培育了可混播制种的杂交组合“混制1号”。对该组合及其父、母本进行几项关键技术研究,为完善大面积机械化制种技术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相似文献   

5.
混优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它具有高产、抗倒、抗病、生育期短等特性,适合在缅甸、印尼等热带国家和地区种植。该组合父本携带除草剂苯达松敏感基因,可进行机械化混播制种[1]。该组合栽培上注意稀播壮秧、密植增穗、肥料运筹上重基肥轻追肥和水浆管理方面前期干干湿湿后期不宜断水过早等措施,是一个高产、抗逆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8%苯达松溶液不同施用量对含有bsl基因恢复系赫敏59的影响。[方法]以含有bsl基因的水稻恢复系赫敏59为试验材料,进入始穗期时分别以不同施药量除草剂48%苯达松溶液(3 000、6 000、9 000、12 000 mL/hm~2)进行喷施。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析不同施药量对含有bsl基因恢复系赫敏59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低致死施药量。[结果]在赫敏59始穗期施用48%苯达松溶液,其最低致死剂量为9 000 mL/hm~2。[结论]该研究为完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减轻杂稻制种过程中苗期除杂的难度,应用苯达松敏感致死材料农林8号m的衍生系93bel与温敏核不育系360S、6311S和恢复系明恢63杂交、回交,获得6F1、6F2和6BC组合,研究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93bel对苯达松除草剂表现敏感致死,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两个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F2群体中,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状和温敏核不育性状的遗传符合9(苯达松不敏感的可育株)∶3(苯达松不敏感的温敏核不育株)∶3(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可育株)∶1(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株)的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选择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温敏核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8.
混优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它具有高产、抗倒、抗病、生育期短等特性,适合在缅甸、印尼等热带国家和地区种植.该组合父本携带除草剂苯达松敏感基因,可进行机械化混播制种[1].该组合栽培上注意稀播壮秧、密植增穗、肥料运筹上重基肥轻追肥和水浆管理方面前期干干湿湿后期不宜断水过早等措施,是一个高产、抗逆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R57是以佳丰68S为母本,与优质低垩白恢复系绵恢725杂交,F2代选单株为母本,再和R08-670复交选育而成的对苯达松敏感的优质籼型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叶形态好,且含有苯达松致死基因,花粉量充足,制种易获高产,适宜机械化制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邓华凤  张武汉  孙平勇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82-5683,5686
介绍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几种途径及其不足之处,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杂交水稻分植法和混植法两种机械化制种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在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重点解决父母本同时播种、花期相遇的难题;我国重点解决产业化制种基地和播种机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鄂西北低山丘陵区的夏播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生产技术,加快机械化进程,促进鄂西北山地玉米产业发展。[方法]2012—2015年连续开展夏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播期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筛选适宜鄂西北山区机械化生产的夏玉米品种,研究相应的栽培技术,并结合农机具进行了机械化生产试验,论证其可行性以及评价其生产效益。[结果]筛选出最适宜鄂西北低山丘陵地区夏播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播种时间控制在6月15日前最佳,种植密度为7.50×104株/hm2最佳。[结论]研究出一套适宜低山丘陵地区的夏播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缓解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与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种植已在全球推广应用,而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偏高、程序繁琐已成为杂交水稻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从水稻资源创制、品种选育、混播制种技术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混播制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可机械化混播制种组合“新混优6号”的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除草剂苯达松的用药时期和用药量、父母本的混合比例和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等混播制种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说明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成熟可行,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避免和减轻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气候要素值与地理要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确定不同时段温度递减率,然后根据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等级指标,结合细网格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细网格推算和分析。[结果]当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指标为23.5℃时,其无风险制种区域主要分布在祁东、祁阳、常宁、耒阳及阳明山以南的道县、宁远、新田、临武、宜章等地,面积约0.8万km2;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及湘东,面积约5.9万km2。[结论]该研究为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湛优2009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湛优2009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结果]湛优2009是用湛A与恢2009配组育成的高产高抗稻瘟病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广东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抗倒力较强,耐寒性强。[结论]湛优2009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宣云  王川  施六林  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0+1796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水稻机械化进程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农机、农机和农艺配套及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因此,提出完善耕地权属体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完善农机工艺、提升农机服务化水平等相应措施。最后,在"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加快水稻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18.
刘继霞  山军建  曾宝安  马员春  包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2-22264,22578
[目的]为宁夏地区优质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多年对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宁夏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功筛选出了适合宁夏种植的食葵杂交种LD5009,并总结出了与之配套的向日葵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结果]LD5009产量高,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但不抗黄萎病,种子价格高。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能极大地节省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精量播种,对宁夏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结论]LD5009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食葵杂交种。沟种垄植机械化精量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9.
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温州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根据2000~2004年温州6~9月温度曲线,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温度的适应性;根据2002~2009年6~9月台风发生情况,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光照和降水量的适应性。[结果]整个7月和8月上旬未出现日均温≤24.5℃的天气,整个8月中旬也仅在2002年出现过2d日均温≤24.5℃的异常天气,但也均〉23.0℃;但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也有可能发生。[结论]在温州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但需注意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和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考虑到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的气候特征,在制种过程中需注意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父母本播种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