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草原鸭基本概念和技术数据"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配套系(以下简称"草原鸭")是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精心培育的优质快大型白羽肉鸭新品种。2018年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图1)并成功推广上市,填补了国内白羽肉鸭种业的空白,结束了白羽肉鸭依赖进口的历史,对我国水禽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成功培育了Z型北京鸭配套系之后,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于2009年开始与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Z型北京鸭配套系为基础,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肉鸭育种技术,结合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条件和塞飞亚肉鸭产业规模化经营优势,创新培育优质瘦肉型草原鸭新品系。1项目科研带头人及科研团队简介1.1侯水生教授简介侯水生,研究员,博士生  相似文献   

3.
"华东地区肉鸡育种和生产协作组"在扬州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20~22日,"首届中国肉鸭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全国肉鸭之乡--江苏沛县成功举办.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全国畜牧总站站长谷继承,中国畜牧协会秘书长沈广,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农业部其他有关部委和地方省市县领导,国内水禽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大型肉鸭养殖、加工企业的代表,共约300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9日,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家禽品种(系)审定专委会按照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家禽品种审定标准》,对四川中力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的大型肉鸭进行了审定。2002年5月13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川畜食函犤2002犦165号发布“关于金丽肉鸭新品系命名的公告”,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决定对四川中力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培育的金丽肉鸭J系、D系予以命名。2002年5月14日,四川省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从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重庆荣昌将致力于建设"华系"种猪育种高地、畜牧前沿生物产业高地、畜牧业高端品牌高地和畜牧现代服务业高地"四大高地"。荣昌将结合"荣昌猪"资源优势,对接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打造基因组选育、基因编辑和诱变育种的高效技术平台,培育出能够与世界知名品牌抗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种猪。在畜牧前沿生物产业方面,荣昌将依托拥有自  相似文献   

6.
达州市是四川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和引领肉牛振兴的示范区,建有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育种技术体系,发展肉牛产业是达州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的重要助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带动作用,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沂南县是传统畜牧大县,近年来,该县畜禽养殖及加工业迅猛发展,成功打造了"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肉鸭产业第一县"、"全国肉鸭生产加工基地县"等品牌。2015年,全县黄牛存栏8.1万头,羊存栏23.9万只,兔存栏600万只,生猪存栏56.2万头,肉鸡存栏406万只,肉鸭存栏1680万只,奶牛存栏8200头,全县全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在150万吨以上。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情况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可  相似文献   

8.
肉鸭养殖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中的重要板块,其年均增长率(约10%)远高于肉鸡,市场高峰期年出栏量更是超过了30亿只;但是相对于肉鸡,肉鸭科研乏力,经费投入不足,育种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营养及生理研究工作也刚刚起步,专用生物制品的开发速度以及疾病防控技术也跟不上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日前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近日从召开的中国农科院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暨"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该套系具有瘦肉率高、饲料转化效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打破了国外白羽肉鸭对我国肉鸭种鸭市场的长期垄断。肉鸭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畜禽产业,初级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产量位居猪肉、鸡肉之后,占全部肉类总产量8%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主导地位。"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畜牧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大板块,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一环,但受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疫情疫病等因素影响,浙江省畜牧产值逐年下降,暴露出传统畜牧业发展的诸多漏洞。为促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畜牧文化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为例,探索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畜牧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黔江区突出的山地特色,为发展畜牧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黔江区按照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思路,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产业格局日益凸显,201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支持黔江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在全市先行先试,为全市畜牧产业发展探索和积累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7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发出喜报——我所北京鸭研究取得"顶天立地"成就。其一,鸭营养与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于2018年7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其二,北京鸭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研究成果"An intercross population study reveals genes associated with body size and plumage color in ducks"于2018年7月17日在线发表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肉鸭养殖业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壮大,养殖模式不断完善,肉鸭养殖已成为调整农村内部结构、发展畜牧经济的新亮点,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城乡就业压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现将我省肉鸭养殖的几个主要模式做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决战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迫在眉睫。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的思路,贵州省安顺市生猪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进程加快,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15.
何强 《吉林畜牧兽医》2022,43(2):109-110,1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北偏远农村的产业振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西北偏远地区而言,促进其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即是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推动畜牧兽医产业发展对于增加贫困户收入有正向作用,同时国家对畜牧兽医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产业一体化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立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对持续推进福建省优质肉鸭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填补福建省优质肉鸭产业一体化开发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阐述福建省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与产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优质肉鸭一体化生产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羽肉鸭(主要是樱桃谷肉鸭和北京鸭)养殖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畜牧产业,但是很多养殖户对于肉鸭的养殖技术了解不多,在生产中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个常规情况下的肉鸭生产规程,以供参考.各地饲养者在应用时要根据肉鸭饲养季节、设施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肉鸭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发掘,中国肉鸭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了解肉鸭产业集聚的演变规律对科学地规划肉鸭产业布局、维持市场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团队前期调研数据,测算多项经济指标,结合经济学理论对2010—2019年我国肉鸭产业空间经济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我国肉鸭产业经历了"集聚—分散—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演进呈现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最后形成了以山东省为典型的集聚大省和以四川、江苏、湖南为代表的小型肉鸭产业集聚地。结合这些特征,提出了促进肉鸭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肉鸭业产值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肉鸭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优质麻鸭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了优质麻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了优质麻鸭的现阶段育种目标、主要思路和基本环节,同时对优质麻鸭遗传繁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优质麻鸭的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肉鸭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鸭肉在我国是继猪肉和鸡肉之后的第三大肉类产业。2020年,我国肉鸭出栏量达到46.8亿只,占全球总出栏量80%以上,鸭肉产量超过1050万吨,产值超过1250亿元。尽管我国肉鸭产业很大,但种业发展相对滞后,育种企业成长缓慢,还不能满足生产与多元化鸭肉市场消费需求,因此,亟需加强肉鸭种业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