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有华 《草业科学》2002,19(10):17-18
以定西县高泉沟流域为代表的陇中地区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措施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配置林种草种,使之既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整体经济发展实力,通过对紫花苜蓿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提出其布设方式,以利于当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在陇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何有华 《草业科学》2002,19(7):17-18
以定西县高泉沟流域为代表的陇中地区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措施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配置林种草种,使之既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整体经济发展实力,通过对紫苜蓿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提出其布设方式,以利于当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处吴旗县东北方向的五谷城乡,土地总面积390.3平方公里,共14村131村小组2077户9396人。该乡属丘陵沟壑区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很差。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沿袭广种薄收和放牧牲畜的传统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方式,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局面,处于穷贫落后的状况中,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后,乡上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宁夏自治区全区封山禁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并得到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截至 2 0 0 3年 9月底 ,全区 380万只放牧羊全部下山实行舍饲圈养 ,30 67万hm2 天然草原实施了禁牧围栏和休牧围栏。宁夏现有天然草场 2 4 4 33万hm2 ,占全区国土面积的 5 3 7%。由于滥垦乱挖、超载放牧 ,草原沙化、退化日趋严重 ,有的地方陷入了“越垦越穷 ,越穷越垦”的怪圈。针对上述情况 ,自治区于2 0 0 2年 8月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同时 ,做出了 2 0 0 3年 5月 1日在全区封育禁牧的决定。为使羊顺利下山 ,确保禁牧不减收 ,各市、县 (区 )采取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5.
中心产区的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岷县位于甘肃省武都地区的西北部,地处洮河中游,西南和西北部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北部、东部和东南部接连天水地区,南部紧靠宕昌县,是我省甘南高原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区的接壤区。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黄土高原不仅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地限制着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气候及土壤3个方面特殊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黄土高原退化现状以及造成其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甘南高原、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岷山红三叶在岷县已有6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独具地域特色的高产优质地方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草业现状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夏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等不断恶化,导致"沙尘暴"多次袭击.2001年元旦"沙尘暴"又再次袭击,使人们又一次尝到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恶果.因此,发展草业,是恢复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走之路和必然选择.特别是中国西部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尽快恢复和发展牧草植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和USLE模型的2000-2010年甘肃省土壤侵蚀变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定量评价甘肃省2000-2010年土壤侵蚀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侵蚀强度为轻度和中度侵蚀,2000、2005和2010年甘肃省土壤侵蚀面积分别为24 872.9、27 503.6和28 000.8 km2.主要侵蚀地区分布在甘肃省南部地区;林地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大,草地次之,这两类土地利用类型为主要侵蚀地带.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和陇中黄土高原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貌类型.2000-2010年土壤侵蚀变化分析表明,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类型的变化外,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陇中黄土高原和河西绿洲引入3种高糖黑麦草(Lolium perenne,HSR)‘明星’、‘神奇’和‘阿旺’。第1次刈割,在2个区域,HSR品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普通’(P<0.05);第2次刈割,在陇中黄土高原HSR品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河西绿洲HSR品种中的‘神奇’和‘阿旺’(P<0.05)。2个区域HSR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等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量较低。在陇中黄土高原刈割增加分蘖密度、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而在河西绿洲呈现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加快推进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环境固定监测点"为主要研究,就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更进一步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甘肃中蜂养殖业现状 甘肃中蜂主要分布在乌鞘岭以东的陇南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陇中温带半干旱区,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由于蜜源植物丰富,再加上交通不方便,形成了地理隔离的特殊生态环境和适宜的自然条件,致使中蜂能长期保存下来,并很好地栖息和繁衍。据统计,群众饲养的巾蜂18万群左右,其中陇南山区蕴藏量最大,占全省中蜂总量的70%。甘肃中蜂个体大、吻长、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君 《饲料广角》2001,(10):28-29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等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和水源保护的特殊地带。但数千年无数次的战乱、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以及建国以来的大规模垦殖与开发,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表1),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突出,草原  相似文献   

14.
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尤其要遵循这一原则和规律。 历史上,祖国西部曾经是植被良好繁荣富庶,山川秀美之地,后来历经战乱破坏,加之自然灾害,特别是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大规模无序滥伐乱垦造成的损失,导致许多地区严重沙化、荒漠化、石漠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受到极大的制约。今天,我们进行西部大开发,较之其他任何地区,任何时期的经济建设,都要把环境改善放在一个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5.
两北地区畜禽种类繁多,品种相草地资源丰富,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过去由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单一粮食生产,乱垦滥伐,广种薄收,林木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相当频繁。要把黄土高原建设成牧业和林业两个基地,使这个地区变“愈广种愈薄收,愈薄收愈广种”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类型区,面积26,895平方公里,每年输入黄河泥沙0.97—1.24亿吨。不但给黄河下游带来了灾难,而且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广大群众生活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1.支撑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我国存在大面积的生态脆弱区.如退化草原牧区、黄土高原区、农牧交错带、西南溶岩区、沙漠地区等.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地方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发展牧草产业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塔城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们乱垦、乱挖、乱占天然草地,使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塔城地区草畜矛盾日益凸显,为保护草原生态,缓解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草场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人工草地置换天然草场已是势在必行,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  相似文献   

19.
<正>乌兰察布地区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以粮为纲"政策的实施,大面积毁林开荒、垦草种粮,使乌兰察布大草原逐渐消失。到90年代初,乌兰察布地区成为内蒙古生态环境最恶劣、最贫困的地区。自1994年起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和2000年起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在乌兰察布市种植柠条800多万亩。柠条生态适宜性强,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  相似文献   

20.
秦安县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1601 km2,总人口62万.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县境内海拔1120~2020 m,年平均气温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 mm,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甘肃省陇东南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养蜂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同属陇东南的秦安县养蜂条件却是一般,养蜂水平和规模差强人意,属于养蜂技术推广和培训的重点县区之一.在养蜂资源普查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挚爱养蜂事业的高红平、贾小英夫妇,并建立了长期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