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氧化酸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3双因素区组设计,将用大豆油、椰子油和脂肪粉配制的浓缩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5℃)和高温(35℃)下,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在储存期间其外观、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各油脂处理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与常温(25℃)相比,高温(35℃)下油脂的氧化速度更快(P<0.01)。同一温度下,与大豆油组相比,椰子油组和脂肪粉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较低(P<0.01),氧化指标日平均增长率较慢(P<0.01)。建议在配制浓缩料时,从稳定性上,优先考虑椰子油和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2.
大比例预混料中经常使用油脂作为能源,以提高饲料的能值,减少饲料的粉尘,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环境温度对不同油脂配制的预混料在储存期间其氧化规律的研究却很少。采用2×3双因素区组设计,将用大豆油、鱼油和脂肪粉配制的10%母猪预混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5℃)和高温(35℃)下,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共24个样品。在0、15、30、45和60 d检测各组预混料的外观、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结果表明,无论环境温度高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10%母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呈极显著线性升高(P<0.01)。在贮存期间,无论是常温还是高温,鱼油配制的预混料各氧化指标都是增长最快,其次是大豆油,脂肪粉增长慢(P<0.01)。相对于常温来说,高温促进了油脂的氧化,高温下不同油脂配制的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高温加速油脂的氧化,脂肪粉相对于大豆油和鱼油,其氧化速度慢。建议配制母猪预混料时,使用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对国家食用油脂标准的研究、对市售的大豆油、鱼油、猪油的油脂新鲜度各项指标进行实测研究,在常用的新鲜度指标: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的基础上,引入克雷斯定性试验,并与感官、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丙二醛值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的19项指标中有关新鲜度的指标有: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碘价、皂化值;饲料用油脂还暂无国家标准;但单纯用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指标并不能有效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大豆油、鱼油对酸价并不敏感,而首次在饲料用油脂新鲜度评价中引入的克雷斯定性试验、丙二醛值对于鱼油和猪油的氧化酸败程度敏感,而且呈正相关。鉴于油脂新鲜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环境又特别复杂,存在掺假、加碱调低酸价等违法行为,所以对其新鲜度的评价,不应该单用一项或者几项指标孤立地、机械地按照标准判定;而应该通过一个新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综合判断,能够更有效、更合理地评价油脂的新鲜度,达到有效地控制油脂新鲜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茴香胺值是反映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深度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在贮存期间的氧化变质会产生过氧化物、醛类化合物等,醛类化合物有致癌、促使血压升高等毒副作用。茴香胺值过高,对动物是有害的。饲料原料动植物油脂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一般用茴香胺值来表示,其数值越大,说明油脂的劣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饲料厂对油脂的常见检测指标包括水分、杂质、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等。饲料企业对油脂的氧化程度非常重视,如果只检测过氧化值,有时难以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因为随着油脂的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会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6.
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引起饲料酸败变质。试验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甘氨酸铁三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的比例设定在91 000,乳化后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混合,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 d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铁离子)、硫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45 g一水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73 g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3.28 g甘氨酸铁)。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式铁离子组的酸价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碘价降低明显,过氧化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在60 d的存储期内,甘氨酸铁组的酸价变化不大,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低,说明甘氨酸铁组还处于油脂氧化的初始阶段。硫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也高,说明硫酸亚铁组处于氧化中期。富马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含量高,说明富马酸亚铁组处于氧化酸败后期。为避免油脂氧化,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铁为微量元素原料,其次是硫酸亚铁,尽量不用富马酸亚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评定热油炉火炼工艺生产的饲用猪油的质量与氧化稳定性,为其在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和贮存提供依据,也为正在拟写中的《饲料用油脂动物油脂》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采集10个不同生产批次的新鲜饲用猪油样品,测定其主要质量指标、卫生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猪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值、不皂化物、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丙二醛、加热减重的平均值分别为0.47 mg KOH/g、0.86 mmol/kg、59.40 g/100g、189.61 mg/g、0.28%、0.097%、0.030%、0.10 mg/kg、0.17%,其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为丙二醛(45.45%),最低的为皂化值(1.54%);砷(As)0.1 mg/kg、铅(Pb)1.0 mg/kg,铜(Cu)含量在0.02~0.91 mg/kg,矿物油、苯并(a)芘(Bap)均未检出;饲用猪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比较稳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平均为62.71%;以过氧化值达到5 mmol/kg为判断标准,基于60℃条件下猪油过氧化值测定结果,预测6个批次猪油样品在20、30℃下的平均货架期分别为238、119 d。综上可知,本试验所采集的饲用猪油质量达到《食用猪油》和正在拟写的国标《饲料用油脂动物油脂》的要求,氧化稳定性较好,贮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8.
试验的目的是考查进口智利鱼粉样品在不同温度、水分和湿度储藏条件下储藏特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将进口智利鱼粉样品于培养箱中培养观察28 d。每7 d采样1次,对鱼粉的酸价、组胺和过氧化值理化特性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条件下,进口鱼粉的酸价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过氧化值呈现在储藏初期先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组胺在不同的储藏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鳀鱼鱼浆的酶解过程与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以冰冻鳀鱼为原料制备鱼浆用于饲料中,在55℃下设置鱼浆自溶组(C组)、添加抗生素组(A组)、添加外源木瓜蛋白酶组(E组)、同时添加抗生素和木瓜蛋白酶组(E+A组)共4个试验组,以游离氨基酸、生物胺、挥发性盐基氮、脂肪酸、丙二醛、过氧化值和酸价为评价指标,探讨酶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和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55℃条件下,以游离态氨基氮生成量、细菌总数作为判别指标,鳀鱼自溶酶解的最佳时间为7~9 h;酶解完成后,蛋白质类生成物变化为:各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尸胺含量显著升高,游离氨基酸为14.97 g/100 g左右(干物质);组胺、腐胺、精胺、亚精胺含量降低。脂肪类成分的变化为:不饱和脂肪酸部分转化为饱和脂肪酸,酸价、丙二醛、过氧化值与原料鱼差别不大。在55℃下鳀鱼蛋白质酶解迅速,游离氨基酸生成率高,油脂氧化程度低;酶解9 h蛋白质的腐败和油脂的氧化主要受内源性组织酶作用,外源木瓜蛋白酶、微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无机微量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其中以铜离子促氧化能力最强。为研究硫酸铜和酵母铜对油脂氧化的影响,研究以膨化大豆粉为底物,共设计5个试验组,跟踪监测每组每周油脂氧化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铜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表现为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23倍、1.29倍和1.21倍。而添加酵母铜组与硫酸铜组相比能够显著减缓膨化大豆粉中油脂的氧化(P0.05),其过氧化值、酸价和丙二醛含量较硫酸铜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降低了14、20和16%。酵母铜减缓油脂氧化效果与硫酸铜加抗氧化剂共同作用效果相当。试验结果可为饲料中如何添加使用铜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