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校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和省纪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大局,把查处案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积极履行办案职能,加大办案力度,狠抓案件查处工作,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学校改革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1.坚持“一个认识,三个到位”,为加大力度查办案件打好思想基础1.1 统一认识.当前,在高校党员干部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杨艳威 《现代农业》2007,1(10):68-69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问题,并把反腐败斗争贯彻始终。他对廉政建设问题的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廉政建设的伟大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坚决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战略部署、方针政策,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丰富而系统的内容 ,对我们新时期反腐败斗争有深刻的启示 :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惩治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坚持廉政建设与党风建设相结合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4.
从严治党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解决“党要管党”,坚决反对腐败的问题,以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三次社会转型期的三次反腐败斗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国后,在我国社会经济三次转型期里,腐败现象严重。为此,我党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均取得了历史性胜利。纵观这三次反腐败斗争,不仅为我党积累了丰富的反腐斗争经验,而且为我们今后预防和反对腐败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纪委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监督责任,严肃执纪问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已走过了90年的辉煌历程,这不平凡的90年里,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同腐败现象开展坚决斗争,并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回顾我党反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新时期的反腐形势,我们应从源头预防腐败,坚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我党审时度势,以摧枯拉朽之势反对腐败,强力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打虎""拍蝇""猎狐"、把制度关进笼子等等成效显著,用四年多时间达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展望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党一定与时俱进,针对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情势,在继续强力治标的同时强化治本,反腐败立法、廉洁文化建设、科技手段的运用等必有新突破,基本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治腐力度的不断加大 ,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但腐败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在个别地方或部门甚至呈蔓延之势。特别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行为 ,涉案人员之多、级别之高 ,涉案数额之大 ,令人触目惊心。因此 ,探讨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一、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应明确职务犯罪产生的基本条件。既然是职务犯罪 ,应至少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动机 ,即犯罪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主观故意 ,这是内因…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这一部署把贯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引向深入,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动员令。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关键要在见到实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一整套廉政制度,但制度反腐却未取得明显实效,腐败形势仍然很严峻。制度反腐未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在于:廉政制度的适应性状况不佳。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廉政制度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不相适应;廉政制度与制度实施机制不相适应。其根源在于:现有廉政制度效率释放已尽;新的廉政制度变迁动力不足;廉政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2.
从洛江区村干部腐败案查处情况及其呈现特点入手,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一般和特殊层面的根源,提出了治理村干部腐败的思路:(1)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行政;(2)加强司法的建设,增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提高腐败的风险系数;(3)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执政党的行政文化建设;(4)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5)加强权力的社会监督;(6)完善社会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论述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制度建立与落实、保障知情权和调动监督积极性、惩防体系建设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关系,努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打击与惩罚腐败犯罪的重要制度之一。证人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制度规定较为具体,如电视会议作证方式、污点证人作证、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我国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证人制度,在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规定上存在明显不足。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梳理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证人制度的规定,指出我国制定《刑事司法协助法》、引入高科技作证方式、构建污点证人及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的高发与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只有坚持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腐败行为的发生。腐败机会是外在的,是外因,因为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得以实现;动机是内在的,是内因,因为思想道德防线瓦解和崩溃而成实践。因此,在对权力运行的风险预警中,要靠制度建设、科技监督来减少腐败的机会,同时,也要靠文化的浸润来加筑个体内心的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与科技监督、提高廉政意识是有效预防高校廉政风险发生的三个关键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使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共同作用于风险发生的抑制与化解上,构筑制度+文化+科技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选择。只有三管齐下,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才能实现源头防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是有利的。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机会增多;我国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入世初期的接轨工作难以到位;高智化、国际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新一轮资产重组等原因,存在着腐败滋生蔓延的必然条件,新的腐败犯罪的高发期还可能出现。为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办案职能,严肃查处各种腐败犯罪,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依法治权,依法行政,完善党内各项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抑制腐败;密切国际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7.
实现可持续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应以人为本,遵循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调整投资方向,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腐败问题对基层服务型政府塑造的影响着手,分析了基层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障碍,提出了基层反腐败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塑造的有效路径:(1)反腐倡廉科学化的制度创新;(2)反腐倡廉科学化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人学角度解读反腐倡廉建设“三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治本”强调通过主体自律的“心治”而提升人生信仰和道德操守,把好世界观这个“总闸门”。“更加注重预防”主要立足于铲除诱发人“非分”之想的土壤,净化权力运行的环境,以最大可能压缩人以权谋私的空间。“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强调必须以制度的强制力规范主流人性,并将制度内化为人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道德的弘扬。这“三个更加注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20.
契约是以独立、自主的个人或个体为前提的,契约反映的是个人或个体的理性、愿望和要求,他们之间的结合只能通过他们的协议来实现。在刑事诉讼中,允许被告人、被害人或者被告人与公诉机关在被害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阳光交易",对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