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棉连作促进了粮棉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连作是在小麦接近成熟期,在麦田背垄上播种夏棉,或麦收后贴茬播种夏棉,它既不同于春棉单作,也不同于麦棉套种,是促进麦棉同步增长的一种种植制度。1981年以来,全面推广了麦棉连作两熟制。1984年棉花面积24万亩,棉花总产比1981年增长3.5倍,粮食总产增长58%。粮棉总产均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1986年由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我乡的原庄、菜庄、陈庄推广了麦棉瓜菜多熟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7年种植麦棉瓜三熟1400亩,棉瓜菜三熟300亩,麦棉瓜大豆四熟60亩,麦棉瓜大白菜四熟20亩,通过调查,平均亩产皮  相似文献   

3.
解决两熟制棉花晚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棉两熟的耕作制度在南方棉区已经普及,近年在北方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争取粮棉双丰收,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途径。仅冀、鲁、豫三省麦棉两熟面积接近200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0%以上,其中河南省发展最快,已超过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县以麦棉两熟套种为主体的种植制度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麦棉两熟套种面积为21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50%以上。在麦棉两熟套种中,有的区、乡采用了麦、棉、粮工作三熟的种植方式。有人认为麦棉套种应以棉为主,只能二作不宜三作三  相似文献   

5.
一、作物熟制演化的现状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在麦棉间作两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熟制  相似文献   

6.
随州市位于鄂中丘陵北部,地处北纬31°19’至32°25’,东经113°03’至114°46’,属低山丘陵区。种植制度以麦稻、麦棉两熟为主,是湖北省的主要粮棉产区。 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布局得到了调整。尤其是调双(调减双季稻)扩优(发展杂交中稻),麦稻两熟制得到发展,夏粮、中稻产量成倍增加,粮食夏播面积1985年为205.74万亩,比1978年减少40.31万亩,但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18542万斤上升到158858万斤,增长34%,全年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482斤提高到1985年的773斤,上升60.3%。播种面积减少,而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大力发展了杂交水稻。1983年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是全国生产粮棉的大省。近数年来,为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麦棉两熟面积发展较快,1989年为689万亩,占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78年的89万亩增长了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麦棉两熟制发展较快,但因夏棉种植方式多为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一般表现迟发晚熟,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为促使夏棉早熟优质高产,1984年在我县十个乡推广了1500亩夏棉大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120斤,与春棉产量相当,而全年经济效益每亩比春棉增加45~55元,比夏棉直播亩增  相似文献   

9.
一、麦棉两熟的现状麦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增产,提高植棉整体效益的种植制度。1987年以来,两熟面积不断发展,据张习桥乡调查,麦棉两熟亩产小麦290公斤,子棉260公斤,亩纯收益891元。而两熟粮食亩产  相似文献   

10.
我县历史上是重点花生产区,1955年种植面积曾达到17万亩左右。布局上相当一段时期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年来,由于搞水利,种绿肥、改水稻、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原有的一年一熟春花生已不适应形势需要。逐步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两种两收,发展油(菜)油(花生)、麦油(花生)两熟制,已势在必行。1981年我县实种花生2.7万亩,夏花生占51.1%。1982年种植花生4.5万亩,夏花生占54.5%,1983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区是个老棉区,长期以来年复一年的沿用着麦棉、油棉、肥棉等多种两熟制。1981年以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改革耕作制度方面又作了些新的尝试。如孝感等市县,棉农采用不同的蔬菜品种与棉花间作套种,改棉花与前茬一年两熟  相似文献   

12.
套栽棉花去晚蕾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麦棉两熟发展较快,1988年定陶县麦棉面积已发展到23.15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1.2%。但是套栽棉或麦后移栽棉常表现迟发晚熟,铃轻子秕,产量低,品质差。针对这一问题,1986~1988年进行了套栽棉花去晚蕾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扶沟县近十年来努力发展以麦棉两熟为主体的种植结构,促进了粮棉产量的同步增长,1990年,全县麦棉套种面积75万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达105.1万担,成为继1984年以来第二个总产超百万担的年  相似文献   

15.
麦棉两熟制在我市已有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两熟制栽培内容又有新的发展,其种植方式有:小麦套  相似文献   

16.
虞城县常年植棉30万亩左右。其中油棉两熟面积为6.2万亩。1986年对全县粮棉油生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油棉两熟亩产值为360元,亩投资30.3元,亩纯收益328.7元,麦棉两熟亩产值为290.4元,亩投资32元,亩纯收益258.4元,比油棉两熟低12.7%,小麦玉米两熟亩产值为286.1元,亩投资36.3元,亩  相似文献   

17.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为我国主产棉省,由于宜棉生长季节长、有效积温高,且具备了一套适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植棉技术与耕作制度,是国内少有的高产优质两熟棉区。麦棉两熟制栽培首创于此,经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薄膜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广泛应用,棉区耕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历年沿用的棉麦两熟制,逐渐向棉麦菜一年多熟演变。近几年来,在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棉区,安排了不同模式的棉麦菜多熟试验,并组织了示范推广。目前全区多熟制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占总植棉面积的26.6%。  相似文献   

20.
在浙西红黄壤地区特定的光温条件下,采用马铃薯、春玉米、棉花三熟制,春夏茬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棉花产量1350~1500kg·hm-2与对照(麦-棉两熟)能持平。该熟制1997~1998年两年在全市龙游、江山等县(市)示范种植600hm2。1998年龙游县杨家村连片种植10hm2,经省市有关专家考查验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达到1503kg·hm-2,鲜玉米产量达到14360kg·hm-2,春马铃薯产量达到1.35万kg·hm-2,年产值达到5.25万元·hm-2,比对照麦棉两熟制年产值1.9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