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当前栽培金针菇一般都用棉籽壳做主料,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菌丝生长较慢,出菇不够整齐,而且栽培周期较长,又因原料紧缺,价格逐年上升。在无棉区开辟新原料栽培金针菇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1986年开始探索以砻糠为主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金针菇菌株为三明1号。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50克、蔗糖和琼脂各20克,水1000毫升。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78%、麸皮  相似文献   

2.
陕西南部汉中盆地系产稻区,稻草资源丰富,为提高稻草的利用价值,笔者于1988年用稻草粉作培养基,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初步获得成效。(一)材料供试菌株为金针菇881,引自常山县微生物总厂。母种 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8%、麸皮20%、白糖1%、石膏粉1%(原种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培养基主料为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供试菌种为本所采集驯化的孢犊金针菇、上海金针菇和福建三明8201金针菇。 2.方法:(1)培养基配方:一级种为PDA培养基,二级种和栽培用料为棉籽壳93%,蔗糖1%,石膏粉1%,玉米粉5%,料水比1∶1.3。 (2)培植方式:瓶栽。选用500g罐头瓶,常规拌料,堆闷2小时后装瓶。装料时装满压实与瓶口齐,在瓶口中间打穴,接种穴的直径为3cm,深3cm,用聚丙稀薄膜和牛皮纸封口,用扎绳扎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市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栽培规模逐年扩大,菇农种植效益可观。为了探索金针菇栽培的新路子,我们于 1 998年下半年进行了大田棚式覆膜栽培金针菇初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菌株为江山F2 1白金针菇,由本所选育。母种培养基为常规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 65%,麦麸 1 5%,木屑 1 0 %,玉米粉 7%,糖、石膏、石灰各 1 %。1 2 试验方法 在本市石门镇长山村的柴日洪、柴水旺两户菇农中实行示范性试验,菇棚选择荫凉、水源近、交通便利的田地,棚四周挖排水沟,菇棚用毛竹、塑…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金针菇,由于金针菇生产周期短,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也比平菇弱,生产结束,其培养基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成分,容易滋生害虫,不便于还田作有机肥,造成金针菇废料堆积闲置。为找出一条合理利用金针菇废料的途径,特设置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平菇菌丝在金针菇废料含量不同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且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与金针菇废料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金针菇废料与棉籽壳的配比为3∶7的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表现为最好,超过了不含金针菇废料的对照组,所以,含适当比例金针菇废料的培养基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即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平菇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孙有鑫 《食用菌》2000,22(4):26-27
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古城武威,当地种植的秋粮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故玉米芯资源十分丰富,而短缺适金针菇生长的林木资源和棉壳资源。因此,笔者于1995~1998年开展了玉米芯料栽培试验,探索出玉米芯栽培金针菇的高产优质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 菌种为金针菇杂19、B27、F21、F-高,引自江苏江都。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①粒度0.8mm以下;③粒度1.5mm以下。呈粉、颗粒混合料。1.2培养基配方 ①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豆芽200…  相似文献   

7.
微肥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晖 《食用菌》1995,17(1):15-16
微肥应用于食用菌中的研究已见报道,但不同微肥对食用菌不同种间作用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本文将硫酸锰、钼酸铵、硼砂、硫酸锌、尿素铁五种微肥分别添加入PDA培养基中,观测其对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①菌株:平菇CCEF89(引自西德),香菇863(引自古田县五田食用菌所),金针菇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原料易得、成本低的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不同培养基比较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有金针菇(引自湖南农学院)、银耳(引自零陵菌种场)和凤尾菇1号(引自湖南微生物所)。培养基设有五种:A.棉籽壳+牛粪(各  相似文献   

9.
王家季 《食用菌》1995,17(4):26-27
纯棉子皮栽培金针菇,不但生产成本高,且栽培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表现为发菌慢,易开伞,产量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培养基质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引自三明真菌所。 (二)培养基配方 设五个配方(表1),其中配方1、5为对照。每配方投料10kg,料水比为1:1.25。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除有性世代产生担孢子外,它还具有无性阶段产生粉孢子的特性.近年来,育种工作者利用无性粉孢子进行金针菇遗传育种.但据观察,不是所有的金针菇菌株都能产生大量粉孢子的,为此笔者对金针菇粉孢子产生的因子作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供试材料①菌株:FV-2、FV-9、FV-50和FV-51.②培养基:马铃薯琼脂(P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葡萄糖琼脂(DA).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久仁  杨成 《食用菌》1989,11(6):19-19
金针菇人工栽培虽然获成功,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人工栽培由于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产量尚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朴菇8303和桐真Fv_1。(一)斜面培养基:Ⅰ.马铃薯40%,葡萄糖和琼脂各2%;Ⅱ.PDA 培养基;Ⅲ.马铃薯20%,葡萄糖2%,KH_2PO_40.05%,MgSO_40.01%,NH_4Cl0.2%,琼脂2%。  相似文献   

12.
两段出菇也叫覆土栽培,它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在平菇栽培中已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关金针菇的覆土栽培,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就覆土栽培对金针菇增产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种:杂交19,引自南阳农校菌种室。②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培养料为棉杂质98%,石灰2%。 (二)试验方法 母种和原种均按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发满菌丝后备用。栽培料投料50kg,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为65%,装入12×50c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干料500g,每袋打4个接种  相似文献   

13.
王增术 《食用菌》2011,(5):31-31,45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在生产中菌种质量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是制约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采用合适的母种培养基,培育优质的金针菇母种是关键。笔者通过近两年在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对白色金针菇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比试验,目的筛选出最佳的金针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以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4.
栽培金针菇,在生产上一般要添加麸皮或米糠等辅料来补充营养成分,此方法虽然能够提高金针菇的产量,但增加了成本,且和畜牧业争原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添加肥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为杂交19金针菇。培养基配方为(%):A.棉子壳100,另加石膏1(对照);B.配方A+白糖1;C.配方 B+过磷酸钙1;D.配方 C+尿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试用碎玉米作多种菇、耳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无论是母种或原种,菌丝生长旺盛、粗壮,转接效率高,且制作简便,成本低。本文主要报道碎玉米培养基保存菌种的试验简况。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平菇、凤尾菇、香菇7402、银耳、双孢蘑菇、金针菇、黑木耳、草菇、红灵芝。 (二)培养基制备:将新鲜玉米粒碾碎,  相似文献   

16.
PDA培养基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菌种培养和传代,其主要成分是马铃薯,但马铃薯季节性很强,不易保存,在非产区材料获得困难更大,且长期使用这种培养基,菌种易老化。为此,笔者改用黄豆芽汁制备母种培养基,经平菇、猴头、木耳、金针菇、香菇、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喷三十烷醇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继红  王建华 《食用菌》1992,14(6):16-16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浓度的三十烷醇对多种食用菌有较明显的增产效应.在试验中我们发现三十烷醇对金针菇的增产作用亦十分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金针菇CV4母种由上海师范大学提供.斜面菌种培养基采用PDA.金针菇液体栽培种通过F1→F2两次摇瓶制成.F1由玉米粉、麦芽糖、蔗糖、水按比例配;F2由玉米粉、葡萄糖、蔗糖、黄豆粉、酱油、水按比例配成.取500ml三角瓶装100mlF1培养基高压灭菌后接入约O.5cm~2菌龄10天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稻草栽培金针菇有原料来源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由于稻草切成1—2厘米后较为松散,保水性差,体积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了新的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金针菇19号,引自三明真菌所。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木屑78%、米糠20%、糖和石膏粉各1%。栽培种使用时要把老化菌种耙去3—5厘米,使其菌龄在20天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为金针菇用豆秸栽培寻找合适配方,我们于1990年3月份开始进行了豆秸栽培金针菇的探讨性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豆秸要用当年无霉腐的,其中有些豆角皮更好。所用菌种引自黑龙江省应用微生物研究所。2.方法培养基配方为:一级种用 PDA 培养  相似文献   

20.
宋爱荣 《食用菌》1992,14(6):9-9
人防地道栽金针菇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但产质量还不尽人意.为了筛选出适合人防地道栽培的稳产高产金针菇品种,我们于1991年对引进的七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①菌株:初雪WF_1引自华中农大,FV02自选,FV32引自上海农科院,向阳黄引自山东省农科院,日本金针菇引自山东师大,FV31引自福建三明真菌所.②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糖1%,石灰1%,料水比1∶1.2,pH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