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肉用种鸡的生产潜力,过去15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肉用仔鸡15年前在56—60日龄达到的体重,现在47天就能达到。这是对父系和母系这二个纯系进行深入选育而取得的。肉用鸡在自由采食时,约8—9周间就能达到20周龄所要求的体重。因此,对肉用种鸡能量摄取量的控制必须比10年前常用时间更早。现在,多数育种家为了控制种鸡那种  相似文献   

2.
限制饲喂技术是肉用型种鸡饲养的新技术,它对提高肉用种鸡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保证种鸡利用价值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限制饲喂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措施,是肉种鸡饲养管理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饲养肉用种鸡的目的,不但要将长肉快的能力遗传给后代,还得能繁殖大量雏鸡。可是肉用种鸡有易肥的特点,一旦过肥,产蛋率就下降,蛋的质量也差,受精率、孵化率就受到影响,出雏率就低,因此饲养肉用种鸡除了和其它饲养方法相同之外,还得把握肉用种鸡的特点,掌握一些管理要领。  相似文献   

4.
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是指对肉用种鸡的饲料在量和质的方面采取某种程度的限制,以提高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保证种鸡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肉用种鸡生长期饲养管理技术关键陈明诚(江苏省农垦总公司210008)肉用种鸡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肉用雏鸡。因此,要求种鸡一方面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后代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另一方面还要求种鸡产蛋多、受精率和出雏率高。肉用种鸡的特点是生长快、采食...  相似文献   

6.
引言限制喂饲技术是60年代国外研究出来的一项肉种鸡饲养新技术,它对提高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保证种鸡利用价值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人们把限制喂饲看成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措施,成为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它不仅技术性复杂,难于掌握,而且贯穿于肉用种鸡的饲养全过程。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肉用鸡饲养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肉用种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对肉用种鸡的饲料在质和量的方面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助于充分发挥肉用种鸡的繁殖性能及遗传潜力,这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种鸡场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1限饲的目的和作用(1)限饲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周、公鸡从第5  相似文献   

8.
培育合格的肉用种鸡,关键在于育成期正确实行限制饲喂技术。通过正确的饲喂技术,适当地控制体重,使鸡达到良好的均匀度,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所以,限制饲养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措施,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当代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由于育种工作的不断改进,生长速度一代比一代更快,其父母代种鸡的表现也是如此。主要生理特点是:吃料快,食量大,生长迅速;体型大,易肥胖;产蛋周期短,产蛋量较少,种蛋的受精率也较低。如果让肉用种鸡任意采食,就会因为吃得过多而变得肥胖,过肥的母鸡产蛋很少。实验证明:不加任何限饲的母鸡产蛋的数量只有合理限饲母鸡的二分之一,在肉用种鸡的生产中,限饲不当的鸡群产蛋量大幅度下降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反之,限饲过严也会因营养不足给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带来严重影响。 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问题,随着肉用种鸡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营养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别:根据肉用种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对喂肉用种鸡的饲料在量和质的方面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才能充分发挥肉用种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潜力,这是养好肉用种鸡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一.限制饲养的目的和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对父母代肉用种鸡的母鸡第1、2周龄,公鸡在前4周龄让其自由采食,母鸡从第3周龄、公鸡从第5周龄开始,一直到淘汰的一生中都要实行限制  相似文献   

10.
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工商联合公司,从1985年开始大群饲养肉用种鸡,先后引进“AA”“罗曼”父母代种鸡。经过短短几年的饲养,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一、育成阶段限食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在肉用种鸡饲养过程中,如果育成期间种鸡超过标准体重,则会缩短种鸡利用时间,经济效益很差。造成育成期超体重的主要原因是:不  相似文献   

11.
产前限饲技术在肉用种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产蛋前期停料的原因随着营养学研究和育种技术的进步,以及由平养转变为笼养所引起的环境因素改变,肉用种鸡的开产日龄提前。针对肉用种鸡生产性能改变而引发的诸多不利因素,例如:产蛋率不能如期冲上高峰、种鸡早衰、产蛋率下降过快等,是实行产前停料的原因。2.目的对肉用种鸡实施限料是为了推迟开产,使肉用种鸡的成熟一致,使产蛋率达到高峰,提高蛋重,从而提高产蛋前期的入孵率。3.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及分组:选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洞口鸡场的勒竹黄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种鸡各1000只,在同一鸡舍环境饲养。(2)试验方…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肉鸡饲养业不断发展,一些种鸡场已经采取笼养肉用种鸡的方式。肉用种鸡采取笼养后,公母分开,不能自然交配时,人工授精就成为生产肉用种鸡的途径。1鸡的生殖系统鸡的生殖系统不同于胎生哺乳动物。公鸡的睾丸、附睾在腹腔内,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精子头部是长锥形。精子能在母鸡输卵管里的精子腺窝中生存达24 d,并具有受精能力。母鸡能每隔25h左右排卵1次,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受精卵排出母鸡体外后未达到  相似文献   

13.
正肉用种鸡生长迅速,采食量大,脂肪沉积能力较强,容易过肥超重而导致繁殖机能衰退,产蛋减少,腿部疾病多,配种不灵活,受精率低。因而要求饲养的肉用种鸡既要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后代生活力强、生长迅速,又应产蛋多,受精率高。由于肉用种鸡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与生产者的经营目的有较大矛盾,所以,在生产中饲养肉用种鸡的技术要求与饲养肉用仔鸡及蛋用型鸡有着明显不同。总结国内外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有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将 48 0只 15周龄AA父母代肉用种鸡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2 0只 ,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40只。 4组试验鸡分别按每日限饲、隔日限饲、“五、二”限饲和“四、三”限饲 4种限饲方式进行饲喂 ,以研究不同限饲方式对均匀度的影响。试验期 7周。结果表明 :在育成后期 ,采用每日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均匀度最好 ,为71.6 % ,显著高于隔日限饲、“五、二”和“四、三”限饲方式肉用种鸡的均匀度 (P <0 .0 1) ;而采用隔日限饲、“五、二”限饲和“四、三”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的均匀度较低 ,分别为 5 5 %、5 6 .7%、6 0 % ,且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因此 ,在育成后期 (15~ 2 2周龄 )、笼养条件下 ,肉用种鸡采用每日限饲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确控制笼养肉用种鸡体重,直接关系到种鸡的产蛋量和蛋的质量。本文提出的笼养肉用种鸡体重控制措施,在实践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肉用种鸡开产期除要求产蛋多、所产蛋合格率高、耗料少、种蛋受精率高、所孵的雏鸡健壮外,还需防止肉用种鸡过肥、过瘦,以使种鸡保持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 肉用种鸡一般在24周龄产蛋率达5%,此时为开产,鸡开产后产蛋量会直线上升.为提高肉用种鸡的产蛋量,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肉用种鸡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肉用雏鸡,故要求种鸡一方面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其后代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另一方面还要求种鸡本身产蛋多、受精率和出雏率高。肉用种鸡的生物学特点是生长快、采食量大、沉积脂肪能力强,因此生长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容易过肥超重,而这些鸡必然产蛋少,性机能减退、腿部疾病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省肉用仔鸡生产发展迅速,鸡苗供不应求是个突出的问题,所以扩大肉用种鸡饲养量已普遍受到重视。但如何养好种鸡、达到多产蛋、多提供鸡苗,这就要讲究技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防止种鸡超重和过肥。  相似文献   

19.
<正>肉用种鸡10~15周龄称为育成期,父母代肉种鸡15周龄前生长和发育的速度很快,该阶段的饲喂目标是使种鸡群获得并保持均匀的生长发育。对种鸡体重增长有效地控制取决于日益增多的饲料量。此阶段饲料摄取量的少许变化会对种鸡体重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监测体重尤为重要,确保种鸡对饲料产生适时的应答。实际料量的变化应根据贵公司饲料能量水平计算。料量的增  相似文献   

20.
养好肉用种公鸡,不仅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而且对发挥种鸡生产潜力,提高优良种鸡的种用价值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肉用种公鸡的科学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养好肉用种公鸡的几点体会与做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