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按毒理学方法给雄性小鼠灌喂不同剂量磺胺喹噁啉,检测对小鼠睾丸的病理学损害,探讨其对雄性小鼠生殖器官产生的可能危害,采用DNA Ladder条带和TUNEL法检测了磺胺喹噁啉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30LD50组和1/20LD50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基本正常,仅少部分核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现象。而1/10LD50组和1/10LD50组则病理变化明显,表现为部分曲精小管上皮细胞减少、分层不明显;各级生精细胞细胞膜部分破损、有细胞质溶解现象,核体积皱缩或轮廓不清,核膜有溶解,细胞内线粒体嵴减少或外膜破损;成熟的精子细胞数量减少或从支持细胞上脱落。小鼠睾丸DNA Ladder条带检测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对诱导生精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磺胺喹噁啉各用药组小鼠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所增加,但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变化。说明大剂量使用磺胺喹噁啉会对小鼠睾丸产生器质性的损害,但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磺胺喹噁啉钠采用硅胶GF254板为固定相,以正丁醇-浓氨水(15∶3)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鉴别中兽药散剂中磺胺喹噁啉钠分离较好,斑点显色清晰且无干扰,可用于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磺胺喹噁啉钠的快速筛选。采用C18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冰乙酸(2∶2∶9∶0.2)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液相色谱鉴别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磺胺喹噁啉钠分离良好,无干扰峰,可用于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磺胺喹噁啉钠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1磺胺喹噁啉 磺胺喹噁啉又名磺胺喹沙啉,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其钠盐易溶于水,呈强碱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抗球虫药物磺胺喹噁啉、氯苯胍和妥曲珠利对家兔肝脏、肾脏、十二指肠中CYP1A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4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空白对照组、磺胺喹噁啉处理组、氯苯胍处理组和妥曲珠利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家兔饲喂正常颗粒饲料,磺胺喹噁啉处理组饲喂含25mg/kg浓度磺胺喹噁啉的颗粒饲料,氯苯胍处理组饲喂含66mg/kg浓度氯苯胍的颗粒饲料,妥曲珠利处理组饲喂含2mg/kg浓度妥曲珠利的颗粒饲料,连续30d。在第31天无菌条件下取出动物的部分肝脏、肾脏以及十二指肠,提取RNA、蛋白分别进行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Real-time PCR的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氯苯胍和妥曲珠利都能够诱导家兔肝脏和肾脏CYP1A2mRNA的表达,而妥曲珠利能够显著的抑制十二指肠CYP1A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氯苯胍和妥曲珠利能够显著的诱导家兔肝脏CYP1A2蛋白水平的表达;磺胺喹噁啉显著的诱导肾脏和十二指肠CYP1A2蛋白表达,而氯苯胍能够显著的抑制肾脏CYP1A2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磺胺喹噁啉、氯苯胍和妥曲珠利对家兔CYP1A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呈现出显著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蛋鸡为试验动物,检测了感染IBDV后雏鸡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在感染IBDV后红细胞C3bR花环率显著(P<0.01或P<0.05)低于B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极显著(P<0.01)高于B组,说明感染IBDV后雏鸡红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检测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及肠腔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RBC-C3b花环率均随日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北京油鸡的RBC-C3bR花环率显著高于爱拔益加肉鸡(P<0.05),而两品种鸡的RBC-IC花环率却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爱拔益加肉鸡的RBC-IC花环率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两品种鸡肠腔中的SIgA含量随日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并且北京油鸡肠腔中的SIgA含量比爱拔益加肉鸡高。提示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红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剂量与雏鸡血清NO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本试验应用1.0×103个/羽、1.0×104个/羽和5.0×104个/羽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O含量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形成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引起被感染雏鸡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P<0.05或P<0.01),IC花环率升高(P<0.05或P<0.01),但它们的变化与感染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铜缺乏奶牛免疫机制的变化特征及补铜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选择缺铜地区全血铜低于NRC下限(0.8 mg/kg)但无明显摇摆症状的犊牛25头作为亚临床铜缺乏组;并对其中15头进行补铜试验(饲料中添加硫酸铜100 mg/kg干重),以15头临床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分别于40 d及80 d采集血样并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血清总IgG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ANAE-T+阳性细胞计数、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血清红细胞粘附促进率(ERIR)及抑制率(ERER).结果表明,发病组及亚临床组奶牛血清CIC含量、红细胞IC花环率及血清粘附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清中IgG含量、ANAE-T+计数值、外周血淋巴亚群T值、C3b受体花环率及血清红细胞粘附促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补铜后40 d亚临床组奶牛血清CIC含量及红细胞IC花环率显著低于补铜前,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值、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高于补铜前(P<0.05).在补铜后80 d,亚临床组奶牛血清CIC含量、红细胞IC花环率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血清中IgG含量、ANAE-T+计数值及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铜缺乏能够抑制奶牛的免疫机制,补铜能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河池市常用抗球虫药物的疗效,选用地克珠利、磺胺喹噁啉钠和盐酸氯苯胍等3种常用药物进行抗药性试验。用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和抗球虫指数(ACI)等4项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结果显示:磺胺喹噁啉钠有2项指标阳性,2项指标阴性;地克珠利有3项指标阳性,1项指标阴性;盐酸氯苯胍的4项指标均为阳性。结果表明,河池市分离的鸡球虫对抗球虫药磺胺喹噁啉钠中度抗药,对地克珠利和盐酸氯苯胍完全抗药。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利用小鼠的遗传损伤检测竹炭板对甲醛的吸附作用。结果发现:甲醛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微核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甲醛经竹炭板吸附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微核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玉屏风多糖(YPF-P)对环磷酰胺(Cy)致免疫低下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将90只SPF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组(Cy 80 mg/kg)、YPF-P不同剂量组(Cy 80 mg/kg+YPF-P 100、200、400 mg/kg)和阳性对照组(YPF-P 200 mg/kg),采用C3b受体花环法和免疫复合物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测定血清IL-2和IFN-γ水平。结果发现,Cy可显著降低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IL-2和IFN-γ水平,各剂量YPF-P均可较好调节和保护免疫抑制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增高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显著提升IL-2和IFN-γ水平,调控T淋巴细胞活性。其作用以YPF-P 200mg/kg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比较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氨丙啉、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等5种常用抗球虫药对人工感染2.4×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地克珠利抗球虫指数(ACI)为165.7,抗球虫效果良好;氨丙啉抗球虫指数(ACI)为126.7,抗球虫效果中等;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15.7、75、55.8,无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磺胺喹循环噁啉钠可溶性粉含量。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钠在2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0.5~5.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用磺胺喹噁啉钠原料和辅料制备模拟样品,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0.7%(n=9)。该法较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于禽肉中氯羟吡啶和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等残留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以乙腈-氯仿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以Symmetry C18 5μm(4.6 mm×1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梯度洗脱测定氯羟吡啶和8种磺胺。回收率在71.7%~99.7%,相对标准偏差为1.5%~3.8%,最低检测限除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为0.02 mg/kg外,其余都可达到0.01 mg/kg。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禽类样品多兽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磺胺喹噁啉(sulfaquinoxaline,SQ)经重氮化后,与牛血清白蛋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重氮化偶联反应生成偶联物。偶联物经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确定偶联成功。对上述几种人工抗原鉴定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认为MALDI-TOF-MS是鉴定偶联物的最佳方法,并且为磺胺喹噁啉的酶联免疫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将试验用鸡随机分成A、B、C、D四个组,A、B为试验组,C、D对照组。A组每只鸡注射0.05ml免疫活性因子溶液,B组每只鸡口服0.05ml免疫活性因子溶液,C组口服0.05ml生理盐水,D空白对照,于处理后7d、14d时采用红细胞免疫指标检测方法,并求其平均值。试验结果表明,14日龄和21日龄时A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差异显著(P<0.05)。2个试验组之间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IC受体花环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口服与注射免疫活性因子均具有红细胞免疫增强作用,两种使用方法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贾传忠 《兽医导刊》2008,(10):29-31
磺胺喹噁啉是杀菌和抗球虫的专用药物,是磺胺类药物的重要成员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临床,是当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兽药之一.但随着抗药菌株的大量出现,价格的降低,临床用药浓度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商品名的混乱,重复用药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磺胺喹噁啉是一种在国内需求量较大的抗球虫兽药,具有良好的抑制球虫生长繁殖的功能,本试验将致力于正确评价不同浓度的磺胺喹噁啉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对各器官组织特别是免疫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锌对雏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日龄天府肉鹅 2 0 0只 ,随机均分为 4组 : 组 ,饲喂基础日粮 (日粮 Zn10 0 m g/ kg,对照组 ) ; 组 ,饲喂基础日粮 Zn 90 0 m g/ kg; 组 ,饲喂基础日粮 Zn 14 0 0 mg/ kg; 组 ,饲喂基础日粮 Zn 190 0 mg/ kg。试验期 7周。用C3b受体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高锌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 :饲粮高锌导致雏鹅红细胞C3b RR花环率降低 ,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下降。 、 组 C3b RR花环率 3周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 组从 2周龄开始极显著低于 组 ;加锌剂量越大 ,C3b RR花环率下降辐度越大。 、 组红细胞 IC花环率 2周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随后 、 、 组 IC花环率均程度不同地升高 ,以 组变化最明显 ,从 3周龄开始与 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P<0 .0 5或 P<0 .0 1) ,且 IC花环率的升高与加锌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维吾尔药源性多糖[4种分级葫芦粗多糖(LSP)]对正常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小鼠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红细胞花环形成法和ELISA法测定了LSP对正常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中IL-2和TGF-β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提高小鼠血清中IL-2水平,同时降低血清中TGF-β1含量。在4种分级LSP中,LSP80%高剂量组和LSP30%高剂量组的免疫作用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LSP可通过调节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免疫而发挥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硝基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将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染毒组(26、52、104mg/kg)、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连续灌胃染毒7d,检测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骨髓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均有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减少,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硝基苯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